进入7月,不少在郑新能源车主称,郑州市域内几乎不同品牌新能源充电站迎来涨价,相较于平日最便宜的“深夜阶段”,涨价后的充电费用,涨幅接近一倍。
顶端新闻记者查询发现,除了郑州,全国其他城市新能源充电站也迎来一定幅度上涨,特来电充电相关工作人员称,目前在郑区域充电价格由当地子公司进行调控,总部对此无权干涉。
郑州多品牌充电站充电价格上涨
顶端新闻记者查询发现,郑州目前主流充电站的充电品牌包括特来电、联合、星星充电以及e充电,上述充电品牌充电桩在郑州市区内分布数量均破百,充电场区均遍布郑州市域6区,其中又以星星充电更甚,截止至7月18日,星星充电在郑充电桩数量已经破千,仅在北三环与中州大道附近一处充电站,充电桩数量为72个。
以星星充电为例,市民王先生于7月7日1:40在商务外环星星充电站进行充电,共计充电25.881度,消费13.2元,平均价格为0.51/度,(其中停车费用为限时2小时,超过首小时收费4元,),7月18日,上述位于郑州商务外环的星星充电,同时段价格为0.78元/度(加上服务费)。
除了星星充电外,顶端新闻记者发现,e充电(国家电网)所在的郑州市域内的充电桩也迎来价格上浮,杨琳于今年5月13日2:49在紫荆路e充电,共计充电38度,一共消费15.62元,平均价格为0.41/度,如今该充电桩在0:00-7:00时段,充电价格为0.62/度,涨幅近50%。
而类似于特来电、联合等品牌充电站充电价格相较之前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上涨,涨幅均在30%以上。
同品牌不同区域、相同时段充电价格涨幅不同
此外,顶端新闻记者发现,即使是相同品牌的充电公司,但是在不同区域内、相同时间的情况下,充电费用也不相同,涨价幅度也不相同。
以e充电为例,涨价后,e充电当日最高充电价格为1.69元/度,在14:00时段,郑州市区内该品牌最高充电价格为1.69元/度,最低充电价格为0.82元/度。
在探访过程中,有市民向顶端新闻记者反映,以黄河路花园路附近两处相距500米左右的e充电充电站为例,由于其原本同时段价格不同,经过上涨后,价格依旧有0.06元/度的差价,“这就让人觉得很困惑,为何相同品牌的充电站价格不同,涨价的幅度也不相同?”有市民称。
而这样的情况,几乎存在于各个充电品牌中。
e充电相关工作人员告诉顶端新闻记者,商用充电桩充电共有两项费用,分别是电价及服务费,其中电价是由国家规定的,充电桩是由省政府规定的,充电服务费标准上限由省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或其授权的单位制定,用于弥补充电设施运营成本。
Empire CMS,phome.net |
“如果市民觉得所在充电区域价格昂贵,可以自行选择较为合适的时段或地区进行充电。”该工作人员称。
而特来电充电相关工作人员告诉顶端新闻记者,该公司目前在郑州区域的充电站价格及服务费调控均由当地子公司直接负责调控。“他们是有这个权利的,而且不同充电站可能属于不同子公司,因为不管是基础服务费用还是充电电价的涨幅,都是由他们直接说了算的。”
同时该工作人员称,针对子公司调控充电价格的事宜,特来电总公司无权干涉子公司的决定。
但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品牌也推出了充电会员价以及套餐价,大多数车主只需每月缴纳固定的会员费用,即可在全天所有时段享受0.06元/度左右的充电优惠。
运营成本高、用电方案变更或为运营商“集体涨价”原因
事实上,商用充电站悄然涨价,郑州并非个例,几乎是同一时间,上海、杭州等地也有网友爆料称,自己所在的城市商用充电站充电费用迎来大涨。
有网友爆出的截图显示,上海虹桥一地充电站,午餐时段(12:00-13:59)涨价超过0.6元,目前价格为2.05元/度。
而不少城市、不同品牌“协商式”的涨价引来网友热议,有网友不解为何充电站充电费用突然涨价,也有网友质疑充电公司是否已经“布局完成,只待进场收割?”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告诉顶端新闻记者,市场上充电桩涨价原因可能是因为其背后运营商成本经营问题,“目前充电桩的运营商,大部分都不盈利,可能除了少数头部的特来电等可以盈利以外,其他的运营商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张翔解释称,如今市面上运营商经营的公共充电桩的电价,普遍比家用充电要贵很多,“在一般一线城市,运营商用电价格平均一度电为2元左右,但是车主夜晚在家充电,一度电为0.3元左右。”价格的差距会造成运营商运营成本的提高,“此外,运营公司需要给停车场支付额外的停车费用,这个也是不小的开支,再加上如今市民们在公用充电桩充电热情下降,自然会造成运营商亏损持续增加。”
同时,张翔认为,此次多城市不同品牌出现涨价情况,或许同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有关。根据《通知》,6月1日起实行新的电价方案,《通知》中明确,新电价方案将用户用电价格逐步归并为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及工商业用电(除执行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以外的用电)三类。而大型充电站的用电被划归到了工业用电中。
政府可出台多种可行措施保障车主权益
但是同时,张翔告诉顶端新闻记者,他并不认为目前公用充电市场会出现“集体收割”现象,“目前国内较为主流的充电品牌有5种,且整体实力较为均衡,都处于发展中阶段,且大多都在寻求投资,因此目前是不会出现直接对目标群体进行收割的现象。”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认为,就多品牌充电站几乎“共同涨价”,相关政府部门则应介入调查,避免部分运营商成立“垄断性质的联盟”或有“共同协商涨价”行为的决策过程,“如果有则涉嫌不正当经营。”
对于如何稳定公共充电价格,宋向清认为,政府应将其视为公共服务设施组成成分,通过政府层面宏观调控,统一制定相关合理价格切身保护车主权益。
张翔称,为避免运营商出现寡头情况,当地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不同运营商实施分区管理,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避免一家独大,肆意调控价格的情况出现。(顶端新闻记者 曾令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