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地方特产

2021厦门3月高三市质检语文试卷+答案(2021年厦门第二次市质检(4月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5-17 20:55:04
The Beginning

  厦门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为源于马尔沙克。他于1965年在致力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时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学性质,认为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与其他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即价值、效用、费用和收益等特性,遗憾的是他没有做出深入分析。而后许多经济学者借用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把语言引入经济活动中来,探讨作为人力资本的语言所具有的经济势能。国内的研究始于21世纪,也是继承和发展了西方研究的理论成果,但是缺乏深入研究,没有形成佢完整的体系。到底什么是语言经济学?它的范式和本体论基础是什么?这些都不是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不过,学界对于它的研究对象问题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

  对于语言本身产生、演变规律的研究,见诸语言学、考古学和社会学的文献相对较多,尤以语言学为主。语言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语言的内部要素(语音、词汇、语言)进行,特别强调遵循语言自身规律,把一切不属于它们研究对象的东西排除在外。而语言经济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把语言作为研究素材,用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语言的形成、发展、传播、更新和消亡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人们的经济理性选择在此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因此,对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语言经济学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或借鉴。例如,借助经济学和博弈论中的均衡和最大化思想来探究复杂语言系统的生成演化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常规性”,并探讨语用行为中言语资源配置的均衡和优化问题。

  语言经济学的研究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语言产生、演变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这一研究可以归结为语言的作用或考者语言的经济势能,这也是语言经济学的时髦话题,目前这一方面的理论相对成熟。比如布里克利和艾米陈利用儿童移民的数据探讨了语言能力与工资收入分配的关系,格林测算出英语的强势地位可以帮助英国在欧洲获得较高收益。再比如拉齐尔、切尔以及德·斯旺关于语言趋同理论(语言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主题)的研究,是为国家的语言规划提供理论基础的;奇斯维克等提出语言的人力资本性质,是为一些移民国家制定语言政策提供支持的,美国的GRE、英国的雅思考试等就是受这些理论的影响。围绕着语言的学习、培训和信息化处理等形成的语言产业,它自身的发展规律、组织结构及其对经济的贡献度等等,都是语言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语言经济学发展至今不过50多年,作为一个迅速拓展的研究领地,它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现有的研究零散而杂乱。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语言经济势能的研究远远超过了对语言本身的研究。甚至在有些学者看来,前者都不属于真正的语言经济学研究。可以预见,在以后的研究中,语言学界和经济学界对于语言经济学的认识分歧还将长期存在,毕竟语言学和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相差太远。即使在经济学的框架内研究语言也会因经济理论的不同而产生迥然不同的结论,因为经济学囊括了太多的学派与内容。不过,语言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或许将会是语言经济学作为新兴领域最能彰显活力之处。

  (摘编自黄少安、张卫国、苏剑《语言经济学导论》)

  材料二:

  语言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它强调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来研究语言,这为我们研究新词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言语活动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定式,即言语的内部始终有一种力量——人的交际和表达的需要与人在生理上(体力上)和精神上(智力上)的自然惰性之间的基本冲突。人们总是在寻求更多、更新、更明确的语言单位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想法。在这个活动中,人要消耗体力、时间、精力,所以人们在不断寻求能够省力又能被人普遍接受的语言词汇。这就是法国语言学家马尔丁内提出的“语言经济学原则”。如:“‘拼养’孩子让人欢喜让人忧。”新词语“拼养”就适应了简洁、省时、省力的经济学原则,时下在年轻的父母中得以迅速流行。再如:“美国选民对恶炒‘中国话题’不感冒。”这里的时髦词语“中国话题”是指西方国家对崛起的中国是否对世界构成威胁的议论,其中隐含的是有些发达国家的某些政客在大选前利用媒体不断炒作“中国威胁论”而引起的一系列话题。

  新闻新词语在展示我们国家经济腾飞的同时,对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现代化的传媒技术手段如电视新闻、书籍、广播等传播着大量的新词语,扩展了人们的知识面,改变了人们的知识结构,开拓了人们的思考空间和鉴赏能力,提高了人们的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和生活热情。新词语传播的新的价值观念,使精英文化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核心地位,引导人们追踪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改变明天的经济生活。现如今,大量流行的缩写新词语以其少量的符号表达了尽可能多的信息,适应了讲究速度和效率的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语言经济原则,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对此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

拥有帝国一切,皆有可能。欢迎访问phome.net

  (摘编自潘锐《新词语的语言经济学效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言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国内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对西方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借鉴,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B.相比而言,语言经济学对语言经济势能的研究更感兴趣,远远超过了对语言本身的研究,并且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

  C.“中国话题”是有些发达国家的某些政客利用媒体炒作出来的新词语,并没有体现马尔丁内提出的“语言经济学原则”。

  D.以少量的符号表达了尽可能多信息的缩写新词语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语言经济原则相一致,都讲究速度和效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尔沙克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学性质,后世学者进一步丰富了相关理论,但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和本体论基础依然没有形成共识。

  B.布里克利、格林以及拉齐尔、切尔等人的研究都是围绕语言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展开,可以为国家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制订提供帮助。

  C.言语活动中人精神上的惰性决定了人们总是在寻求既省力又能被人普遍接受的语言来表现内心的想法,新词语就顺应了人的这一需求。

  D.新词语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还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对我们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语言经济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3分)

  A.流行语的语义结构及其生成机制研究

  B.“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语言服务研究

  C.商务广告的语体特征及翻译策略研究

  D.语言因素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研究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语言经济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留下长江的人

  冯骥才

  ①“很少一位摄影家能够如此强烈地震撼我。为此,在他这些惊世之作出版之际,我要为他写一些动心的话。”

  ②郑云峰的行为是完全个人化的。

  ③他自1988年就不断地只身远涉长江和黄河的源头,用镜头去探询这两条华厦民族母亲河生命的始由。十年后,随着长江大坝的加速耸起,三峡的湮灭日趋迫近,郑云峰决定和大坝工程抢时间,在关闸蓄水之前,将三峡的地理风貌、自然景象、人文形态、历史遗存,以及动迁移民的过程全方位地记录下来。这是一位年过半百的人所能完成的么?然而,历史使命都是心甘情愿承担的。于是他停止了个人的摄影,负债办起一家公司来积累资金。他用这些钱造了一条小木船放入长江,开始了摄影史上富于传奇色彩的“日饮长江水,夜宿峡江畔”的摄影生活。整整六年,无论风狂雨肆,酷暑严冬,他一年四季,朝朝暮暮,都生活与工作在长江。两岸的荒山野岭到处有他的足迹,许多船工村民与他结为好友。他日日肩背相机,翻山越岭,呼吸着山川的气息;夜夜身裹被单,睡在船中,耳听着江中浩荡而不绝的涛声。

  ④也许他本人也不曾料到,这样的非物质和纯奉献的人生选择,最终得到的却是心灵的升华。

  ⑤郑云峰与我大约是同龄人,但他个子不高,瘦健又轻爽,胳膊上的肌肉轮廓清楚。在三峡两岸随处都可以看到如此样子的人,他受到了长江的同化,已是长江之子。⑥同他对座而谈,很快就能进入他的世界,他这些年在长江充满冒险经历的摄影生活,他的所见所闻,以及他的激情,他的忧虑,他的焦迫,还有对长江那种无上的爱。他几乎不谈他的作品,只谈他的长江。一个热恋的人满口总是对方,独独没有自己。我被他深深地感动着。

  ⑦为此,他爬上过三峡两岸上百座巍峨的峰顶。在那些乱石嶙峋、荆棘遍布的大山里,他的衣服磨出洞来,双腿磕破流血。可是有一天,他忽然感受到那些绊倒他的石头或刺疼他的荆条是有性灵的,是沉默的大山与他的一种主动的交流,他忽然感觉长江的一切都变得有生命、有情感、有命运的了。

  ⑧最使他刻骨铭心的是三峡两岸的纤夫古道。那些被纤绳磨出一条条十几厘米凹槽的石头,那些绝壁上狭窄的纤夫的路,乃是长江最深刻的人文。他曾经在大雨中遇到一条纤夫古道,地处百米断崖,劈空而立,下临万丈深渊,恶浪翻滚,这古道只有肩宽,仅容双脚。千百年来,多少纤夫由于崩断纤绳,或者腿软足滑,落崖丧命?郑云峰要去亲身体验那些纤夫们的生命感受。尽管心惊肉跳,但他还是冒死地匍匐过去了。

  ⑨还有哪一位摄影家、画家、作家和诗人这样做过?

  ⑩也许你会问:为什么这样做?

  ⑪他说,一条凝结着一个民族命运与精神的江河,一定是庄严神圣的。

  ⑫长江给予中国人的,绝不仅仅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重要的是它的百折不回的精神,浩阔的胸襟,以及对人们的磨砺。数千年来,人们与它在相搏中融合,在融合中相搏,它最终造就的不是中华民族豪迈与坚韧的性格么?

  ⑬它又是一条流淌与回荡着民族精神的万里大江!郑云峰正是在这样的虔敬的境界中举起他的相机的。

  ⑭为此,在整整六年对长江抢救性的拍摄中,他给我们的不是一般性的视觉记录,而是长江的精神,长江的魂魄,长江的气息,以及它深层的生命形象。

  ⑮同时,这些出自于如此激情的摄影家手中的作品,每一帧都是情感化的。无论是对山花烂漫的三峡春色的赞美,对风狂雨骤的长江气势的讴歌;无论是对一块满是纤痕的巨石的刻画,还是对一片遍布暗礁的险滩的描述,都能使我们听到摄影家的惊叹、呼叫、欢笑与呜咽。如果不是他数年里在长江两岸的荒山野岭中来来回回地翻越,我们从哪里能获得如此绝伦的视角?特别是他站在那些峰巅之上全景的拍摄,会使我们出声地赞叹:这才是长江、三峡!

  ⑯然而郑云峰会骄傲地告诉你,住在长江边上的人天天看到的都是这样的景色!

  ⑰他已经是长江人的代言人了。惟有他才称得上长江的代言人!

  ⑱自2000年11月长江便开始拦江蓄水。就此,传统意义的长江很快消失。无数历史人文和自然风景随即葬身水底,世代居住在两岸的百姓迁徙它乡,最重要的是,长江由“江”变为“湖”,由“动”变为“静”,不再有急流险滩,不再有惊涛拍岸,何处再能见到“大江东去”和“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样的豪情?

  ⑲一时我竟落下泪来,我联想到唐人的那些咏叹长江的诗篇都已成为匪夷所思的神话了!

  ⑳然而,上苍竟在此时,赐给我们一位摄影家。他苦其体肤,劳其筋骨,以生命之躯去博取大江的真容。他以六年时间,倾尽家财,拍摄照片三万余帧,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真切的、立体的、完整的三峡——三峡之魂!

  ㉑艺术家不能改变历史,却能升华生活,补偿精神,记录时代,慰藉心灵。这一切,郑云峰全做到了!

  ㉒我深信,将来的人们一定更能体会到郑云峰的意图。这便是这本图集真正的价值。因为,尽管长江三峡不复存在,却在这里获得了永生!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忽然感觉长江的一切都变得有生命、有情感、有命运了”,这表明郑云峰在拍摄过程中不断深化了对长江的认识。

  B.郑云峰在纤夫古道上匍匐前行,用生命记录长江,这是因为纤夫以命相搏的艰辛历程引起了他内心的悲悯之情。

  C.在作者看来,长江截流将唐人曾经咏叹长江的诗篇变成了匪夷所思的神话,作者因而流泪,并为此感到哀伤。

  D.作者评价郑云峰是“长江之子”“长江人的代言人”“长江的代言人”,这表明郑云峰在作者内心的崇高地位。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瘦健又轻爽,胳膊上的肌肉轮廓清整”,这一外貌描写既刻画出了长江对郑云峰外在的影响,也写出了郑云峰内在的精神特质。

  B.本文既写了郑云峰对长江的认识,也有作者对长江的深刻思考,两种感悟交织在一起,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题。

  C.本文没有对郑云峰摄影作品进行评论,但是对长江的评述颇为用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强化了郑云峰摄影作品的意义。

  D.本文既有对人物拍摄活动的叙述,也有对人物品格和长江精神的评论,能让读者产生情理上的共鸣。

  8.第②段在文中有计么作?(4分)

  9.文章最后作者说“将来的人们一定更能体会到郑云峰的意图”,你认为那云峰的意图是什么?(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Empire CMS,phome.net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凡民有忿争,颂喻以乡党宣相亲善,若以小忿而失欢心,一旦缓急,将何赖焉。调南京留守推官,留守欧阳修委以政,曰:“子容处事精审,一经阅览,则修不复省矣。”时社衍老居睢阳,见颂,深器之。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颂在馆下九年,奉祖母及母,养姑姊妹与外族数十人,甘旨融怡,昏嫁以时。妻子衣食常不给,而处之晏如。富弼尝称颂为古君子,及与韩琦为相,同表其廉退,以知颍州。英宗即位,召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颂言:“今中牟,长垣都门要冲,二鄙驿置皆由此,而旧不屯兵,阒无防守,请置营益兵,以备非常。”明年,饥民果乘虚犯长垣,戕官吏,如颂虑。加集贤院学士、知应天府,吴越饥,选知杭州。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及修两朝正史,转右谏议大夫。使契丹,遇冬至,其国历后宋历一日。北人问孰为是,颂曰:“历家算术小异,迟速不同,如亥时节气交,犹是今夕;若逾数刻,则属子时,为明日矣。或先或后,各从其历可也。”北人以为然。元祐初,拜刑部尚书,迁吏部兼侍读。奏:“国朝典章,沿袭唐旧,乞召史官采新、旧唐书中君臣所行,日进数事,以备圣览。”遂诏经筵官遇非讲读日,进汉,唐故事二条。既又请别制浑仪,因命颂提举。颂既邃于律历,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有巧思,奏用之。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力。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绍圣四年,拜太子少师致仕。

  (节选自《宋史·苏颂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

  B.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

  C.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

  D.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为“迁”,一般指升职,也可以指降职。

  B.英宗,这是用庙号来指称帝王,除此之外也可以用年号来指称皇帝。

  C.亥时,十二时辰的最后一个时辰,指的是一天中的22时至24时。

  D.经筵官,封建时代陪侍皇帝讲读经史之官。经筵为皇帝听讲书史之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颂处事精审,受到称赞。苏颂调任南京留守推官时,留守欧阳修把政事交给他处理,欧阳修认为苏颂办事精细,凡是苏颂阅览过的政事,欧阳修都非常放心。

  B.苏颂睦亲齐家,廉洁退让。苏颂侍奉祖母及母亲,养活姑姊妹与外族几十人,但妻儿的衣食常常不能供给;富弼和韩琦表彰他廉洁退让,让他任颍州知县。

  C.苏颂富有见识,虑事周性。苏颂提点开封府界各县镇公事时,认为中牟、长垣是都门要道,建议英宗应加强防备,结果第二年,饥民果然乘虚侵犯长垣,杀害官吏。

  D.苏颂学问广博,通晓律所。苏颂出使契丹,遇冬至,契丹国冬至日历比宋历晚一天,契丹人问用何日作为冬至日,苏颂用律历知识让契丹人认可了宋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颂喻以乡党宣相亲善,若以小忿而失欢心,一旦缓急,将何赖焉。(4分)

  (2)颂既邃于律历,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有巧思,奏用之。(4分)

  14.苏颂任吏部兼侍读时在奏章中向皇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愁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用“日日”生长的江草“冷冷”的流水,衬托了诗人内心的“愁”。

  B.“独树花发自分明”中“自”字传达了诗人对“花发”的特殊感受。

  C.诗的前四句写景,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始终围绕着“愁”着笔。

  D.“渭水秦山得见否?”表面上不置可否,实际传达出诗人坚定的信心。

  16.简要分析诗人“愁”从何而来。(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亡国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劝告读书人要在内心不断省察自己以提升自身道德和学识方面的修养。

  (3)李白《蜀道难》中,描绘了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称的“文房四宝”,就是传統文化的外在体现。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其中四宝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人都是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文人以笔为锄,以纸为田,笔耕不辍,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毛笔,此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可后者已退出历史舞台,( ),在当今的书画史上依然大放异彩,其生命力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史记》《博物志》等书籍上都有记载。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距离至今至少有6000年以上历史。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而毛笔与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B.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与毛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C.到了近代,毛笔与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D.钢笔、铅笔、圆珠笔与毛笔在近代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桃, ① ,也难怪崇尚“以形补形”的中国人会认为“核桃能补脑”了。但是其实两者也不太一样。如果你拿几个核桃来比较一下, ② ,可是人类的大脑却不是,人类大脑的沟回长得都很相似,只是有的地方沟回很多,有的地方就相对平滑。

  在生物的发展史上,神经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演化。 ③ ,它的演化等级越高。除了极少数动物,比如海绵类外,几乎所有真核生物门的动物都具有神经系统,哺乳动物不仅具有神经中枢——大脑,还进化出了能思考的大脑皮层。但人类的大脑皮层还是很特别,其他动物的大脑都不像我们这样折叠成“核桃”,即使是人类的近亲猿猴,也不像我们的大脑这样“皱”。为什么我们的皮层尤其“皱”呢,是什么决定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只在人类身上存在的基因,这种名为“ARHGAP11B”的基因会让人类大脑产生更多的脑细胞。当脑细胞越来越多,大脑装不下时,就会发生折叠。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用文中四个关键词概括一下文段第二段的主要意思,每个词语不超过4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出生于1996年的周承钰在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测试任务中,被定岗在位于脐带塔15层的二级连接器配气台,而通往15层的路,是倾角接近90°的180级钢铁台阶,堪比“天梯”。周承钰被人称作敢攀天梯的“大姐”。

  ②徐卓立,2019级的一名本科生,19岁的他于2020年2月2日晚间奔赴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参与设备安装工作,同父亲并肩作战,定位、搬运、拆包、安装……他凭借着毅力和决心坚持奋战。

  ③《人民日报》点赞,2020年中国青年榜样:“冲得上,打得赢”的24岁文昌发射场指挥员周承钰;“咬牙跺脚,也会坚持”的19岁长安大学学生徐卓立;“顽强坚韧,向梦出发”的18岁罕见病“庞贝病”患者王唯佳;“尽己之力,照亮他人”的90后山区教师赵鹏菲……他们是2020年闪光的青春面孔,他们已经向世人证明90后、00后不是娇滴滴的一代,而是敢担当、肯奋斗、勇追梦的一代,他们组成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版图。

  班级将组织“青年榜样”交流会,请你围绕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或经历,以“构建时代精神版图”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在交流会上发言。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THE END

TAG:长江  语言  经济学  经济  契丹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