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玉米的品种主要有中单909、京科968、富尔116、苏玉31、登海618以及农华101等种类。1、中单909:株型紧凑,株高250cm,黄色的籽粒,籽粒容量为794g/L,适合在6月上中旬进行播种,每亩可以种植4500-5000株。2、京科968:株型半紧凑,株高为296cm,筒形的果穗,穗长18.6cm,白色的穗轴与黄色的籽粒,籽粒容重为767g/L,适合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
一、中单909
1、中单909株型紧凑,株高250cm,其幼苗叶鞘的颜色为紫色,叶片、叶缘的颜色为绿色,花药与颖壳的颜色为浅紫色,果穗呈筒型,穗长17.9cm,穗行数为14-16行,穗轴的颜色为白色,籽粒的颜色为黄色,形状呈半马齿型,百粒重为33.9g,根据品质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该品种的籽粒容量为794g/L,粗蛋白含量为10.32%,粗脂肪含量为3.46%,粗淀粉含量为74.02%,赖氨酸含量为0.29%。
2、在2009-2010 年的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该品种在两年间的平均亩产量为630.5kg,比对照品种增产了5.1%,通常可以在6月上中旬种植该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4500-5000株,适宜的土壤为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平时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Empire CMS,phome.net |
二、京科968
1、京科968株型半紧凑,株高为296cm,幼苗的颜色为绿色,叶鞘、叶缘、花药以及颖壳的颜色均为淡紫色,果穗呈筒形,穗长18.6cm,穗行数为16-18行,穗轴的颜色则为白色,黄色的籽粒且形状半马齿型,百粒重为39.5g,根据品质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该品种的籽粒容重为767g/L,粗蛋白含量为10.54%,粗脂肪含量为3.41%,粗淀粉含量为75.42%,赖氨酸含量为0.3%。
2、在东华北春玉米区中,京科968从出苗至成熟需要128天,与对照品种郑单958的熟期相当,而在2010年的生产试验中,它的产量为10744.5kg/亩(平均),与对照品种郑单958相比,增产了10.5%。通常可以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该品种,保苗数量约为6万株/公顷,适合将其种植在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块中,栽培期间应注意防治黑穗病。
三、富尔116
1、在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区中,富尔116从出苗至成熟需要115天,与对照品种吉单27的熟期相近,其株型半紧凑,株高为261cm,幼苗叶鞘的颜色为紫色,叶片与叶缘的颜色为绿色,花药与颖壳的颜色为浅紫色,成株有19片叶子,根据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显示,该品种高抗茎腐病,中抗大斑病以及灰斑病,感丝黑穗病。
2、其籽粒的颜色为桔黄色,形状呈半马齿型,根据品质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该品种的籽粒容重为720g/L,粗蛋白含量为9.24%,粗脂肪含量为4.08%,粗淀粉含量为72.9%。在2012-2013年,该品种参加了中玉科企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在这两年间,它的平均亩产量为776.3kg,与对照品种吉单519相比增产了5.49%。
四、苏玉31
1、苏玉31株高为241cm,株型半紧凑,全生育期一般在98天左右,其幼苗叶鞘的颜色为紫色,绿色的叶片,浅紫色的颖片以及花药,而花丝的颜色则为浅红色。该品种的果穗呈筒形,黄色的籽粒,形状呈半马齿型,根据品质分析结果显示,它的容重为782g/L,粗蛋白为9.38%,粗脂肪为4.12%。
2、在2010年的生产试验中,该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为480kg,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了6%。而种植时间则为6月中旬,亩用种量约为3kg,适宜的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亩,在种植期间需要注意防涝防旱,同时还需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五、登海618
1、登海618在黄淮海夏玉米区,从出苗至成熟需要99天左右,与对照品种郑单958相比,早熟了3天,其株型紧凑,株高250cm,幼苗叶鞘与叶缘的颜色为紫色,叶片则为深绿色,而花药与花丝的颜色则为浅紫色。根据抗病性鉴定结果显示,该品种抗小斑病、穗腐病,中抗茎腐病,感弯孢叶斑、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
2、在2014年的生产试验中,该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为718.5kg,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了5.8%,而在2015年的生产试验中,该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为708.1kg,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了13.3%。一般可以在6月上旬至6月中旬把该品种种植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中,每亩种植密度以在4500-5000株为宜。
六、农华101
1、农华101在东华北地区,从出苗至成熟一般需要128天,其幼苗叶鞘、叶缘、花药、颖壳的颜色均为浅紫色,叶片的颜色则为绿色,株高为296cm且株型紧凑,果穗呈长筒型,穗长18cm,穗行数为16-18行,黄色的籽粒,形状马齿型,百粒重为36.7g。
2、在2009年的生产试验中,农华101的平均亩产量为780.6kg,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了5.1%,适合将它种植在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块中,若是栽培在东华北地区,适宜的种植密度约为4000株/亩,若是种植在黄淮海地区,适宜的种植密度约为4500株/亩,在栽培期间应注意防倒伏以及防治大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