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台孝经
《石台孝经》碑刻于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 745),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解并书写,李亨篆额。此碑由四块黑色细石合成,碑下有三层石台阶,故称《石台孝经》。唐玄宗李隆基的喜好隶书,师法《曹全》,书风丰腴遒丽,书法工整,字迹清新。人们通常称《石台孝经》碑为西安碑林迎客第一碑。
2、开成石经
《开成石经》刊刻于大和七年(833年)至开成二年(837年),原石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现址。共有刻石114块,每石两面刻,计228面,650252字,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等12部儒家经典及《五经文字》《九经字样》2部儒经字样典籍,加上乾隆年间补刻的《孟子》,共计13经。《开成石经》是中华文化的原典,是中国历史上七次刻经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部,被誉为“古本之终,今本之祖”。
3、多宝塔碑
这是颜真卿中青年时期代表作,书风尚在初步定型成熟阶段,其结构平稳严谨、棱角分明,精密腴劲。字口方棱,笔划转锋清晰,起笔落笔明朗。用笔点画圆整,雄秀并厚,飘逸中透浑厚,与晚期的雄浑一脉相承。
4、集王圣教序碑
刻于唐咸亨三年(672),唐代僧人玄奘自西域取回佛经翻译完成后,请求皇帝为所译经文作序。《圣教序》内容即唐太宗所作序文,太子李治作的记和玄奘写的谢表和心经。玄奘的弟子怀仁和尚从宫中所藏王羲之墨迹中集字,历时24年刻成《集王圣教序碑》。传说由于内府墨迹字数有限,朝廷曾悬赏“一字千金”从民间重金征集所缺之字,故此碑又被称为“千金碑”。此碑摹刻精美,纤微克肖,书法“贵越群品,古今莫之”,成为后世学书者临习王体行书的楷模。
5、颜勤礼碑
此碑刻于唐大历十四年(779),宋赵明诚著《金石录》后便不知所踪,直至1922年10月才重见天日。由于常埋地下,未经加工修剔,所以最为接近颜书笔法。初拓本流传甚少。
Empire CMS,phome.net |
6、曹全碑
撰书者不详,东汉中平二年(185)。《曹全碑》在汉碑中极富盛名,不仅因为刻石时间久远,保存完整,更因为其独树一帜的笔法风格。碑文秀丽典雅,简静雅和,清丽婉畅,章法整肃宁静,纵横行列,井然有序,用笔刚柔并济,藏多于露,圆多于方。与《礼器碑》前后辉映,乃汉石中之至宝。
7、玄秘塔碑
现陈列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二展室,由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写,刻立于唐会昌元年(841年),碑文记载了唐代高僧大达法师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受到的礼遇和尊重。柳体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体齐名,字体以骨力劲健见长,瘦硬通神,人称“颜筋柳骨”,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8、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波斯人大秦寺僧景淨撰文, 呂秀巖書。唐建中二年(781)刻立於大秦寺,明代天啟三年(1623)出土,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二展室。
9、皇甫诞碑
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唐贞观年间刻成。此碑是皇甫诞之子皇甫无逸在贞观年间为其父追颂功德所立,为欧阳询早年书迹。此碑书法结构完美,骨气劲峭,法度严整,可谓楷法神品。
10、道因法师碑
欧阳通书《道因法师碑》,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二展厅。欧阳通工于楷,书得父法而险峻过之,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
11、同州圣教序碑
《同州聖教序》 禇遂良撰並書,唐龍朔三年(663)刻,原立于陕西大荔县龙兴寺,1974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12、《大唐迴元观钟楼铭》
1986年出土于西安市太乙路北段一基建工地,是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的19件(组)国宝级文物之一,也是柳公权楷书作品的代表作之一。碑文前半部分记叙了唐代迴元观的历史沿革,其中提到迴元观旧址原是唐玄宗赏赐给安禄山的宅第。碑文的后半部分,讲述了唐文宗给迴元观赏赐铜钟的经过。
13、御史台精舍碑
《御史台精舍碑》,唐开元十一年(723)立,崔湜撰文,梁昇卿书,赵礼刻。御史台,即御史官署,署旁设牢狱,囚禁获罪的高级官员。碑文记载了周武长安初年(701-704)御史台台狱建成之原由,经过几精舍的建筑情况。书法笔道秀美,平整丰润,已初具唐隶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