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我市发布元旦、春节期间,来温返温、离温、在温人员的防疫管理要求,倡导在外务工、经商、旅居境外等人员就地过节;非必要不离温;建议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暂缓来温返温!
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返)温人员分四类管理
当前,全球仍处于新冠肺炎大流行时期,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扩散蔓延,国内多地多点发生聚集性疫情,随着元旦、春节临近,人员流动性和聚集性增加,疫情传播风险急剧上升,我市疫情防控任务仍十分艰巨。
截至2021年12月29日24时,我市已连续198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为坚决筑牢“外防输入、内强管控”防线,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确保全市人民身体健康,我市按照国家和省相关防控政策,结合专家研判意见,对来温返温、离温、在温人员的防疫管理作出相应要求。
对于在外务工、经商、旅居境外等人员,市防控办倡导就地过节,并建议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暂缓来温返温。如确需来温返温,可拨打12345提前了解我市最新疫情防控管理政策,在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和活动轨迹记录。抵温后要主动向所在村居(社区)、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配合落实网格员排查和落实管控措施。
对当前国内外中高风险地区来温返温重点人员将按照如下要求进行管控:
(1)对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密接和次密接实行严格的集中隔离观察措施。密接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次密接实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2)对境外回温人员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7天日常健康监测。
(3)对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回温人员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
(4)对有本土阳性病例报告,但未划入中高风险地区管控的的县(市、区)、设区市、所在省,我市将根据专家组研判意见确定管控措施,具体有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7天日常健康监测、2天内核酸检测+14天日常健康监测或落地核酸检测,共四类。
不同管理对象对应不同颜色的健康码
目前,我市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分别赋予红、黄、绿三种不同颜色的健康码。
其中,集中隔离对象健康码赋红码,集中封闭管理。
居家健康观察对象健康码赋黄码,须单人单间居住,使用独立卫生间,非就医等必要情况不离家外出;确需离家外出的,须经所在村(社区)或单位批准,在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点对点”前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日常健康监测对象虽赋“健康码”绿码,但要求其控制活动范围,不参加会议、会展、旅游、聚餐等聚集性活动,不进入学校、托育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特定机构,不进入影剧院、歌舞厅、浴室、网吧等室内密闭场所,不开展线下教学、培训等活动,外出时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切实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原则上在结束日常健康监测前不离开所在县(市、区) 。
今年11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发上线“温州防疫码”,提前研判有本土阳性病例所在区域的风险,方便来温人员自行研判行程风险,也方便社区提前纳入排查。目前已经在机场、动车站、火车站、汽车客运中心、医院、药店、小区、单位、楼宇、酒店、农贸市场、娱乐休闲等场所中门、小门全面实施进门亮码,发现行程异常情况的立即由基层网格核查并落实相应管控措施。截至目前,温州防疫码的用户规模已达895万人,自11月1日正式上线以来累计“亮码”2.7亿人次,用户使用峰值达500万人次/小时。12月6日至今,日均使用量达977.3万人次,日均使用量峰值超过2000万人次。
中高风险地区在温人员暂缓离温
针对离温人员管理,市防控办倡导非必要不离温。居住地、户籍地为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或城市的人员,建议暂缓离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非必要不离温,确需离温的须报本单位同意;全体师生非必要不出市,倡导外地教职员工留在温州过节;企业要严控人员离温参加全国性年会等商业性、营销性聚集活动;旅游公司不得组团赴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或城市旅游,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陆地边境口岸城市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如确需离温,应提前查询目的地疫情风险等级,提前做好行程规划,准备充足的口罩、免洗手消毒剂等防护物资,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及活动轨迹和健康状况记录。抵达目的地城市后,应配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落实相关举措。
个人家庭聚集控制在10人以下
按照“非必要不举办”原则,全市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个人家庭聚集控制在10人以下。各类组织、群体和个人原则上不举办50人以上的聚集性活动。
此外,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食品卫生,清洗加工冷链食材时,做到生熟分开、分别存放,合理膳食,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拒绝食用野味。
双节期间,提倡市民网络拜年、电话拜年,尽量减少跨区域走访活动、同乡聚会及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尽量不从境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网购、海淘物品,接收拆封快递包裹做好个人防护。
点击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