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一中疫情防控最新要求告师生及家长书
一、严守校门
全面把控所有进出校园通道,实行校园相对封闭管理,做到专人负责、区域划分合理、人员登记排查记录齐全。师生员工进校都要严格核验身份、检测体温、查看场所码、健康码、行程卡。
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园,外部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校园,需要核实校内联系人、询问其近期行程(从疫情中高风险区域返回耒阳的人员,健康码为黄码或红码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园)、查验三码和是否接种、测体温、戴口罩、填写本人详细信息并签字。查验时,务必认真查看手机上显示的扫码结果。
二、落实排查责任
教职员工(含家属)、学生及家长每天进行自我健康监测。非必要不离衡,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如确需前往,教职工须经校长审批后向学校报备,学生须经年级主任审批后向学生发展处报备,并在途中要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聚集、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对外省返湘的师生员工,要严格查验其 48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有本土病例(含无症状感染者)报告省份的入湘返湘人员抵湘后 24 时之内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并自我健康监测 14 天。近 28 天有境外旅居史或近 14 天有高中风险区及其所在县(市、区)、封控区、管控区旅居史的入(返)湘人员,与感染者轨迹有重合交集的人员,健康码为“红码”“黄码”,行程卡显示前 14 天内到达或途径的城市名称标有“*”星号的人员,要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学校报告,主动告知相关旅居史,积极配合做好信息登记、核酸检测、医学观察等防控措施。
小贴士
注意!入(返)湘人员请主动报备
根据当前防疫政策,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所有入(返)湘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及时做好登记报备。
报备人员类型:
所有入湘、返湘人员均应在抵湘后第一时间进行报备,通过湖南健康码首页的“便民服务”中“返湘报备”进行信息报备,如有以下流行病学史的人员除了报备以外,还应主动与到达目的地的社区或村委会、住宿酒店进行主动报告。
Empire CMS,phome.net |
1、近21天有境外旅居史入(返)湘人员;
2、近14天有高中风险区及其所在县(市、区)、封控区、管控区旅居史的入(返)湘人员;
3、与感染者轨迹有重合交集的入(返)湘人员;
4、健康码为“红码”或“黄码"的入(返)湘人员;
5、行程卡显示近14天内到达或途径的城市名称标有"*"星号的入(返)湘人员;
6、有直接接触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的高风险岗位人员以及集中隔离场所、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口冷链食品相关企业等风险岗位的入(返)湘人员。
三、做好日常“消杀”工作
后勤部门要落实校园教学楼、食堂、宿舍等重点区域常规消毒工作,增加对重点场所地面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如增加对公共活动区域地面、水龙头、灯开关、门把手、楼梯扶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宿舍、食堂等师生常去的室内区域应每日通风换气, 垃圾“日产日清”,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班级做好教室每日卫生清洁和消毒消杀工作和记录,及时清理卫生死角,注意确保卫生清洁,每日通风换气。
四、做好个人防护
尽量不参加聚会、聚餐等活动,减少去人员密集、封闭不通气的地方。出行全程做好疫情防护,保持戴口罩、“一米线”、勤洗手、用公筷等良好卫生习惯。发热病人、健康码“黄码”等人员要履行个人防护责任,主动配合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在未排除感染风险前不出行。做到“四不”:不与境外归国人员接触,不与中高等级风险地区的人员接触,不与健康状况不明的人接触,不从中高风险地区和国(境)外网购、海淘物品。
五、不鼓励带病坚持工作
师生员工在家中或在校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当立即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后到医院就医,不得隐瞒病情。
学生在家发病就医,家长应当及时报告班主任,教职员工在家发病就医应及时告知学校,学校做好就医结果追踪登记工作。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一定要自觉戴口罩,并自觉远离身边的人,以防交叉感染。如在校内发病,学校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措施,严格按照“点对点”协作机制有关规定及时去定点医院就医,做好就医结果追踪和登记。
六、新冠疫苗接种
教职员工(含家属)及适龄学生、家长主动进行新冠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尽快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两剂次),接种完成后向班主任及学校报备。符合加强免疫条件(已全程接种疫苗满6个月的人员)的立即进行加强免疫,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七、做好春季常见传染病
多病同防
班级坚持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落实晨午晚三检三次体温检测,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做到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严格执行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做好登记台账。对曾经患传染性疾病的学生密切长期跟踪,及时掌控其健康状况。
春季是诸多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除了新冠肺炎,水痘、诺如病毒、手足口病等疾病流行风险也很高。要把好食品安全、饮水安全关,家长要留意孩子的体温变化,学生要养成良好生活和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