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复工前准备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1.企业应成立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工作专班,明确企业副总或以上领导分管疫情防控工作,企业各级主要负责人是所管辖部门的第一疫情防控责任人,要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健康。
2.企业应当制定疫情防控和闭环管理方案,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将方案向所在街镇(园区)申请,经街镇(园区)疫情防控部门审核后,方可复工复产。实施双否决,对疫情防控不完善、安全生产不到位的企业,坚决不能复工复产。
场所准备
1.场所消毒:对前期可能涉疫生产、居住场所落实预防性消毒。
2.住宿区准备:按照场所分区分类管理、人员分级分类管理的要求配备足够的宿舍,在每个楼层修缮和增设浴室,尽量在每个房间配备卫生间。
3.生产区准备:生产区设立单向通道标识,员工单向进出,卫生间分区使用,配备流动水和手消毒物品。
4.隔离房间准备:根据员工数量比例,在相对隔离区域设立隔离房间,配备消毒物品,有卫生间或便器
人员准备
1.闭环管理:职工持24小时内有效核酸证明方可返岗,返岗前设置一定时间的静止期,企业安排专车对在外住宿职工进行住地与企业“两点一线”接送,首次入厂前需现场抗原检测阴性。
2.岗前教育:企业落实开展岗前防疫培训,落实闭环管理、健康监测、宿舍管理、生产管理等疫情防控要求。
物资准备
企业应当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和管理,及时采购抗原检测试剂、防护口罩、消毒药品、免洗洗手液、红外线测温仪、热成像测温仪、空气消毒设备、防护服、防护眼镜、一次性医用手套等物资。防疫物资建议按照14天以上做好储备。
应急保障
1.企业应当制定应急情况下的处置方案,一旦有突发情况,必须最大限度控制扩散和外溢,绝对确保安全生产。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员工熟悉疫情防控应急各项流程和措施。加强和属地政府沟通,建立核酸检测异常人员转运联络通道。
2.企业应当按照员工人数比例设置临时隔离观察区。员工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异常时,应第一时间向本单位负责人和属地防疫指挥部报告,并将异常人员立即安排至临时隔离观察区,同时排摸相关密接人员,一同采取临时隔离措施(不与检测异常人员同一空间)。临时隔离观察区隔离人员撤离后以及再次安排人员隔离前须确保消毒到位。
企业生产防疫管理
出入管理
1.公司内部人员:配备专人对出入人员进行管理。接送职工车辆专人驾驶、乘坐人员固定,每日两次消毒。
2.合作公司人员:合作公司落实“两点一线”接送,进入公司后实施相同闭环管理与健康监测措施。
3.外来人员车辆:外来车辆在隔离区域装卸,内部车辆负责厂区转运,外来货物到仓库后消毒使用,外来人员非必要不进入。
4.对生产生活物资进入厂区,要设置专用路线和固定场所,并与其他区域相隔离,要求供应商车辆司乘人员严格按照防疫要求进入厂区。安排固定人员和企业内部车辆在固定场所进行接收、装卸,并运至仓库相对隔离区域后进行消毒,完成消毒流程后予以拆封和使用。
5.本企业物流车辆司乘人员应佩戴好口罩、手套等,做好防护,出厂前(或返厂前)必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现场抗原检测阴性。返厂司乘人员如与外界人员有近距离接触,在企业隔离的住宿区域(或相对独立区域)安排居住,提倡落实7天健康监测管理。
场所分区分类管理
1.按照厂区门口、生产区、行政办公区域和会议室、生活区(如食堂、宿舍、健身房等)、卫生间、浴室及废物处理场地、公共空间(如道路、室外场地)等不同区域,实施分类管理,减少人员交叉和活动。
Empire CMS,phome.net |
2.根据与外部环境接触程度,对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防疫标准。中高风险区域人员必须佩戴N95/KN95口罩,低风险区域人员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3.实现各区域之间的物理隔离,实行工作场所、住所“两点一线”管理,所有人员在指定岗位工作和住宿,最大限度减少不同区域之间的人员直接接触。加强对各区域之间结合部的管理,杜绝风险点。
4.严格管理员工宿舍,严禁其他人员随意进出。员工住宿应按照同办公室、同工作班/组等在排班时间一致的基础上,安排在同一房间内居住,人均面积不低于4平方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宿舍住宿密度,并在宿舍房间内配备卫生间和淋浴设备。对宿舍内公用卫生间和浴室,应分层分区域使用,卫生间配有流动水和手消毒设备,浴室应合理安排,分楼层分区域错时使用。做好对宿舍内公用设备的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对新返岗员工设置一定的静止期,落实独立的住宿、生活条件。
5.实行分时分散就餐,合理布局食堂就餐区域桌椅,尽量同向摆放,并加装隔离板,取餐时应保持2米以上的安全社交距离,建议在安全环境下独立用餐。提倡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错时送餐方式提供工作场所或宿舍区人员餐食,采取非直接接触方式将预制的餐食放置在工作场所或宿舍固定位置,由工作场所或宿舍专人取用和送回,工作场所或宿舍人员在安全区域错时就餐。
6.加强对各类场所的清洁消毒,特别要做好密闭、半密闭空间、共同空间等的防疫管理,对厂内物流交换场所做到消杀及时到位。
7.加强会议管理,尽量采用视频、电话等线上方式,必须集中召开的会议,参会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控制会议频次、时间、规模。
人员分级分类管理
1.员工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按照与外界环境及人员接触程度不同,将员工分为高、中、低不同风险等级,并开展分类分区域管理。高风险岗位人员主要包括企业中与外界有较多接触的人员,如市场采购人员、营销人员、货运司机、装卸人员等;低风险岗位人员主要包括企业封闭生产,完全闭环管理与外界没有接触的工作人员;其他人员可视具体情况纳入中风险岗位人员参照管理。
2.分级分类登记所有在企员工,实现员工防疫管理的全覆盖,核心管理人员、辅助岗位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供应商派驻人员、第三方协助人员等实现无差异的防疫要求,对员工加强疫情防控教育,开展防疫培训和宣传,增强员工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3.实施分级分类全程封闭管理,不同风险、不同班组员工之间做到非必要不接触,不同风险等级人员在工作、生活中不得交叉。返岗人员要安排安全的交通工具,点对点运输,乘坐人员应固定,建立交通工具与乘坐人员登记名册。严格管控外来人员,如必需进入,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需现场抗原检测阴性。
4.做好全体员工的每日健康监测和登记,分级分类开展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高风险岗位人员实行“2+2”核酸检测及抗原检测,即第一天测两次抗原检测(上午、下午各做一次),第二天上午测抗原检测、下午测核酸检测,依次循环;中风险岗位人员实行“1+1”核酸检测及抗原检测,即一天核酸检测、一天抗原检测,依次循环;低风险岗位人员实行一周2次核酸。企业应指定专人每天汇总人员健康状况,如出现抗原检测阳性、核酸检测异常和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的,应立即安置到临时观察点进行隔离,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员工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符合条件的应完成加强免疫接种。
5.禁止不必要的集聚活动,员工减少前往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的场所。
6.加强对员工身心的关怀关爱,协助解决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保持员工良好状态。
7.外出生产管理。公司涉及派出人员到外区工作,应提前7天向属地防控办报告备案,获批后方可出行,返回前亦应提前报备,按有关规定落实单独居住、7天健康管理等要求。
8.所有使用过的防护用品应当集中收集,按照医疗废物处置要求安全处理。
空调等通风系统管理
建议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停用中央空调。空调等通风系统一般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终末消毒两部分。
预防性消毒
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排风扇等机械通风设备每周清洗消毒1次。分体空调设备过滤网和过滤器每2周清洗消毒1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定期清洗消毒。
消毒因子、浓度及消毒时间: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10min-30min。
注意事项:消毒前先去除挡板上的积尘、污垢。集中空调系统的清洗消毒应由具有清洗消毒资质的专业机构完成。
终末消毒
1.建筑物内一旦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立即关闭空调通风系统,在采取有效的清洗消毒措施后方可重新运行。
2.在对病例居住或活动的房间作空气消毒时,单机空调应保持运转,直流式空调应关闭。
3.在对病例居住或活动的房间进行空气消毒处理后,应打开所有门窗,并将空调系统开至最大进行空气抽换并维持一段时间。
4.过滤器、过滤网应先消毒再更换。消毒方法可用有效氯(溴)含量为2000mg/L的消毒溶液喷洒至湿润,作用30min。过滤器、过滤网拆下后应再次喷洒消毒,然后焚烧或作为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5.所有供风设备和送风管路用有效氯(溴)含量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溶液喷雾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min。
6.空调箱的封闭消毒,可采用1%-3%过氧化氢、0.5%过氧乙酸或50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喷洒后封闭60分钟,消毒后及时通风。
7.空调凝结水应集中收集在密闭的塑料容器内,按污水处理方法,以每公斤水投加有效氯(溴)200mg的比例加入含氯(溴)消毒剂,混匀后作用1小时后排放。如采用连续收集的方法,则可在收集容器内预先加入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的消毒溶液,容器加盖,防止在收集过程中产生气溶胶。
异常情况应急流程
启动应急响应
在岗员工每日健康监测中,如监测到的异常情况人员,立即上报领导小组组长,由领导小组组长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调集本单位各类人员、物资和相关设施投入应急处置工作当中。
异常情况包括:厂区内员工、隔离点员工和居家隔离员工,出现抗原阳性、核酸检测异常及呼吸道症状、发热、畏寒、乏力、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
异常人员应急隔离
立即启用应急隔离点,将出现异常情况的人员在应急隔离点进行隔离。其同住、同车、同班组人员等应与其他工作人员脱离接触。做好应急隔离点周围的预防性消毒工作。
健康监测异常上报
启动预案的同时,联络员立即将出现异常情况的人员情况上报属地政府防控办,根据有关要求及时报送相关情况信息,并做好企业内部人员情况排摸和信息收集。
异常人员转运就诊
在属地政府防控办的指挥指导下,配合做好异常人员转运就诊,并动态掌握了解人员情况。核酸检测异常的人员需要救护车转运。
发生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
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区疾控中心调查人员,做好疑似、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1.原则上禁止员工出入,尤其是企业内和病例共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工作中接触较多人员等,并提供人员相关信息。
2.提供详细的企业工作人员、住宿人员名单和病例详细信息,协助疾控中心调查员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筛选工作。
3.协助疾控中心调查员做好病例近期活动轨迹调查工作。
4.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做好场所终末消毒、通风系统消毒和转运车辆消毒工作。
应急响应的终止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反馈信息,符合下列条件的,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
1.发现健康异常情况,但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判定为非新冠肺炎感染症状。
2.健康异常人员转运至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经医疗机构诊断排除新冠肺炎感染。
3.发生确诊病例或者疑似病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疾控中心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筛选出病例密切接触者后,由专用车辆将全部密接者送至区集中隔离点后,在专业机构消毒人员指导下,由掌握有关消毒知识的人员做好场所终末消毒、通风系统消毒和转运车辆消毒工作,环境采样检测阴性后可恢复使用。相关人员实行2天封闭管理+12天自我健康管理。
消毒工作
企业应加强日常清洁工作,必要时按以下要求开展预防性消毒工作。消毒工作主要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终末消毒两部分。预防性消毒主要指消毒组日常对员工活动区域的空气、通风系统、共用设施等进行每日常规消毒。终末消毒主要指健康异常人员成为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消毒组在疾控中心消毒人员指导下,由掌握有关消毒知识的人员对该员工接触过的地面、墙壁,桌、椅等家具台面,病例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通风系统,厕所、卫生间等进行终末消毒。
预防性消毒
空气
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开窗自然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30min以上。不能开窗通风或通风不良的,可使用电风扇、排风扇等机械通风方式。必要时使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消毒,应持续开机消毒。
消毒因子:加强通风,可采取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也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等对空气消毒。
注意事项:循环风空气消毒机使用时应关闭门窗。按产品使用说明书对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确认其使用时房间可否有人及适用面积,进行维护保养。
物体表面
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经常接触或触摸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窗把手、台面、桌椅、扶手、水龙头、电梯按钮等每天消毒2-3次。不易触及的物体表面可每天消毒1次。使用消毒湿巾或抹布擦消毒,或常量喷雾器喷洒消毒。
消毒因子、浓度及消毒时间:100mg/L微酸性次氯酸水或1%过氧化氢湿巾及消毒液或250mg/L含氯(溴)消毒液或100mg/L-25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10min-30min。
注意事项: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先去除可见污染后再喷洒消毒。消毒时物体表面被完全润湿。消毒剂不得与清洗剂混用,消毒剂现配现用,消毒中抹布不得污染使用中消毒液。电子设备或操作仪表灯使用湿巾或酒精擦拭消毒,消毒完成后去除表面残留。
地面、墙面等
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一般情况下,墙面不需要进行常规消毒。地面每天消毒1-2次。当受到血液、体液、排泄物、呕吐物或分泌物等污染时,清除污染物后,及时消毒。采用拖拭、擦拭或常量喷雾器喷洒消毒。
消毒因子、浓度及消毒时间:250mg/L-500mg/L含氯(溴)或100mg/L-25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10min-30min。
注意事项:消毒前先清除地面的污迹,具体同物体表面。
洗手水池、便器、盛装吐泻物的容器、痰盂(杯)等
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洗手水池、便器等每天2次擦拭消毒。盛装吐泻物的容器、痰盂(杯)等每次使用后及时浸泡消毒。
消毒因子、浓度及消毒时间:500mg/L-1000mg/L含氯(溴)或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15min-30min。
注意事项:每次用后清洗或冲洗干净、保持清洁。
毛巾等纺织品
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毛巾应专人使用。每月清洗消毒1-2次。
消毒因子、浓度及消毒时间:流通蒸汽100℃作用20min-30min,或煮沸消毒作用20min-30min,或在阳光下暴晒4h以上。
注意事项:煮沸及流通蒸汽计算时间从水沸腾时开始。煮沸消毒时纺织品需完全浸没。
餐(饮)具
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员工餐饮的公用餐(饮)具每次用餐后进行消毒,可采用远红外线等消毒碗柜进行消毒。
消毒因子、浓度及消毒时间:蒸汽100℃作用20min-30min,或煮沸消毒作用20min-30min。
注意事项:消毒前用清水清洗,去除餐(饮)具污垢后进行消毒。煮沸消毒时餐(饮)具需完全浸没。
饮水机
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每天消毒1次。水嘴消毒可用棉签蘸取消毒液伸进水嘴中进行擦拭消毒,或灼烧水嘴。
消毒因子、浓度及消毒时间:蘸取75%乙醇伸进水嘴中进行擦拭消毒,或棉签蘸取乙醇点燃,用火焰在水嘴出灼烧10s。
注意事项:消毒完成后打开水嘴冲10s以上,去除消毒剂残留。
终末消毒
空气
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有条件的可采用排风扇等机械通风措施。空气消毒时,可密闭房屋,密闭后应用0.5%过氧乙酸、1%-3%过氧化氢或500mg/L二氧化氯的消毒溶液,按20mL/m3进行气溶胶喷雾,作用1小时;或使用过氧化氢干雾或气溶胶终末消毒机(配合相应的过氧化氢)进行消毒。人进入前应先开门窗通风或采取过氧化氢降解处理。
地面、墙面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可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二氧化氯的消毒溶液擦(拖)拭或喷洒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m3-300mL/m3.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时间应不少于30min。
物体表面
可用0.2%-0.5% 过氧乙酸溶液、500mg/L二氧化氯或有效氯(溴)1000mg/L含氯(溴)消毒液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min。
衣物、被褥等纺织品
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min,或用有效氯(溴)500mg/L的含氯(溴)消毒剂浸泡30min,然后按常规清洗;或采用水溶性包装袋盛装后直接投入洗衣机中,同时进行洗涤消毒 30min,并保持 500mg/L 的有效氯(溴)含量;不耐湿或贵重衣物可选用环氧乙烷或干热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病例排泄物、分泌物和呕吐物
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等最好用固定容器盛放,稀薄的排泄物、呕吐物,每2000mL可加漂白粉100g或含有效氯(溴)20000mg/L消毒剂溶液4000mL,搅匀放置2h。粘稠的排泄物、呕吐物,含有效氯(溴)50000mg/L消毒剂溶液2份加于1份排泄物或呕吐物中,混匀后,作用2h。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溴)5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被排泄物、呕吐物等污染的地面,用带呕吐物应急处置包中的消毒干巾或漂白粉覆盖,作用至说明书规定的时间(漂白粉作用30min-60min)后清理。
餐(饮)具
首选煮沸消毒30 min,也可用有效氯(溴)500 mg/L含氯(溴)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运输工具
车内外表面可用1%-3%过氧化氢、0.5% 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1000mg/L含氯(溴)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30min。空间使用1%-3%过氧化氢或0.5% 过氧乙酸或50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
医疗废物和垃圾
病例的生活垃圾收集到感染性医疗废弃袋内,使用有效氯(溴)10000mg/L含氯(溴)消毒剂溶液喷洒后,扎紧袋口,由专用车辆拉到附近医疗机构按感染性医疗废弃物处置。普通医疗废物用2000mg/L含氯(溴)消毒剂溶液喷洒消毒。
消毒剂的配制
常用消毒剂配制方法如下:
消毒片配制消毒液
根据目标作用浓度和容积,确定消毒片和水的投放量,配制消毒液。
计算公式:所需消毒剂片数=拟配消毒液浓度(mg/L)×拟配消毒液量(L)/消毒剂有效含量(mg/片)
举例:拟配10升含溴(或含氯)消毒液,浓度为500mg/L,所用消毒片有效溴(或氯)含量为500mg/片,问需加几片消毒片?
所需消毒剂片数=500(mg/L)×10(L)/500(mg/片)=10 片
消毒粉(或其他固体消毒剂)配制消毒液
计算公式:
所需消毒粉剂质量(g)=[拟配消毒液浓度(mg/L)×拟配消毒液量(L)/1000]/消毒剂有效含量(%)
举例:拟配 10L 含溴(或含氯)消毒液,浓度为 500mg/L,所用消毒粉剂有效溴(或氯)含量为 50%,问需加几克消毒剂?
所需消毒粉剂质量(g)=[500(mg/L)×10(L)/1000]/50% =10g
原液(或浓消毒液)稀释配制所需浓度消毒液
计算公式:
所需原液(或浓消毒液)量(mL)=拟配消毒液浓度(%)×拟配消 毒液量(mL)/原液(或浓消毒液)有效含量(%)
所需水量(mL)=拟配消毒液量(mL)-所需原液(或浓消毒液)量(mL)
举例:用20%过氧乙酸配0.3%过氧乙酸10升,问需多少20%过氧乙酸和多少水?
所需20%过氧乙酸量(mL)=0.3%×10000mL/20%=150mL
所需水量(mL)=10000mL-150mL=9850mL
消毒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使用各类消毒剂请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切勿不同种类消毒剂进行混合,分开存储。储存地应注意通风,禁止明火。
使用84消毒液的时候,切记不可以和洁厕灵一起使用,因为二者会产生还原反应,产生有毒的氯气,会损伤我们的呼吸道粘膜,造成喉咙水肿,严重时可能会引起死亡。
注意乙醇有刺激性,不宜用于黏膜和创面的消毒。而乙醇易燃并且易挥发,应注意加盖并避火保存,不建议喷洒使用。
注:信息来源金山经济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