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上当了!“0糖食品”竟是个陷阱!怪不得你没瘦……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2-05 21:28:55
The Beginning

饮料要喝0糖的;

奶茶要点无糖的;

甜品加了糖就不吃……

近些年来,自“0糖0脂0卡”的某网红气泡水占领了线下商场后,中国食品界刮起了一股 “0糖风”,各类食品的“无糖版本”陆续上市。

走进各大卖场,你会发现各种食物似乎都在努力讨好着消费者:不管是饮料、蛋糕,还是面包、饼干,都恨不得在包装上将“0糖”二字加粗放大,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吃了我,减肥又健康!”。

上当了!“0糖食品”竟是个陷阱!怪不得你没瘦……

那些靠“0糖”减肥的人,真的“躺瘦”了吗?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0糖食品,真能减肥吗?

我环顾四周,发现不少“非无糖不可”的朋友,依然狂奔在肥胖的道路上,没有丝毫减速。

其实,很多人都上了“无糖”的当!

如果互联网还有记忆的话,大家应该还记得某品牌饮料的那桩闹剧。今年4月,某品牌饮料一款产品因宣传“0蔗糖”,而没有阐明“0蔗糖”与“0糖”的区别,引发了众怒,网友纷纷表示:骗钱不说,还骗我长胖!

拥有帝国一切,皆有可能。欢迎访问phome.net

后来,某品牌饮料就此事向消费者致歉,并将包装上的“0蔗糖 低脂肪”改成了“低糖 低脂肪”,但大家依然觉得“不会再爱了”。

上当了!“0糖食品”竟是个陷阱!怪不得你没瘦……

再来看看市面上的部分食物,和某品牌饮料其实都是一丘之貉。

举个例子,有些食品虽然打起了“无添加蔗糖”的幌子,但仔细阅读配料表,你会发现商家其实暗戳戳地添加了葡萄糖浆、蜂蜜糖浆、麦芽糊精等原料。

还有一些无糖零食,虽然确实没有添加糖,但热量奇高。比如某电商平台上一款“糖尿病人专用食品·杂粮饼干”,平均每100克所含热量竟达1926kJ,相当于470大卡,约等于4碗米饭!

上当了!“0糖食品”竟是个陷阱!怪不得你没瘦……

Empire CMS,phome.net

◎ 糖尿病人专用食品·杂粮饼干营养成分表。/ 39健康制图

也就是说,高热量食物就算有意控制了添加糖,但其本质依然是高热量食物,让人躲不过“越吃越胖”的命运!

0糖的,更健康?

“0糖”不能让人“躺瘦”,但总比含糖食品更健康吧?

很遗憾,只要有“代糖”的存在,0糖食品就无法光明正大地被纳入健康食品行列。

我们都知道,0糖食品之所以吃起来是甜的,是因为加了一种神奇物质——代糖。

代糖可简单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营养性甜味剂含有热量,具体包括山梨醇、木糖醇等;而非营养性甜味剂不含热量或热量极低,又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如赤藓糖醇、麦芽糖醇)与人工合成甜味剂(如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甜蜜素)。

代糖的出现,使人们认为,只要食物不含糖,就能敞开了吃,却从未想过代糖是否会在阴暗的角落里,蚕食着人的健康……

Empire CMS,phome.net

上当了!“0糖食品”竟是个陷阱!怪不得你没瘦……

近些年来,随着人工甜味剂在食品中的广泛使用,其安全性已饱受诟病,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认为人工甜味剂与健康问题有关。

比如:摄入人工甜味剂的小鼠,更易出现脂肪肝症状;[1]

小鼠摄入三氯蔗糖后,食物消耗量增加,这或表明人工甜味剂会促使动物吃得更多,从而诱导肥胖;[2]

常见人工甜味剂(糖精、三氯蔗糖、阿斯巴甜)或会诱发肠道菌群病变,而病变的菌群入侵肠壁后,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3]

以上结论听起来都怪吓人的,可以确定的是,商家宣传的所谓的0糖并非完全人畜无害!在无法明确代糖潜在风险的情况下,商家大肆宣扬0糖的健康益处,实在是有待商榷。

上当了!“0糖食品”竟是个陷阱!怪不得你没瘦……

其实,糖并非是什么洪水猛兽,按世卫组织建议,成人每天的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就不会有太大影响。因此,与其迷信“0糖”,还不如调整膳食结构。如果蔬菜水果不认真吃,开水不好好喝,不培养自己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平时吃再多的无糖食品,也无法在减肥与健康的路上“躺赢”。

参考资料:

[1]湃客·陈述根本.用甜味剂代替真糖,可能带来脂肪肝的更高风险[EB/OL].[2021-04-07]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2081478

[2]参考消息网.美媒:研究称人工甜味剂会增加饥饿感[EB/OL].[2016-07-15]

http://www.cankaoxiaoxi.com/science/20160715/1231993.shtml

[3]Aparna Shil,Havovi Chichger.Artificial Sweeteners Negatively Regulate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Two Model Gut Bacteria, E. coli and E. faecal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2021). DOI:10.3390/ijms22105228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