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养老院如何守护最后一道疫情防线(养老院如何守护最后一道疫情防线安全)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2-27 22:06:48
The Beginning

和俞锦华取得联系时正值中午,他正在医院排队买药。“新十条”后,核酸取消,抗原变得一剂难求,养老院药物储备一下捉襟见肘。他是成都一家养老院的管理人员,目前院里的情况不容乐观:院里有几位高龄老人已经相继出现感染症状,严重的已经送往了医院。这几天,他和同事到处去采购药品,“去诊所、药店、医院,能买到都买回来。”

河南商丘市一家民营养老院院长程伟(化名)每天雷打不动地在抖音平台直播,带网友看真实的养老院是他的初衷。这位粉丝超20万的院长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难掩焦虑:疫情三年来,亏损一直在发生。长期的全封闭环境,员工的心理压力已经渐渐来到一个临界点。他不知道在严防死守下,自己和养老院还能坚持多久,“第一波感染我们挺住,之后能挺几波是几波了。”

河南周口一家农村养老院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他们也正严阵以待,“比之前还要更小心”。

多位养老机构管理人员表示,目前正面临药品和抗原紧缺的困境。对于可能发生的疫情冲击,也缺乏足够的隔离资源和完备的应急预案。目前尚无法确定“封闭管理”还将持续多久。

12月22日,民政部召开全国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各级民政部门立刻开展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就医用药情况摸底调查工作,要注意与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联合开展调查,形成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疫情防控困难问题及紧急药品物资需求清单,做好精准对接,共同加强保障和落实;继续研究解决养老机构持续运营难、人员流动大等困难和问题,帮助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纾困解难。


在北京百万庄养老照料中心,护理员带着老人们进行健身活动。新华社发

涨价的抗原、紧缺的药物

“措手不及”,是多位养老院负责人都提及的一个词。俞锦华回忆称,从11月下旬一些城市开始相继调整防疫政策,传达出社会面放开的信号,到12月7日“新十条”发布官方定调,前后不过十余日时间。

“我相信十天之前所有的养老院都是一样的情况。”在此之前,养老院实施全封闭管理。“新十条”后,由政府委托第三方机构每两天一轮的核酸检测取消。快速盘点院里的储备后,他发现只有日常备下的一些感冒灵和酒精,退烧药品和抗原试剂急缺。

他告诉南都记者,目前医院限制购买药品数量,至于抗原,仅能通过某些非正规渠道获得。“有人在业主群说自己有抗原资源,平时3.5元一个,现在卖到12-16元,我们砍价半天,8块钱一个买的。”

药品和抗原储备不足,是目前各养老院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但问题并不是近日才出现。今年4月至6月,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在全国向539家养老机构开展了“新冠疫情对养老机构的影响”专题调研。该调研报告显示,在防疫物资方面,8.24%的机构表示经常或一直存在防疫物资短缺的情况,主要为公建民营、民建民营机构。医疗物资方面,6成机构存在药品短缺的情况,近8成机构存在寻医问诊的困扰。

Empire CMS,phome.net

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提出,要按照老年人数量以及每周抗原检测频次,免费为老年人发放抗原检测试剂;12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新冠重点人群服务工作方案》提出,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应动态储备中药、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抗原检测试剂。

俞锦华告诉南都记者,就在几天前,机构接到上级通知,成都市民政局正在牵头对接药品和抗原生产厂家,各养老机构自行申报数量,再付款购买所需防疫物资。目前他所在的高新区养老机构已经上报完毕,但物资何时能收到还没确切消息。

程伟则苦于没有渠道购买物资。“我们这些物资比如感冒药、发烧药、抗原一概采购不到,以前安排养老院天天做核酸,但核酸点撤了之后,现在也快20天不做(核酸)了。很多老人的家属送来快递,我们也怕快递物品造成感染,感觉防不胜防。”

另一位河南周口市某农村养老院院长也透露,目前,河南疫情正值高峰期,政府曾下发了一些口罩,但抗原、药品还需自行想办法购买。今年以来,养老院断断续续在全封闭中度过,现在比之前还要更加小心谨慎。


在位于许昌市魏都区的福瑞园养老院,老人们玩定制的大号纸牌。新华社发

拆分员工宿舍用作隔离区,就医绿色通道不畅

俞锦华所在的养老院在成都高新区,已经有三位老人出现了新冠感染症状,分别是79岁、87岁和92岁。他告诉南都记者,老人突然发起了低烧,饭也吃不下,四肢无力,筷子都很难拿起来,还出现了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其中那位92岁的老人本身有严重的基础病,风险更高,养老院第一反应就是马上送医,同时告知家属。

“我们打120给对口医院,但对方说实在抱歉,医院的120已经派往社区支援,还有几辆医务用车全部去采购药品了。”俞锦华和同事只好用私家车将老人紧急送到医院。好在除发热门诊、急诊较为饱和外,尚未遇到床位不够的情况,老人在送医后经正常流程入住并收治。他告诉记者,等老人从医院回来,还需要在隔离房间观察3-5天,再重新入院。

据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发布的调研报告来看,在疫情防控方面,52%的机构场所条件不符合“三区两通道”要求,“三区”即隔离区、工作准备区(生活区与物资保障区)、缓冲区,“两通道”即工作人员通道、隔离人员通道。

南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养老机构在院内预留出了“隔离房间”或者划分出了“缓冲区”。程伟表示,他们开辟了一个单独楼层设为缓冲区,一旦老人或员工出现发烧等相关症状,将入住“缓冲区”房间进行观察。如有症状加重,将通知家属并送医。入住缓冲区的如果是自理老人,仅需员工定时送餐。如果是失能老人,则安排护理员同住。

俞锦华告诉南都记者,目前院区只能空出1-2个隔离房间。他从同行那里了解到,有的养老院还将员工宿舍拆分开,把4人间改成6人间,以此空出几间屋子用以隔离,但数量有限。“像三五十个床位的话,能腾出一两个房间已经不错了。”

“没有什么应急预案”,河南周口市某农村养老院院长告诉南都记者,一旦出现发热症状,老人在自己房间隔离,由工作人员按时送饭送药。如果两三天依然不退烧,并且有加重症状,养老院会联系定点医院来接收老人,车程大概20分钟。

养老机构如履薄冰,放开后谁为感染负责?

养老机构属于人员密集重点场所,居住在机构内的服务对象为老年人群体,且多有基础性疾病,在疫情防控中属于重点保护对象,易引发机构内群体感染。

我现在担心的是,社会面放开之后,养老院一旦出现集体感染的情况,所有责任是不是都由我们养老院自己承担?”程伟说,这让自己和同行感到压力巨大。

俞锦华告诉南都记者,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政府部门对养老院的监管和追责机制十分严格,比如在各养老院的入口安装联动的探头,如果哪家机构私自轮岗或者交接物资时未按照要求或规范操办,将会被通报和处罚,养老机构发生感染事件更是被视为“触碰底线”。在这种情况下,养老机构如履薄冰地坚守了三年

他认为,如今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社会面放开后,原来严厉的监管机制和惩戒措施也应同步跟进调整,虽然养老机构还是疫情防控的主体,“各守各家门”,但监管和追责都应更科学、更符合现状,做到精准施策。

据他介绍,近日其所在区民政局起草了一份面向家属的告知书,意在说明院内感染难以避免,一旦院内感染发生,家属可自行选择将老人接回或留在院内观察治疗,该告知书要求家属对感染发生后的处理方式做出明确表态。

“我们希望一周时间内让家属把告知书全部签完,一旦出现感染情况,要么家属接回送医,要么授权我们代为送医。”他坦言,自己也难以确定这份告知书能够起到多大法律效力,但至少提前告知了风险。“养老机构不是世外桃源,也不是孤岛,要做好被疫情冲击的准备。一旦发生院内感染这种情况,我们也希望家属知悉并谅解。” 俞锦华说。

高效的疫苗接种计划是保护老人的长效方案。多位养老机构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在社会面疫情扩散的背景下,老年人疫苗接种意愿有所上升。

Empire CMS,phome.net

俞锦华称,此前有“疫苗犹豫”,对疫苗不信任的部分老人,因社会面疫情扩散主动要求接种疫苗。短短十几天内,原来整体接种率在60%左右,现在疫苗接种率已达到80%。


资料图

有养老机构持续封控超200天,年后或迎来员工流失潮

“养老机构封控最早、解封最晚,就2022年上海而言,从2022年3月7日起养老机构陆续进入封控闭环管理,持续至今最长的封控时间已超过200天。” 上海市松江区政协委员、上海叶榭社区堰泾长者照护之家(也称“幸福老人村”)负责人蒋秋艳说。

前述调研报告显示,有近7成的养老机构反映由于疫情防控期间员工的总体工作负荷增加导致机构人手出现短缺,60.48%的机构疫情防控期间出现员工离职导致人力资源匮乏。长期封闭管理造成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困扰着机构工作人员和老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员存在焦虑、睡眠障碍、抑郁等心理困扰,其中76%的机构工作人员突出存在焦虑和睡眠障碍问题。

程伟告诉南都记者,他本人已经在养老院封闭了近三个月。“我们的护理员都是四五十岁,上有老下有小,封闭管理期间除了几个员工因为家属去世回了趟家,其他时候基本都没离开过养老院。”他说,如今社会面放开,好几个月没能探视老人的家属天天打电话过来问。而临近过年,一直没有轮班的员工也有不少情绪,只能尽力安抚。

俞锦华发现,“新十条”后,成都的养老机构开始允许员工轮班,但进入院区需持48小时核酸,在院区隔离宿舍完成两天隔离后,再测一次抗原就可以正常轮班。尚未出现阳性的机构,一周轮一次班,已经出现阳性的机构工作人员未出现症状不轻易换班,需工作到月底,再由另外的工作人员整体换班。

他告诉南都记者,今年成都市政府曾出台政策,为所有在岗的养老院护理员提供一次性补助,为50%员工补助1000元,30%员工补助2000元,20%补助3000元。

此外,机构也在工资之外为员工设立奖励机制,以安抚员工情绪。除了在家调休的员工正常发放全额工资,针对长期无法轮班的员工,机构单独拿出一笔费用作为特岗奖励。正常7天轮次班,一旦超过这个期限,按照护士长每天100元,护理员每天50-80元,普通行政人员每天50元的标准发放奖金。

俞锦华曾亲身体会过养老行业招聘的难,他曾连续两年前往两所大专院校的护理专业招聘毕业生。这些学生以年轻女孩为主,两个班加起来不到100人,没有一个毕业生愿意前往养老机构从事一线的护理工作,反而都希望做社区养老或者养老院的管理者。在他看来,这和护理行业薪资欠缺吸引力有关。

另一边,社会招聘的人员苦于长期封控难以顾及家庭,不少人都有想法准备换个行业。“过年之前大家想的可能是再扛一扛,可以预见的是,等到年后就会迎来一波养老从业人员的流失。”俞锦华说。

这也是程伟所忧心的一点。“在放开之前,大环境都一样,离开这家机构到外面工作也不好找,大家也就一忍再忍。放开后,大家想法变成了反正早晚都要感染,与其在严格的封闭管理中继续过,不如去外面找份其他工作。”

“想住的住不进来”, 部分养老机构经营受冲击

南都记者注意到,前述调研报告显示,近7成受访机构表示2020年以后,年平均营业收入比疫情前明显有所下降,其中78.37%的机构下降率不超过40%。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研究员李佳是养老行业的多年观察者。他告诉南都记者,部分经营已经比较成熟,入住率较高的老牌养老机构收入不受太大影响,但对于刚起步,入住率尚不高的养老机构来说,新冠疫情的冲击是巨大的。

他说,按照养老行业普遍运营规律,入住率达到70%-80%的养老院能够有比较平稳的收入,基本能够维持正常运转,然而对于近几年新建的、尚处于营销阶段的养老院来说,疫情封控很大程度上影响获客,导致机构无法维持盈亏平衡。

俞锦华所在养老机构旗下共有三家养老院,其中两家入住率达95%,一家小的20人综合体也基本住满,因此在养老机构中属于“经营得还算可以”。不过他也透露,原本计划年底新建一家护理院,明年春天投入市场。受疫情影响,目前工人全部停工,所有招聘也一律暂停。

“疫情以来我们一直在亏损。”谈及养老机构的经营现状,程伟显得忧心忡忡。“这三年来基本接收不了老人,有想住的住不进来。有家属长时间见不到老人,直接把老人接走了。”

南都记者注意到,近日国家层面相继对养老机构的医疗救治和就医用药保障工作做出重要部署。12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明确二级以上医院要与养老院建立对口协作关系;紧盯养老院等重点场所、120急救等重点环节,确保医疗救治有序开展。

12月22日,民政部召开全国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会议要求,各级民政部门立刻开展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就医用药情况摸底调查工作,要注意与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联合开展调查,形成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疫情防控困难问题及紧急药品物资需求清单;各级民政部门要建立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日调度”制度,动态掌握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情况,了解养老机构意见和建议;继续研究解决养老机构持续运营难、人员流动大等困难和问题,帮助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纾困解难。

采访的最后,俞锦华告诉南都记者,过去他和养老同行们交流最多的是如何获客、营销模式和服务特色是什么。“疫情冲击下,很多同行准备再坚持一段时间就放弃这个行业,我们交流最多的话题变成了还能坚持几天、几个月。我们希望能出台更大力度的帮扶措施,如果大量养老机构因无法维持运营而大量倒闭,由此带来的社会负担还是需要政府或家庭兜底。”

采写:南都记者 王凡 实习生 危欣 发自北京

THE END

TAG:封控  医疗  养老院  护理员  疫苗接种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