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上海浦东某小区有人焚烧遗体(上海浦东某小区有人焚烧遗体事件)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2-29 17:28:02
The Beginning

(原标题:上海浦东某小区有人焚烧遗体?属地街镇走访发现,烧的是逝者衣物)

近日,微信圈群流传一则聊天记录,称上海浦东新区某小区内有人焚烧遗体,还附带数段视频。相关视频内容显示,小区楼栋下方一张带有床褥的“床榻”正在焚烧,上面似有人形物体,被网民认为是“逝者”。上海辟谣平台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视频内容实际是亲人为逝者举行的祭奠仪式,焚烧的是逝者衣物,并非遗体。

资料图

经涉事小区所属惠南镇走访了解,网传视频所在的小区近期有老人去世,老人家人按照当地风俗于2022年12月20日12时许在居民楼下空地处焚烧老人生前的衣服被子等物品。整个焚烧活动持续时间10分钟左右,未造成损失。小区居委会、物业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管理,引导居民以更加文明、安全的方式表达哀思。

上海辟谣平台注意到,网传视频和照片被反复传播,还加入了传播者的猜测,从而引发误解,引起讨论。一些自媒体也跟着炒作,借此博人眼球收割流量。更有别有用心的境外媒体、账号将相关视频或照片进行移花接木,造谣称户外焚尸,请市民留心甄别。

那么,每逢冬至前后,为什么有部分居民会通过焚烧祭品、逝者身前衣物等方式寄托哀思呢?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张经纬告诉上海辟谣平台,这本来是农村的一种风俗。在农村地区,受当地殡葬观念的影响,加上环保监管较为宽松,使得村民会在开阔的田间地头用焚烧的方式处置逝者遗物。特别是家中有当年过世的亲人时,生者更愿意焚烧逝者生前的遗物祭奠,期盼逝者能将这些物品“一同带走”,第二年才会焚烧锡箔或冥币等。

张经纬观察到,上海城区受到消防、环保以及居住空间密度的限制,几乎不太会出现较大规模的焚烧仪式,只有远郊地区的居民仍会保留类似习惯。但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区与远郊居民逐渐融合,使得类似风俗出现在了城市小区里。部分居民看到此类做法,或是感到心里不适,或是带有猎奇心理。

拥有帝国一切,皆有可能。欢迎访问phome.net

面对这些现象,张经纬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可以建立专门的遗留衣物收集渠道进行统一的无害化处理,“因为焚烧处置逝者衣,也可能是因为亲人不想随意丢弃,或者出于卫生或防疫考虑,不想让这些物品在市场上再次流通。”

但需要重视的是,在密集的住宅区进行焚烧活动容易酿成火灾事故,如近期通河一村发生一起因烧锡箔引发的火灾,造成多辆汽车被烧毁。每逢清明、冬至等,消防部门都会提醒,不要在大风天进行明火祭祀活动,祭扫用火时要远离居民住宅、公共建筑、易燃易爆场所等,有人现场守护并提前清理周围可燃物。

上海辟谣平台建议,尽量选择献花祭拜、网上祭拜等无烟火祭祀方式,用新的文化观念、文明的祭奠方式来代替传统习俗,这样既能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又能避免意外发生。(上海网络辟谣)

延伸阅读:

老人感染新冠去世 家属:送到医院时肺已经全白了

四川人王月,前几天刚刚经历了亲人的离去。12月17日10:09,王月发了条朋友圈:“一路走好。”当天12:21,她再次发朋友圈:“放开半个月,家人就因感染奥密克戎去世。”

12月19日,王月和家人一道,送姨妈最后一程。“如果不是感染新冠,姨妈不会这么快就离开的。”王月说。

疫情正在深度侵袭,阳性感染者与日俱增。面对第一波感染高峰的即将到来,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未接种疫苗的脆弱人群,正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而王月姨妈的悲剧也提醒我们每一个人,要尽一切能力,延缓老年群体的感染时间。要尽最大程度,减少第一波疫情高峰中的老年感染者数量,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

做完骨折手术不到2个月

拥有帝国一切,皆有可能。欢迎访问phome.net

姨妈的儿子阳了,儿媳妇阳了,随后姨妈也阳了

王月的姨妈患有高血压,身体说不上特别好,但也还过得去。这几年,姨妈有点腰椎间盘突出,年纪大了也不想做手术,保守治疗为主,所以基本上都在家养着,不怎么爱出门走路、锻炼身体,也一直没打疫苗。

今年10月底,王月姨妈下楼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骨折,做了手术,出院后身体虚弱,在儿子家里养身体。

12月7日,王月姨妈从儿子家里搬出,回到自己家。

像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成都这波疫情也蛮严重,阳性感染者每天都在增加。

12月8日,姨妈的儿媳妇出现了症状,随后确诊。紧接着,姨妈的儿子也感染了。

12月11日,王月姨妈在家里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的症状,随后抗原测试两道杠,阳了。这之后,病情进展快速。

“送到医院后医生看了下,直接送ICU抢救,当时姨妈已经意识不清,呼吸衰竭,医生说她的肺已经全白了,需要马上切开气管上呼吸机。”王月说到。

在ICU救治几天,王月姨妈的病情没有好转,虽然医生尽全力抢救,但依然阻止不了多脏器衰竭。12月17日,王月姨妈不幸离世。

资料图

在脆弱人群中,10%因新冠重症,90%因基础疾病重症

对有基础疾病、慢性病患者等脆弱人群的保护

是我们走出疫情的关键点

王月姨妈的去世,留给家人深深的哀伤和遗憾。也再次给大家警醒,新冠病毒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疾病、慢性病患者等的健康安全,仍具有巨大威胁。

在这个月举办的中华医学会2022年医学病毒学大会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提到,当前,对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疾病、慢性病患者等脆弱人群的保护,是我们走出疫情的关键点。

拥有帝国一切,皆有可能。欢迎访问phome.net

张文宏提及,在之前的上海大保卫战中,其团队发表的研究数据显示,新冠疫苗对于老年人的保护作用显著,高龄新冠患者的重症率相对高,但打了疫苗后,对这类人群的保护能力大大提高。除了高龄患者外,还有透析患者、心脏病患者等也属于新冠重症病人群体,代谢性疾病、慢性肾脏病、长期卧床以及肿瘤患者等都是新冠患者重症化的“脆弱”因素。

“在脆弱人群中,10%因新冠重症,90%是因基础疾病重症,两个重症放在一起构成了新冠重症疾病谱,这一点让我们未来的救治思路变得越来越清晰,如果出现一定程度的医疗资源挤兑,奥密克戎导致的死亡率会增加,尤其是老年人的病死率就会上升,因此保护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等脆弱人群非常重要。”张文宏说。

元旦和春节即将来临

子女看望老人时务必做好反向保护(隔离)

在日前举行的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22场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老年人的防护问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教授提到一个概念——反向隔离。

盛吉芳在发布会上表示,元旦和春节即将来临,假期大家免不了要走亲访友,但是在当前形势下,还是要积极做好防护,特别要强调全程戴好口罩、手消毒。最好能私家车出行,如果一定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要保持戴口罩以及保持距离等。如果家里有老人,那么去探望时要做好反向隔离,也就是隔离老人,做好反向保护。

关于反向隔离(保护),张文宏近期也有所提及。12月17日,2022年中美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高端论坛上,张文宏表示,在感染高峰期来临之际,对老年人要有非常好的保护。

具体要做好三个方面:第一,一旦感染如有症状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药物治疗;第二,建议他们充分地接种疫苗;第三,在大流行期间对他们形成一个反向的保护,避免病毒进入他们生活的空间。

“如果老人没有打过疫苗,应该降低他们的活动度,出来的时候一定要戴口罩。而去见老年人的时候,也要戴好口罩再去。最终希望老年人能够注射疫苗,更好地去保护他们。”

资料图

张文宏谈到,从上海的数据来看,奥密克戎毒株已经出现显著的毒力降低趋势,但是对于脆弱人群的攻击性还是存在的。尤其是对于年龄大于80岁以上的人群,他们也是主要的重症病人。除了年龄以外,慢性肾病、高血压以及一些神经系统疾病,都是成为脆弱人群患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大多数死亡或者是重症病人多发生在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当中,所以,疫苗的接种对保护脆弱人群非常关键。

尽一切能力,延缓老年群体的感染时间

尽最大程度,减少第一波疫情高峰中的老年感染者数量

在最近一期的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上,张文宏团队针对如何保护家中脆弱人群做了解答。提到了最核心的原则是,尽一切能力,延缓老年群体的感染时间,最大程度减少在第一波疫情高峰中的老年感染者数量。

原因很简单。第一波疫情高峰中,感染人数众多,甚至也会面对大量医护被感染的局面。此时,医疗资源的紧张和短缺不可避免。若同时出现大量老年人群感染,则可能难以获得像平时一样充分的医疗照护。此外,等到全社会感染率很高、逐渐进入群体免疫阶段的时候,脆弱人群暴露于外界时的风险就会大幅度降低。

为了延缓感染时间,每个家庭应一起协助老年人做到这些措施:

1. 疫情上升和高峰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子女和老人避免在公众场所非必要的聚会和聚餐。戴口罩,勤洗手,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若病情控制稳定,应做到非必要不去医院。子女给老人备一些长期使用的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如高血压药,糖尿病药等),避免因为药物短缺导致的治疗中断。

3.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增强抵抗力,调整心情。

若能延缓老年群体的整体感染时间曲线,哪怕仅仅延后1-2个月,整个社会的疫苗免疫屏障会更加坚固,医疗资源度过第一波疫情高峰期,会更充足与从容。

THE END

TAG:遗体  祭扫  遗物  上海某小区有人焚烧遗体?官方辟谣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