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大熊猫之父”胡锦矗病逝 享年93岁)
2月16日晚,封面新闻记者从西华师范大学获悉,被誉为“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中国大熊猫之父”的胡锦矗教授,病逝。
胡锦矗,1929年3月24日生于四川开江,动物学家,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他是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曾组织领导了我国第一次大熊猫调查,建立世界第一个大熊猫生态观察站,曾任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首任主任,是我国大熊猫研究的标志性人物。
1983年的胡锦矗。(图据西华师范大学)
独创“胡氏方法”
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奠基人
1974年,45岁的胡锦矗作为四川省内知名野生动物专家,受命进入四川卧龙,组建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队,牵头开展全国第一次大熊猫野外调查研究。他研究发明结合其它指标从大熊猫粪便分析大熊猫数量的调查方法,后来被命名为 “胡氏方法”,沿用至今。
基于胡锦矗科研团队的调查情况,国务院批准了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由原来的2万公顷扩建为20万公顷,同时批准建立唐家河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等多种濒危野生动物得到拯救。胡锦矗在卧龙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取名“五一棚”。以“五一棚”为起点,中国大熊猫生态保护逐步走上世界之巅。
在野外调查期间,胡锦矗担任了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完成世界上第一部全面探索大熊猫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的著作——《卧龙的大熊猫》。胡锦矗也获得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最高奖项——“自然保护贡献奖”,被誉为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奠基人。
胡锦矗教授在指导研究生。(图据西华师范大学)
“熊猫大学”里
师生痛心:“先生千古!”
2000年,胡锦矗先生以78岁的年纪“退休”后,依然每天在办公室工作,也依然会到实验室给学生讲授知识。
大熊猫,动物界的“活化石”,中国的“国宝”。
西华师范大学的野生大熊猫研究在全国高校中开展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科研成果一项接一项,取得世界瞩目,西华师大也因此享有“熊猫大学”之称。探索国宝的生存奥秘、解开生命密码,西华师范大学四代大熊猫研究者,坚持了半个世纪。
胡锦矗给研究生上课。(图据西华师范大学)
以创始人胡锦矗先生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为代表的第二代,张泽钧、张晋东教授等所处的第三代,韦伟、杨彪、白文科、洪明生、唐俊峰和韩菡等年轻一代为代表的第四代……
四代熊猫学者在佛坪、卧龙、蜂桶寨、唐家河、栗子坪、大风顶、大相岭等川陕多地建立大熊猫监测站,这些研究点延伸出来,覆盖到大熊猫分布的各个山系,描绘出中国野生大熊猫的一张生态地图。
2月16日晚,胡锦矗先生病逝这一悲痛的消息,在西华师范大学教职工中传开,大家转发先生有关的报道链接,表示痛心,表示惋惜:“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