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瑞典宣布驱逐五名俄罗斯外交官 瑞典驻俄罗斯大使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4-25 21:07:45
The Beginning

(原标题:瑞典宣布驱逐五名俄罗斯外交官)

瑞典宣布驱逐五名俄罗斯外交官

瑞典外交部 资料图

【环球网报道】综合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及瑞典电视台(SVT)消息,瑞典外交大臣托比亚斯·比尔斯特伦25日称,瑞典驱逐了5名俄罗斯外交官,理由是从事“与其身份不符的活动”。

此前报道

俄宣布"对等"驱逐逾20名德外交官 德方回应耐人寻味

在德国和俄罗斯上空,乌云再次笼罩。

4月22日,俄罗斯外交部宣布,驱逐逾20名德国外交官,严格限制德国驻俄外交官的最大人数,以回应德国“大规模驱逐”俄外交人员的敌对行动。

外界担心,俄乌前线仍是炮火连天,一场新的暴风雨似乎又将来临。

不过,德国政府当天的回应较为微妙,没有证实驱逐俄外交人员的消息,但也没有否认。这究竟是为什么?俄德关系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将对乌克兰危机的走向产生怎样的影响?

德方措辞微妙

当天,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对德国当局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认为此举继续显著破坏俄德整体关系。

对此,俄方决定采取对等措施,驱逐德国驻俄外交官,并限制德国在俄外交使团的最大人数。俄方称,德国驻俄大使已于4月5日获悉此事。

随后不久,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电视节目中表示,鉴于被德国驱逐的俄外交人员超过20人,俄罗斯决定驱逐同样数量的德国外交官。


扎哈罗娃

俄方并未透露具体人数。据德媒报道,俄罗斯此番共驱逐34名德方人员,占后者在俄外交人员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拥有帝国一切,皆有可能。欢迎访问phome.net

扎哈罗娃还指责德方行事轻率,在保证谨慎处理驱逐外交官事件后,又提前向媒体披露。

耐人寻味的是,面对俄罗斯的怒火,德国外交部当天的回应措辞微妙,态度低调。

首先,德方没有证实“驱逐俄方人员”的消息,但也没有否认,只表示“注意到俄方声明”。

接着,德方透露,最近几周,德俄一直在就各自驻外使团人员配备问题进行接触,目的是减少俄罗斯在德国的情报存在。“今天俄罗斯使馆工作人员的离开与此有关。”

据报道,就在当天上午,一架俄罗斯政府专机经特别许可从莫斯科飞往柏林,并于当天下午返回莫斯科。俄罗斯外交官可能已搭乘这架飞机回国。


飞机航线(图源:牛弹琴)

最后,德方指出,拒绝接受俄外交部女发言人的表态,但未说明具体是指哪方面。

舆论发现,德国此番驱逐行动并非突如其来。

3月下旬,曾有德媒爆料,柏林计划驱逐30多名俄罗斯外交官。该报道援引德国安全机构的结论称,俄方人员涉嫌利用外交豁免权从政界、商界、科学界和军方非法招募线人,从事破坏或散布虚假信息行动。

过去一年多来,德国安全部门对俄罗斯间谍活动的指控屡见不鲜,并已升级警戒。

对此,俄政界人士批评称,德国越来越追随美国,在双边对话中复制最不具建设性的措施,“滥用”驱逐外交官的杠杆。

德国究竟为何对俄罗斯再次出手?驱逐的同时又为何降温处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认为,最新事件可从两个角度加以观察:角色变化、技术因素。

Empire CMS,phome.net

角色上,自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俄德关系发生变化,从过去的合作伙伴变成了对手。双方的外交互动也因此受到影响。

技术上,冷战以来,俄罗斯与西方之间一直是相互渗透、间谍活动不曾中断的状态。现在,德国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态度可能更为紧张。驱逐事件的背后,也有一些政治和技术因素的存在。

至于德国为何遮遮掩掩,不愿正面面对,张弘认为,这源于两国传统关系和现实考量。

长期以来,俄德之间有种难舍难分的传统关系,不仅在经济领域,也在文化和外交方面。从冷战时期东西德之间的联系,到施罗德时期、默克尔时期,两国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和外交关系。

现实角度,德国虽已站队,选择与俄罗斯进行对抗,但德国国内仍存在很多对话派、友好派,不希望将两国关系完全撕裂。德国仍重视与俄保持对话的能力,这是德俄长期交往中积淀下来的资源,也赋予德国在欧洲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因此,德国并未放弃与俄罗斯修复特殊对话关系的可能性,仍希望最低限度地维持与俄总统普京对话的空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认为,最新事件以及德方态度反映出,德国对俄外交在内外压力下调整转型的复杂现状。

一方面,基于历史和现实因素,德国内部就对俄关系仍有分歧,不想太“出头”,也不想落后。另一方面,德国对俄政策正在不断调整之中,一些原则和想法正在变化。这不仅是德国一家的问题,也是整个欧洲在对俄关系上的共同方向。

关系更趋黯淡?

放在双边关系的坐标轴里,俄罗斯与德国等西方国家互逐外交官,既不罕见,也不新鲜。

Empire CMS,phome.net

近的来看,去年4月,德国政府曾以“从事间谍活动”为由驱逐几十名俄罗斯外交官。

远的来说,长期以来,驱逐外交官都是西方国家对俄制裁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俄媒称,英国动辄驱逐俄外交官的“传统”至今已有逾两百年历史。美国也在冷战期间多次展开“外交官之战”。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来,西方的驱逐行动呈周期性发作态势。

对此,按照德媒说法,俄罗斯往往以“镜子般的方式”作出对等回应。

不过,自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俄德关系今非昔比:能源联系大面积中断、文化交往受到严厉审查、经贸往来大幅倒退……外界担心,互逐外交官会不会将本已僵冷的两国关系推向更黑暗的深渊?

张弘指出,单纯从能源角度看,俄德合作关系已出现断崖式下跌。但双方并没有完全舍弃合作。德俄传统的社会民间联系,包括政党间的交往,以及俄罗斯国内较浓厚的德国情结,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割裂。两国关系眼下的困难与长期的民间交往形成一种相互矛盾、纠缠的局面。

“驱逐事件反映出俄德关系需要回答的一个现实问题。”崔洪建从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中加以分析。

自上世纪70年代起,德国奉行“新东方政策”,柏林与莫斯科关系出现改善。基于历史和地缘政治原因,双方都认识到,加强能源和经贸纽带,有助于俄德关系以及俄欧关系的稳定。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双方在互动中都会考虑两国关系的特殊性和代表性。可以说,俄德关系体现了俄欧关系中比较积极的一面。

如今,德国正在逐渐放弃“新东方政策”。随着德国去年开始摆脱所谓的“对俄能源依赖”、推行较为激进的政策,两国面临一个问题:在合作基础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的情况下,双方今后要怎么相处?最新驱逐事件暴露出今后两国相处时的现实困境。

德国国旗 资料图

动态如何演变?

事实上,自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改变的不仅仅是俄德关系。

有西方学者称,随着德国的能源和国防政策发生转变,特别是今年1月同意向乌提供“豹”式坦克以来,德美关系、德欧关系,以及北约对乌援助的权力动态都在变化。

德美方面,德国逐渐打消了对跨大西洋关系价值的疑虑。

德欧方面,德国在推动欧盟能源、网络安全、国防开支等一体化方面更有紧迫感。

援乌方面,德国希望发挥更重要作用,未来对乌军援将更多地受德国控制,而不是美国单方领导。这可能不会改变战争方式,但会影响最终协议的轮廓,并在它到来时塑造持久和平。

回望过去一年多,德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态度、角色究竟有何变化?将对乌克兰危机的走向产生何种影响?

“德国的态度的确变了。”张弘指出,从过去主张对话、不向乌克兰提供军援,到现在开始向乌克兰提供现代化武器。但与波兰和英国相比,德国的军援立场和力度仍较为温和。德国总理的反俄态度仍较为克制,没有完全放弃外交对话的可能。再加上两国保持的社会文化层面的联系,可能会在未来政治解决冲突方面发挥作用。

崔洪建指出,德国内部的各种矛盾、争论仍较为激烈,很难根据德国一时一地的表现或表态来衡量其长期政策取向。

表面看,德国在援乌问题上发生了变化,但仍在自认为“合理”的区间内。

深层看,德国的对俄政策很难和美国完全一致,仍有自己的考虑。其一,它给自己的政策定位是在西方阵营里不能露头,也不能太落后。其二,它希望借着乌克兰危机下欧洲安全结构的变化,来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它现在的一些倡议和军事投入转向,都是为了加强欧洲自身的安全能力。

“对德国来说,目前最大的考验是能否始终坚持自己的判断和定位。”崔洪建说,德国政府内部政策分歧很大。一些政客无法很好地区分德国利益和美国利益之间的区别。不过,一些较为成熟稳重的政客可能会更清醒一些。

THE END

TAG:俄罗斯  瑞典  外交部  4月25日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