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柳玉鹏】当地时间7月22日,乌军使用美国军援的集束弹药针对扎波罗热地区进行袭击,直接导致当地4名俄罗斯战地记者受伤,其中一人死亡。实际上,乌军已在俄乌冲突多处战场使用集束弹药。乌专家认为,使用这种弹药将给俄军造成巨大伤亡,但也有俄罗斯及西方专家认为,这款弹药并不能改变战场走势。
美提供大杀伤力集束弹药,清点乌克兰所获武器援助(图源:视觉中国)
美国证实,乌克兰一周前就收到了集束弹药并在前线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扎波罗热方向、巴赫穆特附近和库皮扬斯克,试图阻止俄罗斯军队前进。俄罗斯《观点报》22日称,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称,集束炸弹的投入使用对俄军的防御和调动造成很大的破坏。俄乌双方的消息都显示,乌军在巴赫穆特率先使用了美军提供的集束炸弹。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长维亚切斯拉夫·格拉德科夫22日称,乌军21日向别尔哥罗德地区的茹拉廖夫卡村开火,其间用齐射火箭炮发射3枚集束弹药。而此前,乌克兰军事领导人保证,他们将只在自己的领土上使用这种弹药,并只对军事目标实施打击,现在他们甚至开始使用这一弹药打击俄境内目标。“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退役中校安德烈·马罗奇科16日表示,乌军当天在对卢甘斯克市西南部实施打击时使用了集束弹药。
对于乌军使用集束弹药的效果,今日俄罗斯电视台23日称,俄中部军区司令安德烈·莫尔德维切夫中将22日称,乌军正在大规模使用集束弹药,但还没有产生预期效果。他称,日前在一地区乌军大规模使用了155毫米集束弹药,打击俄坦克师和空降师阵地,但有效的防御工事和装甲保护了俄军人。俄军事专家弗拉季斯拉夫·舒里金称,集束弹药基本上就是一个装有破片手榴弹的篮子,只能散落在大片地区。对于隐蔽好的军人来说,它们不会构成严重危险,但对于处于野外的人员具有很大威胁。突破防御工事需要的不是集束弹药,而是摧毁防御工事的高爆弹药。
同时,俄卫星通讯社23日以“分析人士指出集束弹药如何影响特别军事行动进展”为题报道称,美国军事分析家迈克尔·科夫曼称,乌军使用集束弹药能够助其继续反攻,但不太可能改变战场局势。集束炸弹给了乌军继续进攻的时间,但它们可能不会影响战场结果。许多西方军事专家同意科夫曼的观点。他们相信,使用集束弹药不会让前线局势变得对乌军有利,因为乌军部队缺乏火炮弹药、有效的防空系统和远程武器。
外界也在关注俄军将用什么手段来报复乌军大规模使用集束炸弹。前不久,俄总统普京和防长绍伊古都明确表示,如果乌军使用集束弹药,俄方一定会以牙还牙,用同等手段回击。俄方的集束炸弹不仅数量充足,杀伤力还更大。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消息证实俄方开始对乌军使用集束弹药。
普京
俄专家强烈要求俄军使用集束弹药对乌军进行回击。俄塔斯社22日报道称,俄独联体国家研究所副所长弗拉基米尔·扎里欣22日称,俄军应使用集束弹药来打击前线的乌军士兵,这将让乌军伤亡数急剧增加。由于俄罗斯军人在防御战壕中,而乌军人在野外进攻,使用这一弹药,他们的伤亡人数将比俄军高出一个数量级。这些损失将让乌军在反攻中彻底失败。
俄罗斯“军事观察”网21日称,英国情报机构透露,俄罗斯决定对乌军使用集束弹药,以回应乌军。乌军部队只有集束炮弹,俄军则拥有各型集束弹药,将对乌克兰军队全面使用。英国情报部门称,俄军集束弹药库已经打开,开始运往前线。
报道称,美国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在此前的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军方一直没有使用这种弹药。俄军的武器库中集束弹药数量更多且更先进。其中PBK-500U集束炸弹外号“钻头”,重量为540公斤,可携带15枚自导子弹药,可用于摧毁装甲车、加固工程设施、雷达站、防空系统和指挥所。另外,俄军“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系统、各种多管火箭炮系统都可以发射集束弹药。俄罗斯到底有多少枚这类弹药目前并没有对外透露。
延伸阅读
媒体:美援乌集束炸弹引西方忧虑 普京的怒火不难想象
“俄军一定会对等反击。”针对美国向乌克兰提供集束炸弹,俄罗斯总统普京郑重发出警告。
美国与乌克兰承认,乌克兰本月初已收到美国提供的集束炸弹。乌克兰将军亚历山大·塔尔纳夫斯基声称,这种杀伤力巨大的武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战场局势。
一枚集束弹药内部可以携带数量惊人的子炸弹
对于乌克兰使用集束炸弹的后果,被反俄情绪主导的西方世界内部也忧虑不已。
集束炸弹是什么?真的有那么大的威力?它的使用将产生怎样的危害?
破坏效应触目惊心
乌克兰方面近日披露,美国提供的集束炸弹随8亿美元的额外军事援助一起到来,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战场局势。
乌方这一表态在表明集束炸弹威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其具有的法律与人道主义风险。因此,乌方特意说明,不会在平民区使用集束弹药。
Empire CMS,phome.net |
所谓集束炸弹,是将多个较细小的炸弹集合成一枚特种弹药。当投射到目标区域时,弹体内的小炸弹便会散开,可以同时攻击多个目标。目前世界上一般按照投射装置和平台,将集束炸弹分为航空集束弹药和集束(子母)炮弹。
相比传统炸弹,集束炸弹的典型特征是能够大幅增加弹药的打击面积和杀伤范围,显著提高破坏效率,它可用于实现对目标的面杀伤而非点杀伤,但对基础设施和民用目标的破坏力也令人触目惊心。
集束炸弹的破坏效应通常由子炸弹来决定的,目前可分为爆破式、破片式和聚能式等杀伤方式。而子炸弹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具体可分为杀伤子炸弹、反装甲子炸弹、反跑道子炸弹和撒布式地雷。
按结构来看,无论是航空集束弹药还是集束炮弹,基本可以分为容器、抛射系统和子弹药三部分。其中,容器和抛射系统构成了母弹或撒布器,而抛射系统又是集束弹药的技术核心,原理上主要可以分为整体式中心装药、枪管式和膨胀式抛射系统这三种。这三种抛射方式都需要抛射装药爆炸或产生燃气推送子弹药与母弹分离。
此次美国援助乌克兰的是1987年服役的M864式155毫米集束炮弹,主要配合美国援乌的M777型155毫米超轻型榴弹炮使用。
该炮弹的最大射程近30公里,炮弹内部装填有72个集反装甲和反步兵双功能于一体的子炸弹,空爆之后能够形成超过6000枚弹药破片。弹药在飞行到预定位置空中后弹开外部弹壳,将携带的子弹药发散出去同时引爆,飞散的弹片覆盖范围是一般空爆榴弹的3至4倍。
由此可见,集束炸弹对于分散的军事目标具有奇效,并且其作用和优势目前还无法被其他弹药所完全取代。
以美军“海马斯”火箭炮装备的M30双用途子母火箭弹为例,该型火箭弹一发母弹内装有644枚M77子炸弹,一辆“海马斯”火箭炮一次齐射可抛撒3864枚子炸弹,覆盖面积达到惊人的15000平方米。因此,集束炸弹被认为是打击防空导弹、地地战术导弹、固定指挥所和指挥控制车辆等战役战术目标的最佳选择。
因此,美国援乌集束炸弹,是希望在军事上增加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的技术手段,而前线的俄军也势必面临更大的作战与心理压力。普京的怒火,不难想象。
未爆的子炸弹在战后废墟里缺乏辨识度,很容易伤及平民,尤其是儿童
遗留巨大安全隐患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对英国格里姆斯比首次使用集束炸弹以来,几乎每次大规模的冲突中都可以看到集束炸弹使用的记录。而每次冲突结束后,平民因集束炸弹残留物遭受到的损害和伤亡,也往往比集束弹药投放时要更大。
二战后,至少有34个国家生产了超过23种型号的集束炸弹。据国际红十字会等相关机构的资料统计,在过去40年,集束炸弹在塞尔维亚、埃塞俄比亚、伊拉克、黎巴嫩和叙利亚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被大量使用。
集束炸弹的一个特点是,由于技术问题等原因,不少抛出的子炸弹并不会爆炸,而是会残留在当地,形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中,联军共投掷和发射了集束炸弹6万多枚/发,其中有5万多枚/发是由美国制造的。据战后统计,这些集束炸弹共计携带1000多万枚子炸弹,其中有数万枚子炸弹没有爆炸。在战争结束后的几个月,伊拉克和科威特时常发生因子炸弹爆炸造成的人员伤亡。在战争后仅一年,就有1400多名科威特人因触发这些未爆子炸弹而致死。美国政府内部对“沙漠风暴”行动的评估也表明,包括集束炸弹在内的一些非制导弹药经常会无法击中目标,从而导致后续破坏的发生。
在1998年空袭科索沃的行动中,北约军队共投放了1392枚集束炸弹,遗留了34744个没有爆炸的小型子炸弹。这些武器造成了大量塞尔维亚平民伤亡。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从3月20日到4月25日,美英联军在伊拉克共使用了10782枚集束炸弹,其中包括约1500枚航空投掷的集束炸弹。至今,仍有15000-75000枚未爆子炸弹滞留在伊拉克境内。值得注意的是,美军当时甚至在巴格达等人口稠密城市也使用了集束弹药,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平民人员伤亡事件。
2006年7月至8月,以色列和黎巴嫩什叶派真主党武装的冲突中,以军在黎巴嫩南部投射了数万枚集束炸弹,其中大部分是227毫米火箭弹,形成了多达十余万枚未爆的子炸弹,在黎巴嫩形成大约359处“雷区”,数百人在战后几年被炸死或炸伤。
2008年8月期间的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冲突中,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地区使用了集束炸弹,造成大量平民死亡,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格方也公开承认,使用M85集束炸弹攻击了连接南北奥塞梯的罗克斯基隧道。这种炸弹内部有几百枚子炸弹,每枚子炸弹都可以穿透40毫米厚的装甲,爆炸时可以消灭3-5米范围内的有生力量。其中,有15%的子炸弹不会立刻爆炸,而是钻入地面,随时可能危及民众的生命安全。
集束弹药 资料图
可能引发对抗升级
有集束炸弹殃及平民的“黑历史”在前,就不难想象美国对乌克兰提供这种武器的人道主义风险。尽管美国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称此举的必要性大于风险,但西方舆论十分清楚,此举不仅引发与俄罗斯对抗升级的风险,也必然削弱西方一直竭力营造的所谓国际形象。
2006年黎以冲突中,以色列使用集束炸弹引起的平民特别是儿童的伤亡事件,令国际上限制甚至禁止集束炸弹的呼声越来越高。2007年2月,挪威、加拿大、奥地利、爱尔兰、墨西哥、新西兰和黎巴嫩等国联络了46个国家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禁止或限制使用集束弹药”首次国际会议。2008年5月30日,全球107国的代表在都柏林达成《国际禁止集束弹药公约》,同年12月公约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正式开放签署。
该公约的第一条明确规定,通过禁止集束弹药的使用、生产、储存和转让,对集束弹药进行全面禁止,还禁止了各缔约国协助、鼓励或诱使任何人开展公约条款所禁止的活动。这一规定显然是禁止了集束炸弹存在的军事和经济收益。
尽管《国际禁止集束弹药公约》的公约性质导致其没有强有力的制裁和惩罚措施,援助军火最积极的美国,以及激战正酣的俄罗斯与乌克兰也都不是公约签字国,但公约的出现仍能对集束炸弹的使用方式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这也是美国援乌集束炸弹备受舆论责备的主要原因。
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哈克表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不希望集束炸弹继续在战场上使用。古特雷斯呼吁相关方遵守《集束弹药公约》相关条款的规定,避免在乌克兰使用集束炸弹。
在16日的一次关于对乌克兰军援的网络讨论中,美国知名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发表了看法,他认为美国是在“绝望中向乌克兰提供集束炸弹”,这种做法“无法改变冲突的结果”,“输送武器会改变尸体的计数结果,但不会改变冲突结果”。
马斯克补充说:“目前俄罗斯拥有的火炮数量至少是乌克兰的4倍,弹药数量则至少是乌克兰的10倍,我们已经耗尽可以送往乌克兰的常规弹药,所以现在只能在绝望中向他们运送集束炸弹,这根本无法改变最终结果”。
纵然西方不缺反战与清醒的声音,但依然无法改变美国政府的决定。既然木已成舟,那么原本美丽而富饶的乌克兰土地上将不可避免上演“天女散花”般的集束炸弹雨。
据俄方消息,乌军目前已开始使用集束炸弹轰炸包括顿涅茨克市在内的顿巴斯地区,其中包括托克马克市的禽肉加工厂和通往瓦西里耶夫卡方向的道路。鉴于普京的郑重表态,俄军反击在所难免。
双方对抗升级,和平遥遥无期。即便停战来临,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不仅将在被“贫铀”污染过的土地上劳作,还可能有数以十万计的未爆“不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