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了,英国媒体怎么看?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9-10 11:04:50
The Beginning

“我们不会,我们是泱泱大国,中国人不做那种偷鸡摸狗的事,总有一天我们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


《逃出大英博物馆》视频截图

文|冰姐

最近,一部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剧火了,因为承载了国人希望文物回家的渴望,正片一经发布,迅速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全网播放量超过数亿次。

9月5日,第三集大结局播出之后,微博上#逃出大英博物馆第三集#的话题就有了2000多万的阅读量。


《逃出大英博物馆》上了微博热搜

《逃出大英博物馆》是由两位短剧达人亲赴英国拍摄的,他们断更三个月,推掉商演,静下心来做了一部让国人感动的三集短剧。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小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后,偶遇在海外工作的中国记者并在他的帮助下回家的故事。小玉壶的一句“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我迷路了”引爆了不少网友的泪点。

第三集结尾的对话,更是让人泪目不止。

“你会让大家逃回来吗?”

“我们不会,我们是泱泱大国,中国人不做那种偷鸡摸狗的事,总有一天我们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

“琴师陶俑伯伯您好,笛师陶俑阿姨让我告诉您,改日,您拨您的春风弦,她奏她的晚风笛,那首未完的《长歌行》,大家再一起奏完吧”……


《逃出大英博物馆》台词

《逃出大英博物馆》虽然一共只有三集,每集不超过10分钟,但是剧中却充满了让人动容的小细节——

小玉壶之所以脸上脏兮兮的,是因为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大多没有玻璃罩,可以被人随意触摸;还有不少中国文物被切割,一条条裂缝让人看了心疼。


被切割的中国明代琉璃砖在大英博物馆展出

小玉壶之所以强调“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是因为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很少有人了解中国文物细腻而灿烂的背景,更无从记住那些“刻在心底的名字”。在大英博物馆,许多中国文物以编号命名,没有人知道它们真正的名字。“小玉壶”用“盏”来强调自己,唤起大家的记忆。

小玉壶到男主家中后之所以感叹“这么大的柜子(房间)只睡两个人啊”,是因为在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因为数量太多,要好几个挤在一个柜子里。


大英博物馆里的家国永安瓷枕

听到男主的名字叫“李永安”后,小玉壶之所以念叨“永安,永安”,是因为大英博物馆里有一件藏品是北宋磁州窑“家国永安”题记瓷枕。刻在瓷枕上的“家国永安”四个大字寄托着人们对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家国永安”四个字放在枕头上的深意,可能只有中国人才懂。

《逃出大英博物馆》之所以选择小玉壶为原型,是因为其他藏品都是“被人套着麻袋偷来、抢来、骗来的”,只有她是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现代工艺品,记得回家的路。

Empire CMS,phome.net


大英博物馆里的小玉壶

它是由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俞挺于2011年创作,2017年被大英博物馆购藏。去英国是为了证明中国的玉雕技艺并没有失传,推广中国文化。

因为短剧实在太火爆,迅速引起了英国相关媒体的关注。

据环球时报报道,英国广播公司9月6日发表了题为《大英博物馆:中国热播视频推高归还中国文物呼声》的一篇文章。

文章指出,在上个月有报道称2000件藏品“丢失、被盗或被损坏”后,这家世界著名博物馆一直在承受压力。该丑闻也促使中国和其他国家要求归还文物。

文章还特别指出,这盏玉壶是一件真实的藏品,是大英博物馆中相对较新的藏品。它由一名专门从事复杂玉雕工作的中国艺术家在2011年雕刻而成。尽管并不完全是文物,但制作该玉壶的精美技艺为中国所独有。

该剧最初在中国短视频平台抖音上发布,目前已在该平台上播放了2.9亿次。视频的创作者自称是独立内容创作者,在在一周内收获了超过500万粉丝。

该视频系列还得到官方媒体的大力支持,CCTV对此给予充分鼓励,说:“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年轻人对历史和传统充满热情……我们也期待着流亡海外的中国文物早日回家。还有其他网红受此启发,打扮成中国古代画作和雕塑作品中的人物。

拥有帝国一切,皆有可能。欢迎访问phome.net

尽管传统媒体纷纷解码该视频系列成功的秘诀,但社交媒体用户也将这归功于引发他们共情的“回家”信息。

“或许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现在也在想家。但它们只能寄居在拥挤的展位。当它们在那里看到中国人的面孔时,它们也会想‘带我回家’吧?”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一条被点赞最多的评论写道。另一名网友表示:“总有一天,(这些文物)将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

近年来,文化遗产及其归属成为中国民众更关注的话题。

去年,奢侈品牌迪奥被指责在一款裙子上“文化挪用”中国传统设计,引发网友强烈反对。

今年农历新年前后,一名中国网友参观大英博物馆的视频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热传,上传视频的用户表示这些藏品一定是想家了。

一条建议将这些藏品出逃变成动画片的评论为《逃出大英博物馆》视频系列的创作提供了灵感。该视频系列的发布恰逢大英博物馆因失窃问题而面临巨大压力。


失窃的部分展品

近日,中国媒体《环球时报》发表社评,要求该博物馆将所有通过非正当渠道获取的中国文物无偿地归还中国。这不是中国首次提出该要求,此举还呼应其他国家的心声,包括苏丹、尼日利亚和希腊在内的国家也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其被窃文物。

长期以来,大英博物馆一直声称该馆是保护此类瑰宝的最佳场所,但批评者表示,最近的失窃事件表明该说法站不住脚。

一些英国立法者仍然坚持认为这是一个安全的地方。该博物馆收藏了来自六大洲的约800万件物品。而在任何时候,只有80000件物品(约占总收藏的1%)在展出。

看完BBC的这篇文章,你们觉得BBC的报道够客观吗?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近年来,已经有许多西方国家尝试归还抢掠的文物。

2017年,法国总统马克龙宣称“非洲文化遗产不能再成为欧洲博物馆的囚徒”,送还了一批贝宁青铜器给尼日利亚。

2022年11月29日,英国伦敦霍尼曼博物馆同意将该馆收藏的由英军劫掠而来的72件青铜器文物归还尼方。尼方明确指出“抓着劫掠来的东西不放的做法再也行不通了”,还呼吁大英博物馆“认真研究”归还劫掠文物的问题。

今年5月,中美在纽约共同举行了中国流失文物返还仪式,美方向中方返还了两件中国北朝至唐代的围屏石榻。另外,一个由德国七家博物馆组成的联盟,正与中国学者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展开合作,以确定其馆藏的数千件中国文物中,有哪些是在义和团运动之后被抢劫和走私出中国的。德方调查人员表示,该项目为归还被掠夺的中国文物铺平了道路。

8月25日,瑞士向中国返还了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其中包括4件陶瓷器和1枚钱币。

著名瓷器鉴定专家、收藏家钱伟鹏一直是让文物回归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最近在接受《新民周刊》专访时称,“通过法律途径、官方渠道去追索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什么时候文物能够回国,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现在,千千万万的民间收藏家从海外把这些文物带回中国,民间收藏也不失为一种文物回家的方式”。我总感觉,无论这些中国文物在哪里,我们当下的国人该更关心,更关注,并期望他们以合理的方式回家!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THE END

TAG:文物  藏品  收藏  逃出大英博物馆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