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山二院“3人患癌”警示录:彻查实验室安全刻不容缓)
11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微发文《中山二院“3人患癌”警示录:彻查实验室安全刻不容缓》,全文如下:
11月7日,网传多则报料称,中山二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即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一位导师的团队中多名学生患癌。随后院方发布情况通报称,该院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近年来有3名工作、学习过的人员确诊癌症。上述3名患癌人员均为30岁左右的青壮年群体,且该实验室主要研究内容为癌症发生机制,其中患癌动物模型建立会使用促癌试剂。
中山二院 资料图
此事迅速引发极大关注,随后又爆出惊人消息,有报道称,上述实验室已经在11月8日拆除。对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办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第一财经:“(网上流传)实验室拆的那个,只是(中山大学)例行的消防检查而已……只是检修的日子恰巧就是今天……一开始定的就是今天的日子。”
综观此次事件,之所以会在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关键在于公众强烈怀疑3名患癌的人员都与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有关联,且时间都在最近几年。
中山二院3人患癌是否和医学实验室有关联,需要严谨、专业的医学调查和验证,这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我们也呼吁,秉持实事求是、科学理性的态度,尽快地探求事件真相。但更深层次的警示在于公众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科技伦理原则:安全的实验室环境。
据报道,法国曾出现一起实验室事故,一名女性研究员在实验室意外暴露七年多之后,确诊了克雅氏病。
2010年,当时24岁的Jaumain在法国INRAE(国家农业、食品和环境研究所)下属的一个朊病毒研究实验室工作。她在一次处理标本时,弯钳穿透了手套,把她的手指扎出了血。正是这一次在实验室的职业暴露,导致Jaumain在33岁就离开了人世。通过尸检的神经病理学检查,最终证实了她患有变异型克雅氏病。
后来事件调查发现,Jaumain事件并非个例,法国在过去十年当中,一百多名科研人员至少发生了17起事故,其中5人被受污染的注射器或刀片刺伤。
之所以反复强调实验室安全环境,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科研人员,因为他们所接触的一些试剂是有毒有害的,需要严格的安全环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公众,过去几十年来各个国家发生过不少实验室泄露的事件,有一部分还造成了小规模的公众感染,而这些意外事件大多数本是可以避免的。
Empire CMS,phome.net |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科技伦理问题。虽然我们国内多年来一直在倡导“防患未然,安全至上”的实验室安全理念,并据此执行,但我们更希望通过这次事件,使有关部门尽快启动清查实验室环境安全行动,特别是生物、医药以及化工等相对“高危”的实验室环境,更应该成为重点清查对象。这不仅是对科研工作者的负责,更是对公众的负责。
最后,提醒大家:不信谣不传谣,以科学的认知态度看待此事,等待权威调查结果的公布。
延伸阅读:
中山二院回应乳腺肿瘤实验室已拆除:凑巧消防检查
对网传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二院)一导师团队中有多名学生患癌事件,11月7日,中山二院深夜通报称,近年来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学习、工作过的人员中有3名在2023年先后被确诊癌症。
通告中罹患胰腺癌的黄某的妹妹乐乐(化名)11月8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前曝出的黄某被苏姓导师踢出群聊的情况属实,“他确实把姐姐踢出去了,一号出病理,二号就踢人”。拿到病理报告后,乐乐称姐姐并未问责导师而被移出群聊,“我们根本就没反应过来,不知道为啥他这样子做。”
11月8日,广州卫健委科教处工作人员称,正在按照流程跟进处理,会组织第三方机构调查实验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另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针对网上信息称,黄某等人所在的上述实验室已经在11月8日拆除,中山二院一位内部人士表示,“(网上流传)实验室拆的那个,只是(中山大学)例行的消防检查而已……只是检修的日子恰巧就是今天……一开始定的就是今天的日子。”该人士称,中山大学方面早就安排了消防检查,只是恰巧碰上“这个事”,在外界看来可能就会将这个早已安排了的检查与此次事件形成联想,但其实是一种“偶然性”。
实验试剂会在短期内致癌吗?
中山二院前述通报中提到,3名确诊癌症的人,2名现为该院乳腺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另1名为外地来院进修人员,已回原单位工作。该实验室无在读学生患癌。其中,黄某在2017~2022年期间在该院读博,此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学习,2022年7月博士毕业后入职该院乳腺外科,从事临床工作。2023年10月,被确诊患胰腺癌并接受手术,目前情况稳定。
患者刘某2013~2018年,在该院读博,此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学习,2018年8月博士毕业后入职该院乳腺外科,从事临床工作。2023年6月被确诊患滑膜肉瘤并接受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另1名癌症患者为某外地医院毕业博士生,2021年到该院进修一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工作,于2022年4月结束进修离开广州,今年在工作当地被诊断为乳腺癌。
中山二院情况说明
前述通报称,中山二院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于2009年启用,至今培养超过200名学生。成立以来,实验室一直严格按照规范统一管理,对所有实验人员都有开展实验前安全和规范操作培训。11月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二院院长宋尔卫就此事回应称,试剂都在通风橱内使用,每名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都做了安全培训,且未使用过放射性药物。
对于网传的实验试剂致癌的说法,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主任仵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即便同一个实验室的课题组内,先后出现3人患癌,也很难证明癌症的发生和实验室环境或使用试剂存在关联性。
北京某三甲乳腺肿瘤内科一名主任医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由于接触有毒试剂,而患乳腺癌的患者很少,大多是由于辐射和长期情绪压抑等原因导致,而且很少在一年内就迅速发病。即便长期处于实验室条件下,也并非每天都接触致癌物质。
居住在广州的常琳(化名)长期在高校从事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于诱导小鼠产生肿瘤的化学试剂,监管很严格。这类试剂专人专管,需要放在适当的容器内、有专门的储存区域、醒目的标识和标记,使用的人都做好记录。在处理和使用诱导动物肿瘤的化学试剂时,必须佩戴合适的实验手套、实验工作服、口罩、安全眼镜和面罩等个人防护装备。对于有挥发性的有毒试剂,则应该储存在密闭性强的容器中,以减少气体的挥发和泄漏,最好是单独存放在专门的存储柜,以防止交叉污染和意外接触。放置的容器则应该放在通风橱等地方,保证及时排除有害气。
“实验室中使用化学制剂对患上胰腺癌的影响很小,但也无法完全排除。”仵正表示,现在各大高校在实验室安全方面管理得很严格,尤其是那些有毒试剂,都要纳入专门的备案登记,也会制定相应储存地点和方式、操作规范等,这些是实验室使用有毒试剂的标配要求。达不到这些标准,这些试剂不会被允许使用。
仵正表示,胰腺癌的发病因素非常复杂,包括易感基因的携带、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也包括吸烟、饮酒、高脂饮食、接触致癌物质等环境因素。对于一名胰腺癌患者,很难说清楚到底是因为哪个具体原因才会得病。国内某三甲医院诊治滑膜肉瘤的一名主治医师也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称,“目前没有证据可以说滑膜肉瘤跟实验室因素有关。”
前述主任医师表示,生化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经常和各种生物、化学试剂打交道,如果有人患癌,自身防护措施是否到位、接触的有毒试剂类型,以及接触这些试剂的剂量、时间频次等因素,都只构成患癌的可能性。即便保留自身的肿瘤标本,也很难通过一系列检测得出明确结论。如果是都患上同一种血液系统疾病,比如白血病,可以追溯环境原因,其他实体瘤想要追溯病因,都不容易。
仵正分析,就目前公布的3名癌症患者信息,如果要想确认其患病是否与实验室环境和有毒试剂有关,要先明确其是否有家族癌症遗传史和易感基因。此外,还要借助于流行病学调查,相关机构会查看实验室环境是否存在危化试剂的泄漏。如果出现泄漏,要了解清楚这些工作人员接触的有毒试剂剂量是多少、是否有过意外暴露、实验过程是否遵守操作规范等。
应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
常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都会对其进行安全培训与仪器使用考核,包括正确使用实验室设备、标记危险物品、处理生物危险品,如何防护等。同时,所有会用到的试剂,都应正确标识,包括名称、浓度、危险性等信息。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职业健康是公众健康干预的重要一环,应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做好实时监测,完善工作环境的健康支撑与保障。
但近年来,由于实验室管理不到位或实验室研究人员疏忽大意,生物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空军军医大学柏银兰等人今年10月在《医学动物防制》期刊上发文称,2007年,广东某重点高校的实验室曾暴发流行性出血热,其源头是偶然的实验小鼠啃咬,大批实验室人员感染。2010年,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在实验教学中,违规使用了未经检疫的山羊,且师生没有做好个人防护,导致28人感染布鲁菌。
国际上,癌症发生与工作环境间的关系研究更加全面。《美国工业医学杂志》2003年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发现,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工作和研究可能会增加患某些类型癌症的风险。该研究以以色列生物医学研究和常规实验室共4300名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在追踪他们1960~1997年的癌症发病率后发现,队列中共有230例病例,总体癌症标准化发病率(SIR)为1.04,若算上潜伏期病人将上涨到1.35。就发病部位而言,女性常发乳腺癌、卵巢癌和甲状腺癌,男性则为前列腺癌、白血病和黑色素瘤。2007年,《耶路撒冷邮报》刊载了以色列卫生部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癌症发病率高于常人,但仅仅是略高于。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都是统计学结果,而非因果性研究。
化学实验室同样是高风险区。伦敦皇家内科医学院官方杂志《职业与环境医学》2017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化学实验室的工作与接触化学品有关,其中不乏已知或可疑的致癌物质。瑞典癌症登记处资料显示,斯德哥尔摩有一项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长期队列研究,从1958年持续到2012年。研究结果发现,化学实验室中的血液淋巴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而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较高。这两种癌症的风险增加可能与接触致癌化学物质,例如有机溶剂等有关。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药学院一位研究者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有些实验试剂或仪器有致癌风险,加之人体某些器官比较易感,两者组合到一起患癌风险高并不奇怪。尤其一些常年用放射源,高致癌试剂做实验的工作人员,长年累月下来肯定比较危险。而癌细胞直接进入人体,无论是偶然溅射、因操作失误沾染,还是主动注射,都是罕见情况,也难引起病情的集中暴发。
如何保证实验人员的工作安全?柏银兰等人称,应从管理制度和安全意识两方面下手。医学、微生物学等学科实验室应严格按照其生物安全级别,设置个人防护等级,包括穿戴手套、鞋套、条帽、护目镜乃至防护服等。实验室内部布局应实行“三区两缓”,在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间应设立缓冲区。对实验人员应进行实验安全意识培训和技能教育,保证操作规程和技术素质。对个人来说,应杜绝在实验室吃东西等不良习惯,按要求做好实验防护,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规范的实验操作和严格的安全管理相辅相成,共同降低实验室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