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每每说到“鬼”这个词,我们的内心总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都在猜想这个节日是不是真的有鬼呢?中国的鬼节不止一个,还有很多别称,那么中国的鬼节又叫什么节?中国鬼节都有哪些日子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鬼节
中国的鬼节又叫什么节
中国的鬼节又叫中元节。
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Empire CMS,phome.net |
中国鬼节都有哪些日子
清明节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
1、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清明节扫墓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鬼节
2、中元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就是传统的中元节,“中元节”是中国道教的叫法;同是这一天,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民间则称之为“鬼节”。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七月十五这一天,民间家家祭祀祖先。有的在家中或祠堂为祖先烧香,合家叩拜;有的到祖先坟墓上添土、上供、烧香等。天黑之后,携带爆竹、纸钱、香烛,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届时,每户人家都要供奉瓜果菜饭等,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祈求地官保佑,对“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也给予关照;要设醮坛,有僧道诵经,烧煞神钱,打发施赈。
在这一天有一项重要活动是放河灯。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
3、寒衣节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为送寒衣节。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十月初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人们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的鬼节又叫什么节,中国鬼节都有哪些日子”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