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致命袭击,证明了拜登政府中东政策的失败。
图为美国总统拜登 图/新华社
文 | 徐立凡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中央司令部证实,1月28日约旦东北部靠近该国与叙利亚边界的一处美军基地遭无人机袭击,造成3名美军士兵死亡,至少34人受伤。
自去年10月7日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伊拉克、叙利亚的美军基地在3个月内累计遇袭超过150次,但未有美军士兵丧生。此次美军基地遇袭,是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首次有美军士兵在中东地区的袭击中死亡。
致命袭击事件当天,拜登发表声明称,“尽管我们仍在收集关于这次袭击的信息,但我们知道,它是由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得到伊朗支持的极端武装组织实施的。”
拜登表示,美国将在自己选择的时间,以自己选择的方式实施报复。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当天也发出了同样的威胁。美国将对伊朗作出何等程度的反应,中东局势如何演变,对美国大选有何影响,再成悬念。
遭袭基地是美军中东战略要地
美军基地遇袭后,消息一度指该基地位于约旦境内,但约旦随后否认了相关报道。事后证实,遇袭基地名为“22号塔”,驻有约350名美国陆军和空军人员。该基地是位于叙利亚、约旦和伊拉克三国交界处的坦夫军事基地的前哨基地,距离坦夫基地仅20公里。
事实上,去年以来坦夫基地就多次遭到火箭弹和无人机袭击,只是没有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据美联社报道,此次是因无人机成功击中“22号塔”营房附近,因此造成较多美军伤亡。
坦夫基地之所以多次成为打击目标,是因为该基地及在附近设立的安全区,是美军楔入叙利亚、约旦和伊拉克三国的一颗战略钉子。
美军在2016年以打击ISIS(“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名义入驻扎该基地,但该基地的实际作用是切断巴格达与大马士革之间的高速公路,让叙利亚失去了通向伊拉克直到伊朗的陆上交通要道,迫使人员物流转进沙漠。美军还在这里培训新叙利亚军等叙利亚反政府武装,从叙利亚窃取的石油也由这里转运至伊拉克。
可以说,这里实际上是美军对抗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的“什叶派之弧”的前沿。对于美国来说,美军坦夫基地的前哨基地遭遇致命袭击,不仅意味着人员损失,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对抗“什叶派之弧”的前沿阵地开始遭遇空前挑战。而美军吃的这次大亏,对于拜登政府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挫折。
Empire CMS,phome.net |
1月25日,在美国华盛顿,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笼罩在浓雾中 图/新华社
拜登政府不寻求与伊朗开战
比此次致命袭击事件更重要的,是美国和伊朗是否会因此直接冲突?据路透社29日报道,袭击发生后,拜登政府统一口径称“将作出回应”,但同时表示不寻求与伊朗开战。为何会有这样的考量?
事实上,尽管伊朗在第一时间就否认与此起致命袭击事件有关,但拜登政府仍把目光瞄向了伊朗。彭博社形容,如何对伊朗展开报复行动,将是拜登在其任期内要作出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首要的问题是判断伊朗是否介入。此次事件发生后,“伊拉克伊斯兰抵抗运动”称,对三个美军基地发动了袭击,其中一个基地位于约旦和叙利亚边境。这被视为该组织对此次袭击事件负责。
该组织被认为是亲伊朗组织,过去针对在美军基地发动的袭击,常常由该组织认领。因此,即使该组织与伊朗存在联系,也很难断定就是该组织所为,更难断定与伊朗有关。如果在没有掌握真实情报的前提下悍然动手,美国师出无名。
此外,拜登政府还必须估量打击伊朗可能付出的成本,这将决定美国打击伊朗的控制范围。显然,在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战事尤酣的背景下,美国对伊朗采取大规模报复行动的能力不足。别忘了,拜登政府为乌克兰、以色列设立的1000亿美元的特别预算,现在还卡在国会没有过关。
据美媒报道,袭击事件发生后,拜登召开紧急会议研判形势,得出的结论是,伊朗不会通过这次袭击发动更广泛的战争。这或许是拜登政府不寻求与伊朗开战的原因之一。
图为美国首都华盛顿 图/新华社
影响拜登的大选行情
袭击事件发生时,拜登正在准备即将在南卡罗来纳州召开的民主党首场初选活动。与特朗普在共和党的初选活动一样,民主党的初选不会有什么意外。但即使如此,美军基地遭致命袭击,仍会影响拜登的大选行情。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拜登采取的是尽量不过度卷入的态度,主要依靠航母、红海护航联盟进行威慑。但袭击事件表明根本没有起到威慑作用,反而刺激出了越来越多针对美军的袭击行动。并且,在美国国内,拜登在穆斯林选民群体中的支持率显然会有所下降。
这当然是共和党不会放弃的机会。袭击事件发生后,特朗普就在其创办的社交媒体“真相社交”展开了攻击,称这次攻击“是拜登软弱和投降所造成的又一个可怕和悲剧性的后果”,并表示在拜登仍是美国三军总司令的情况下,美国“无法生存”。
此外,多名共和党重量级政客呼吁拜登“狠狠打击伊朗境内的重大目标”,要把拜登架到火上烤。能够想象,他们带的节奏,将有大群共和党支持者为之捧哏。
自然,共和党人对拜登的嘲讽施压,意在大选。但这次致命袭击,也确实证明了拜登政府中东政策的失败。还能够确定的是,不管拜登政府最终决定采取什么程度的报复措施,针对美军的袭击行动都不会消失。
撰稿 / 徐立凡(专栏作家)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