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莫言的一些作品,觉得莫言的作品充满着一种阴暗、一种晦涩,还有一种时空交错的魔幻感觉,而这一底色浸淫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之中,因此真如许多读者谈到的那样,作品难以看下去。
最早读的是《丰乳肥臂》,那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最初出版的第一版。不知是巧合还是定数,与后来许多人一样,看不下去,只看了三分之二,再没兴趣往下看,一搁多年。因为忙而沒读完一本书的情况是常有的事,因为看不下去而不想再读了,这在个人的阅读史上还真是第一次遇到,因此印象特别深刻,此后很长时间便再没摸过这本书。
有人说,看不下去就对了,人家玩得那是文学,那是获诺奖的一流顶尖作家的作品,言下之意是认为看不懂的,那是因为自己的层次太低;更有人还质疑道,你有什么资格评论莫言?
此言差矣。看不下去,不是因为不懂,更不是因为文化层次相距太大,而是由于三观不同,难以附合,难以苛同。至于有无评论的资格,这就说得未免浅薄了。只要是读者,只要是认真看过作品的便可发发议论,如同看了一场电影,还能不让人说几句观后感?这读后感、观后感,简单些的便是即兴发言,经过整理行之成文的便是书评影评,这有何不可?它与学历、资质有关系吗?难不成先要取得个什么学历、获得个什么资质才能去看书,去评说?更何况莫言的作品不就是个小说嘛。古时白居易还拿着自己的诗去问询老妪能否读懂呢!可见写诗著文还就得让读者能看懂,看得下去。另外,倘若要较起真来, 作为一名读者,放心, 俺还真够格。
当时还从报刊上看到一条消息:有人采访时询问莫言,怎么取了这样一个粗俗的书名?莫言答曰,本不是这个书名,而是出版社编辑坚持要起的,以便吸引读者的眼球,有个轰动效应。心想,这岂不是与当时触目可及的那些地摊文学一样媚俗呵,不看也罢。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获得了诺奖,这自然是震惊中外的大事,而且凑巧的是,就在莫言参加晚宴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厅蓝厅的第2天,笔者也去了那里参观,听那位留学生导游介绍了昨晩莫言在此参加晚宴的盛况。这当然让我们一行为此一振,毕竟听到中国作家能有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这喜大普奔的消息,心情还是挺愉悦的,间或还有几份同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只是当看到那个颁奖词,兴奋的热情劲顿时凉了半截。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说,中国作家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瑞典文学院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而这个感观世界似乎便是现实中的中国社会,这与我们的实际感受距离也太遥远了一些。奇怪的是那份颁奖词不知什么时候网上就查不到了,莫言也从来不提那个颁奖词,按说那是一种莫大的赞誉呵。
本站发布的相关文章已登记【鲸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否则本站有权进行维权!
TAG:[db: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