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内塔尼亚胡咆哮:我们不是美国的附庸!”

来源: 更新时间:2024-05-17 12:01:01
The Beginning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美国总统拜登早前对以色列有意进攻拉法“划下红线”,令以方颇为不满。美国Axios新闻网15日报道披露,就在拜登发出警告一天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安全内阁会议上怒吼:“我们不是美国的附庸国!”

包括一名内塔尼亚胡助手在内的三名消息人士透露了上述消息。在这场内阁会议上,内塔尼亚胡还提到了他2015年3月在国会发表的讲话,当时他表示反对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与伊朗达成核协议。

内塔尼亚胡的一名助手回忆说,内塔尼亚胡还告诉内阁成员,他知道如何反击美国的压力,如有必要,他会再次这样做。内塔尼亚胡还称,“当我们的安全受到威胁时,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图片来源:《以色列时报》

拜登8日首次表态称,如果内塔尼亚胡下令大规模进攻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他将叫停美国向以色列军队供应部分武器。此外,拜登还罕见承认美国武器被用来杀害加沙平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分析称,拜登的表态是在为以色列在拉法的军事行动划“红线”。

两位知情的以色列消息人士告诉Axios,内塔尼亚胡和他的密友、以色列战略事务部长罗恩·德默对拜登关于武器运输的决定及其公开最后通牒感到惊讶。

此外,一名美国高级官员透露,拜登和其他美国高级官员最近多次私下告诉内塔尼亚胡,如果他们继续推动入侵拉法,美国真的会采取措施取消军事援助。但一位以色列消息人士称,曾在奥巴马和特朗普政府期间担任以色列驻美国大使的德默告诉内塔尼亚胡,拜登不敢这么做。

美国和以色列高级官员表示,拜登及其亲密顾问与内塔尼亚胡和德默之间存在很深的不信任,特别是在军事进攻拉法的问题上。

一名以色列高级官员表示,过去两周,拜登团队与以色列政府就拉法问题进行的大部分接触都是通过以色列其他渠道进行的,例如国防部长约夫·加兰特。

以色列高级官员称,加兰特定期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等官员交流,加兰特正试图对拉法行动进行调整,“以尽量减少与拜登政府的摩擦”。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3日援引美国政府高官的话称,以色列已在拉法地带边境地区集结了足够的部队,可以在未来几天发动全面入侵,但目前尚不清楚以色列是否已就此作出最终决定。与此同时,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表示,美国不认为以色列能够在这场冲突中“完全战胜”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

Axios报道认为,到目前为止,加兰特的努力似乎正在发挥作用。美国官员称,以色列军队正在拉法有针对性地开展行动,但没有大规模地面入侵。

另一名以色列高级官员表示,尽管拜登发出了威胁,但美国的其他武器运输仍在继续,一批重要的美国货物预计将于本周运往以色列。

延伸阅读:

以防长公开"发难" 对内塔尼亚胡发起"最直接政治挑战"

综合路透社、《以色列时报》等报道,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当地时间15日高调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质疑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战后加沙计划,称自己不会同意以色列在加沙地带持续进行军事或民事统治的想法,要求推进非哈马斯巴勒斯坦实体对加沙的战后治理方案。

就此,以战时内阁核心存在已久的分裂骤然公开化。加兰特这番言论被以媒视为自去年10月7日袭击事件以来内塔尼亚胡政府内部对其最直接的政治挑战,引发了执政联盟利库德集团同僚的愤怒回应,但战时内阁中除了内塔尼亚胡和加兰特两人以外唯一拥有表决权的甘茨表示,加兰特“说了实话”。

不满到达顶点”,加兰特公开发难

据报道,15日晚在特拉维夫举行的发布会上,加兰特重申要“瓦解哈马斯在加沙的治理能力”,但表示仅靠武力无法取得对哈马斯的胜利,还需要在加沙建立替代治理方案。他称,如果无法在加沙找到哈马斯的替代者,该组织就能一直重新集结力量,这将损害以色列的军事成就,并减少达成释放被扣押人员协议的机会。

拥有帝国一切,皆有可能。欢迎访问phome.net



加兰特1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 图片来源:Flash90

加兰特说,自去年10月以来,他一直试图推动建立“非敌对的巴勒斯坦统治替代方案”取代哈马斯,但没有得到内阁回应。“犹豫不决实质上就是一种决定。这将导致一个危险的进程,助长以色列军队和平民治理加沙的想法。”他警告,“从战略、军事和安全角度来看,这对以色列国都是一个消极和危险的选择。”

他特别点名内塔尼亚胡,敦促后者就此“做出决定”,宣布以色列不会在加沙实行文官统治,也不会在加沙建立军事管理机构,并立即推动建立哈马斯的“替代政府”。“我们必须做出艰难的决定,将国家利益置于所有其他利益之上,即使这需要付出个人或政治代价。”

英国《卫报》16日称,这似乎标志着以色列军方领导层对内塔尼亚胡日益不满的顶点。路透社也表示,加兰特此次表态是过去七个月以来以色列高层内部对内塔尼亚胡最强烈的异议。《以色列时报》说,这些公开评论被视为新一轮冲突开始以来,内塔尼亚胡政府内部对他提出的最直接的政治挑战。

内塔尼亚胡“挑衅”回应:不考虑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6日说,在加兰特发表上述言论之际,以色列军队近日重返几个月前撤离的加沙地带北部,继续与哈马斯作战——以军此前声称已经在这些地区击败了哈马斯。此后,以色列国内外都对以色列在加沙的长期战略提出了严重质疑。

而加兰特事先高调宣布将召开发布会,并由以色列电视台和电台现场直播的做法,也让人想起在该国去年的司法改革风波中,加兰特正是通过电视讲话发出“重磅警告”:内塔尼亚胡推行的司法改革正在威胁军队的凝聚力。当时,内塔尼亚胡宣布将解除加兰特防长一职,但在街头示威游行的冲击下又打了退堂鼓。路透社称,一些国防分析人士认为,几个月后,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军队时展现的能力证实了加兰特的预测。

如今,加兰特的言论再度在以色列引发一场政治风暴。对此,内塔尼亚胡15日在一次没有明确点名的反驳中暗示,这位退役海军上将在为自己尚未摧毁哈马斯寻找“借口”,也再次排除了在哈马斯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在加沙建立巴勒斯坦政府的可能性。他指控法塔赫主导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支持恐怖活动”。

报道称,在加兰特讲话后约一小时,内塔尼亚胡发布视频说:“我不准备从哈马斯转向法塔赫……只要哈马斯继续存在,就不会有任何其他实体进入加沙管理平民方面的事务,尤其是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卫报》说,内塔尼亚胡在视频中显得很挑衅,他辩称,在以色列在加沙取得全面军事胜利之前,任何关于“后哈马斯”的讨论都“完全脱离了现实”。



内塔尼亚胡发布视频回应

一些右翼议员也谴责加兰特,与加兰特同属利库德集团的极右翼强硬派代表、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甚至敦促内塔尼亚胡解除他的职务。然而,战时内阁三名成员之一、中间派前防长甘茨支持加兰特的立场,称他“说的是实话”,领导层有责任“为国家做正确的事情,不惜任何代价”。

15日,当被问及是否担心自己可能因为就战后加沙计划公开批评内塔尼亚胡再次被解职时,加兰特说:“我不是在责怪任何人。在一个民主国家,我相信,一个人,尤其是由担任职务的国防部长,(把批评)公之于众是合适的。”

加沙战后安排,各方各有筹谋

对于内塔尼亚胡的战后加沙计划,英国《金融时报》介绍,他此前曾表示,希望将来可以由与哈马斯和巴勒斯坦权力机关都没有关系的加沙当地人来管理这块飞地。然而,大多数分析人士嘲笑该计划不切实际,一位前以色列情报官员将其比作寻找不存在的“独角兽”。

《以色列时报》16日引述一名匿名美国高级官员的声明称,拜登政府也欢迎加兰特有关推进战后加沙治理计划的呼吁。“我们和国防部长一样担心,以色列没有制定任何计划来控制和管理以色列国防军扫清的领土,令哈马斯在这些地区重新集结。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击败哈马斯。”

此前,美国高级官员也公开对内塔尼亚胡在加沙地带缺乏长期策略发出警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2日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访问时强调,以色列必须“专注于未来的可能和必须是什么”,以避免“无政府状态和可能被混乱填补的真空”。



美国高级官员此前曾公开对内塔尼亚胡在加沙地带缺乏长期策略发出警告 图为内塔尼亚胡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12月,就有外媒曝出,拜登政府官员花了数周时间悄悄起草了一份多阶段的战后计划,打算让改组后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最终接管加沙地带。据透露,自去年10月中旬以来,美国国务院、白宫及其他部门官员召开了跨机构会议,在多份立场文件中阐述了加沙战后治理计划的各个部分。

拜登政府内部会谈当时提出,在改组后的巴权力机构长期接管之前,急需一支国际部队来维持加沙稳定。英国《金融时报》5月15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拜登政府正呼吁阿拉伯国家在本轮巴以冲突结束后向加沙地带部署维和部队,埃及、阿联酋和摩洛哥正在考虑这一建议。

报道称,美国一直在与阿拉伯国家讨论相关计划,但拜登政府并不想在加沙派驻美军。一位阿拉伯官员证实美国已向其地区伙伴提出了建立维和部队的想法,并表示阿拉伯国家对于战后计划也存在分歧。但他表示,更大的问题是“没有人知道第二天会是什么样子”。

有关战后规划,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15日在电视讲话中表示,哈马斯拒绝接受任何将其排除在外的计划。“哈马斯的存在就是为了留下。”哈尼亚说,哈马斯将与所有民族派别一起决定战后加沙地带的行政管理。

此外,哈马斯高级官员哈利勒·哈亚上月告诉美联社,哈马斯希望加入由法塔赫派系领导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建立统一政府。他补充,哈马斯愿放下武器,逐渐转变为一个政党,前提是能够实现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的“两国方案”。

THE END

TAG:拜登  美国  国务卿  财政部长  财政部官员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