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父母该不该给孩子物质奖励?

来源: 更新时间:2023-12-26 00:01:19
The Beginning

01

最近,有个同事跟我聊起她的烦恼。

她的儿子很聪明,但是,这孩子的成绩,总是不好不坏,这让她很头疼。

于是,她决定用“悬赏”的方式,给孩子以激励。

有一天,她把儿子叫到面前,郑重其事地向他承诺:“如果你摸底考试能进班级前十,妈妈就给你买一部手机。”

孩子一听,两眼发光,就开始一股劲儿地努力。那次考试,他的排名果然冲进前十,回家跟妈妈报喜。

做妈妈的开心极了,觉得这个办法真有效,“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于是,她履行了诺言,买回一部新款手机送给孩子。看着他眉飞色舞的样子,她心里暗喜,便跟孩子保证:“要是你能继续维持好成绩,妈妈就继续给你买好东西。”

孩子果然不负期待,在成绩上有不错的表现。她喜笑颜开,陆陆续续给他买了kindle,小型数码相机和计算机……

然而,最近她却发现,这一招似乎不灵了。虽然,孩子总是能拥有最新的数码产品,可是,他却一脸淡漠,不再像最初那样欢喜。

他对学习,也越来越兴味索然。他的成绩,逐渐出现了滑坡,先是掉出前十,然后又一下掉到第二十七名……

这种情况,让当妈妈的忧心忡忡。似乎再多的奖励,再好的东西,都只是让他觉得乏味,不能再提起他的兴趣。

小孩子喜欢奖品,这固然没错。大人愿意给孩子奖励,这也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想让激励取得效果,我们就不能一味地只注重发放奖品。因为,在孩子心目当中,更重要的,还有其他东西。

拥有帝国一切,皆有可能。欢迎访问phome.net

02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叫做“雷帕的奖励实验”。

一位叫做雷帕的心理学家,召集来了一群热爱绘画的孩子,并且把他们分成了两个小组。

他对不同的小组,采用了不同的激励方式。对第一组的孩子保证说:“如果你们画得好,我就给你们发奖品。”

对第二组的孩子则热情洋溢地说:“我喜欢你们的画,希望能欣赏到你们的大作。”

听了话之后,两组孩子都兴高采烈地开始画画。之后,就像雷帕所承诺的那样,第一组的孩子得到了奖品,而第二组的孩子则得到了赏识和表扬。

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天。三天之后,第一组那些获得奖励的孩子,渐渐消沉、变懒,整天磨洋工,不愿意再画下去。而第二组那些备受赞美的孩子呢,仍然欢欣鼓舞,挥动画笔,描绘着他们的作品,乐此不疲。

这个实验,曾经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中反复测试过,其结果都是相同的,一遍又一遍地向我们佐证了这个观点:

如果用发放奖品的方式,对孩子加以激励,那确实可以强化孩子的情绪,使得他们重复一些正面的行为。然而,奖励并非万能,从长期来看,奖励的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在经济学上,也有一个类似的观点,叫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通俗地说,这个定律,指的,是在一定时期之内,如果一个人连续获得某类物品,那么,随着拥有物品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个人却会感觉到,他所获得的愉悦越来越少。

就像德国经济学家格森所说的那样:“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则其带来的享受逐渐递减。”

所以,如果我们总是用发放奖品的方式,去鼓励一个孩子,那么,长此以往,激励的效果就会变得越来越差,因为孩子总会产生“审美疲劳”。

再好的东西,得到的次数多了,也会让他厌倦,觉得无趣。

但是,这个实验,同时也向我们证明,如果想要激励孩子的话,以赞美他们的方式,激励他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得到的效果,才最持久。

03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有一种“双因素理论”,说出了类似的道理,能对我们教育孩子有所启迪。

这种理论告诉我们,对职工的工作,可以造成影响的,总共有两大类因素。

其中一类因素,如果具备,则可以消除职工的不满意:譬如职工得到的工资、福利、实物奖励。但是,这些因素,虽然可以使员工免于不快,但并不能真正带来员工的积极性。

而另一类因素叫做“激励因素”,是指那些能让员工觉得开心的因素。只有当这些因素具备的时候,员工才会感觉到身心愉悦,备受激励,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这些因素包括:工作中的表现机会,工作所带来的乐趣,工作时的成就感,对未来的期望等等。

家长在管理孩子的时候,其中的道理,其实也与管理学的原理一脉相承。

如果孩子学习好,我们就给他钱,给他好东西,孩子自然不会不高兴。但是,他也没有从其中得到真正的满足,他的学习自觉性,还是没有被激发出来。

只有当我们给孩子以表现的契机,表扬他,赏识他,让他觉得学习是一件乐在其中,表现自我的事,从而获得幸福的成就感,对未来有所期待,这个时候他才会真正觉得,学习是一件值得为之努力的事情。

在海洋生物馆里,饲养员训练海豚,一般采用的是比较机械的方式:当海豚做出好的表现,就奖励一条小鱼吃。可是,训导孩子却不能如同训练海豚,只是简单粗暴地给好处,而不考虑其他。

作为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孩子虽然喜欢物质的奖励,却总还是有精神上的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只能带来短暂的刺激,很难持续。而精神上的抖擞,却能长久,成为鼓舞他学习的驱动力。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让孩子高兴,固然可以适当地给他物质上的奖赏。然而,为了让他们在学习上取得长足的效果,物质上的奖励,需要跟精神上的激励,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孩子的生活中,并不是只有学习、吃喝玩乐和得到好东西。其实,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超乎我们的想象。

当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他的内在动机才会被唤起,在学习上更加努力。每个孩子,其实都有自我成长的愿望,都懂得奋发向上是件好事,也都有表现欲。

如果他们得到关爱、尊重和认可,他们就会很乐意,用行动向父母表现,自己有多积极。所以,我们只需要善加引导,合理激励。

与此同时,物质的鼓励也可以有,但是不宜多,不宜过于丰厚。否则,一方面是起不到最好的激励效果,而另一方面,物质激励会让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也就越来越难满足。

就像我同事的孩子,一开始,国产的手机就能让他高兴,可是,他渐渐就会要求买国外的大品牌电子产品。家长觉得长此以往,负担不起,但是说出去的承诺,覆水难收,所以就造成了骑虎难下的局面。后来她真的给孩子买了,但从长期看,这种做法,也没提高他的成绩。

物质奖品,本来是一项激励,但用多了,买贵了,就会变成效果堪忧的“交易”。孩子尚小,不懂得适可而止,他们的要求,可能会“变本加厉”。因此,家长在奖励时一定要有分寸,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但愿你的孩子能度过一个物质上充裕,精神上富饶的童年,沐浴着爱和赞美,在学习上一路向前,积极进取。

THE END

TAG:孩子  物质  因素  奖品  让他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