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年前给女朋友做人流,还是要家里给寄了1千块钱过去。
自从他初中毕业后去打工,就没有给家里寄过一分钱,反而花了家里不少钱。
过年这几天在家里就是天天逼着父母去借钱。
早已失望透顶的父母,这时候也不敢由着他的性子。
因为他年龄还小,自己都养不活自己,结婚后怎么办?
但是他就在家不吃不喝,一言不合就拍桌子摔凳子。
可想而知,他父母的心应该如被刀割。
都说养孩子不图孩子出人头地,但是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点出息呢。
可是,孩子如今成了这个模样。
难道父母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记得这个孩子10多岁的时候就来过我家好几次。
同行的另外几个亲戚的孩子都礼貌而有规矩,但是他从来不理人。
只要有一点不顺他意,马上就赌气跑掉或者摔东西打人。
那时候他妈妈从来不管,只在一旁说“就是这个种,跟他爸一个德行,不要管,管不了。”
真没人管。
结果越发没人能管,连话都说不上。
如今有这样的结果,大家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只能好言宽慰这老两口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父母没有远虑,将来必忧。
有一句话说“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
虽然我们生养孩子,都不求孩子如何孝敬自己。
但是当你老了的时候,走不动的时候,变得呆傻的时候。
有一个照顾你的人,有足够能力照顾你的人,是多么的重要。
我有一个姨奶奶,还没70岁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就像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
不会上厕所,必须用成人的纸尿裤。
出门要牵着,入门要扶着,时时刻刻需要人照料。
但大家都说她福气好,要是儿子没出息不管她或者管不了她。
那在老家农村那个小山上,怕早就走丢或者出问题了。
在大学教学的儿子将他接在身边,两口子亲自照料。
就算苦点,也能撑住。
我们都说,如果不是当年姨奶奶拼死拼活把儿子送去读大学。
如今哪有这样的条件来给她养老?
这也算姨奶奶当年想得远,没有听信村里人的劝阻。
也不畏困难,一心把儿子培养成才。
对父母而言,最怕的就是孩子想孝顺你,但是没有条件孝顺。
要么是经济拮据,要么夫妻意见不合……
养孩子,总归要为之计深远,往往也是为己之计深远。
我们不能将自己未竟的人生理想强加给孩子。
但是我们要为孩子的理想添柴加薪。
在孩子小的时候,原生家庭里的一切都充满神圣的意义。
勤劳朴实的父母带给孩子朴实的劳动观念。
爱慕虚荣的父母让孩子觉得物质至上。
喜欢不劳而获的父母让孩子过早地去计较眼前的小利。
Empire CMS,phome.net |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当年考试上了二本线,但是他父母说卖手机能发财,读书没用。
结果他听了父母的话。
他爸妈是我们那有名的牌鬼,压根儿就不想给儿子凑那份学费。
后来小伙子在镇上开了一家手机店,想好好做点事。
起初的生意不好,后来父母觉得这样挣钱太慢。
又要他养猪,结果没有技术,全赔进去了。
鼓捣了一年又歇息。
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他干脆就不做了。
原本一个有远大前途的孩子,最终成了一个无业游民。
谁说这不是父母的错。
在孩子人生的重要路口,如果没有父母的引导。
没有生活阅历的孩子, 难免不出岔子。
谁的人生没有几个贵人和受益一生的导师呢?
很多父母就想,那不是提倡给孩子包干吗?
非也!
引导和包干,就在度的把握之间。
养育孩子本来就在于管与不管之间的智慧。
你如果觉得自由的散养,不管不问就是遵循天性,是正确的育儿方法。
那现实会给你重重的一巴掌。
因为我致力于孩子们阅读推广,所以接触的父母比较多。
重视阅读的父母基本都理念一致,肯定阅读对于孩子成长的帮助。
但是不重视孩子阅读的父母各有自己的托词。
比如说怕孩子看坏眼睛。
比如说我的孩子不喜欢书,就喜欢玩
比如说我们家孩子已经够聪明的,没必要去读。
我还见过一个特别奇葩的理由:有一位妈妈说孩子奶奶看到她给孩子阅读就不高兴,说这样做会增加孩子大脑负担,怕把孩子累着了。
而最常见的一个理由就是:孩子需要自由的玩耍,需要从玩中释放天性。
所以我一个朋友曾跟我说:“我女儿三岁前不要读任何书,我只要她好好玩就行。”
我也不觉得奇怪,只是觉得遗憾。
还记得以前一个同事跟我们说,有一位妈妈跟身边的人说,“我儿子在12岁前,我都不会给他购买任何课外的图书,根本就没必要去读,在学校孩子已经读得够多了”。
当时我们的反应也是很不解,天啦!这个妈妈竟然让他的孩子在12岁前的阅读世界一片苍白,觉得教科书已经足够撑起孩子最宝贵的童年阅读时光!
很多的父母就是这样,如果哪个培训学校说马上给孩子提升几十分,那就大把大把的钱交上去也不吭一声。
当孩子要参加升学考试了,老师说孩子的作文还是写不好。
孩子的某一门功课还是拉后腿。
这时候才拍着脑袋后悔。
前面那几年自己都干嘛去了?
在培养阅读习惯最好的头三年里,你给孩子买各种益智玩具,或者依着孩子的天性,爱泥巴就天天揉泥巴,不爱书就从不给孩子接触书本。
后面几年,孩子一门心思爱游戏和电视,你觉得大家都那样,没事。
其实你不知道那些优秀的孩子,背后要付出多少的努力。
就是这一步又一步的错过,孩子之间的差距就拉开了。
因为你从来没有远虑,所以终究束缚了孩子的发展。
说实话,哪个孩子天生就爱书如痴呢?
往往只有尝到了书本的美好味道,在父母的引导下,才一步一步进入阅读的殿堂。
当有了这个开始,之后的一切都好说了。
美国图书馆学会倡议“从出生就阅读”(born to read)。
日本提倡“亲子阅读”运动,要求父母每天最少陪伴孩子看书20分钟。
英国的教育研究专家发现:从婴儿时期就开始阅读绘本的宝宝,上小学后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成绩都比同龄人优秀。
父母的作用显而易见。
我真的不希望在街拐角那破店里打麻将的妈妈带的孩子只认识麻将,我希望每一个孩子,在童年里,能读更多的课外书。
父母没有权利剥夺,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让孩子的童年阅读经历是苍白无力的。
往往是那些陪孩子一起跑着,努力学习着的父母,最终将孩子培养成才,变得优秀。
什么样的陪跑?
比如孩子的英文不行,自己也不行,那就陪孩子一起学一遍。
比如那些代数几何,物理化学定律,孩子不懂,那就一起过一遍。
自己所长,让孩子受教。
自己的缺点,在陪伴中改掉或者收敛。
孩子所长,发现并且培养。
孩子的缺点,帮孩子一起改掉。
说起来好像很容易,做起来真考验人呐!
不管如何。
为人父母都要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孩子,尽早栽培孩子。
而在栽培孩子之前,更要努力栽培自己。
因为你的远见来自层次和境界的提升。
你的教育理念来自不断地学习、实践、思考。
而这些往往决定孩子飞的有多高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