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试探更好的选择,是相信
上周末,我和朋友一起带娃出门玩。找了个空气清新的山林,在草地上铺着地垫,几个人坐在地垫上玩游戏。游戏玩到高兴时,大人小孩都难免有点忘形,朋友儿子不小心一挥手打在了妈妈的头上。看样子应该不算痛,但朋友忽然想借机测试一下儿子心不心疼自己,就跟儿子说:哎呀,妈妈被你碰得好疼,你看,头上都快起个包了,快来给妈妈揉一揉!那曾想小家伙只是嘻嘻哈哈笑着,就是不过去。朋友见状,就用手蒙住眼睛假装哭来博同情,这下孩子倒是过来了,却没想到是扑倒在她身上,一边笑一边故意拍打她说痛的地方。
过后朋友跟我吐糟:你不知道,我当时感觉心都凉了半截。你说我平时对儿子多好啊,他要是不小心磕了碰了,我都是第一时间冲上去,又是揉又是热敷的,紧张得不行,而且为了减轻他的疼痛感受,一般都会亲一下他摔到的地方。可儿子对我的疼痛却好像一点也不当回事啊……
我嘴里说:哎呀,谁叫我们是伟大的妈妈呢,妈妈就是要无条件的爱孩子嘛,咱不跟孩子一般见识、斤斤计较。
其实,我心里还是挺理解朋友的。
因为感同身受啊!元旦节的一个晚上,我好不容易把闺女伺候上床,又温柔耐心的给她讲完了睡前故事,这时候,她爸走过来,闺女就拉着她爸开始嘀嘀咕咕的说悄悄话,我一凑过去,小家伙就大喊:妈妈走开,我要和爸爸讲秘密,你不能听哦!她爸嘚瑟得不行:这叫翻身农奴把歌唱啊,女儿小时候腻歪妈妈,现在长大了,就要跟老爸多交流。
我这……不得不承认,那一刻,我心里忽然就升起了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小情绪,和朋友的感受一样:亲爱的宝贝,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不过,我们这代妈咪应该还算好,面对这种状况,顶多也就是小郁闷一下。爷爷婆婆这一代,对爱的试探,则表现得还更简单直接些。
比如,我妈就喜欢换着花样玩试探游戏。还记得有年冬季转冷的时候,有一天,我准备出门正在换鞋,我妈站在旁边,忽然问:丫头,你这双靴子穿着暖和不?我顺口回答:暖和啊,这是雪地靴,里面都是毛。我妈也没再说啥,我呢,急着出门办事就走了。
又过了几天,晚上和我妈一起坐沙发上看电视,我妈就开始念叨:唉,这天气太冷了,我那几双皮鞋穿着一点都不暖脚。
我:那我给你买双雪地靴吧。
我妈:哼,早就问过你了,就没看你有行动。
我一头雾水,老太太什么时候问过我了啊?我使劲想,使劲使劲回忆,好不容易脑补上几天前她问我鞋的事儿,恍然大悟:老妈啊,你想买鞋就直接告诉我嘛,还绕了这么大个圈子。我妈则不满的嗔怪:我这不是考验你嘛,你要心里有我,早就帮我买了,结果你看你就没经受住考验……
荣升外婆后,我妈跟我玩试探游戏的时候少了,但不是不玩了,而是把对象换成了她的小孙女。
她有高血糖平日里从不吃甜食,但有一天,看见小孙女正在吃巧克力,心血来潮就想试试孩子:乖宝贝,能不能把你的巧克力分一块给婆婆吃啊?孙女竟然拒绝了。婆婆不甘心,继续:你这孩子咋这么自私呢,你忘了平时你的衣服都是谁给你洗的吗?孙女不吭声。婆婆干脆发起连环追问:你知道你的脏衣服都是谁给你洗的啊?是谁每天很辛苦的给你洗衣服呀?这下,孙女不耐烦了,故意胡乱说道:妈妈洗的!爸爸洗的!爷爷洗的!……反正就是不说婆婆洗的,把婆婆给气得不行。
瞧瞧,这就是试探的效果:对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却没有感动过。妥妥的不开心。
为什么这些试探的结果大多不如人意呢?难道真是孩子不够爱我们吗?
真是冤枉孩子了。其实,自爱本来就是人的天性,在自爱的基础上,才能学会爱别人。对孩子来说,他的成长有一个过程,最初,他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这是出于安全感的正常需求,在这个阶段里,孩子不太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
然后,孩子开始建立物权意识,在这个阶段里,他喜欢强调自己想要的,忽略别人想要的,而这也是正常的事儿。
慢慢的,在父母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下,孩子开始学会为他人着想,开始乐于与人分享。
所以,当我们去试探一个尚处于“自私”阶段的孩子时,得到的结果自然不会那么理想。大多数情况,孩子的“小自私”,其实并不妨碍他成长为一个富有同理心,懂得关心父母的人,因为“小自私”只是他成长的必经阶段而已。
此外,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敏感。有时,当他们感觉到父母是在试探自己时,会出于一种逆反心理,故意做出与父母期望结果相反的行为。像我朋友那样,想用假哭的方式换来儿子的安慰。可小小的人儿也有自己的经验,他知道这样的碰撞还不至于让一个比自己大很多的成人痛哭,猜到妈妈的哭只是一种试探。也许他甚至会为此感到有点儿小生气,所以不但没有去安慰妈妈,还故意拍打妈妈,其实是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小不满,表示:哼!又在试探我!
孩子不是不爱妈妈,只是不喜欢在试探的情况下,表达妈妈想看到的那种爱。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本来就是抱着轻松愉快的心态,故意不表现出我们期望看到的样子,跟我们逗趣。我有时会问女儿:闺女,你爱不爱妈妈啊?女儿知道我想听她说:我当然爱妈妈啦。可她偏不这样回答,反倒歪着脑袋说:不爱!如果我问她:为什么不爱呢?她就会嘻嘻哈哈笑,吐着舌头继续逗我:就是不爱,就是不爱,你怎么着吧,哈哈!如果我这时候假装生气,扑过去抓她,她就更开心了,开始跟我玩追捕游戏。她觉得,如果反着回答能换来好玩的游戏,为什么不反着回答呢,嘿嘿,每次都是标准正确答案多无趣啊。:)
孩子不是不爱妈妈,但有时会用逗趣的方式去回应妈妈对爱的殷切期待。
其实,这些道理,又有几个父母不明白呢?
可我们还是会忍不住有意无意的试探孩子:
如果妈妈生病了,你会像妈妈照顾你那样照顾妈妈吗?
妈妈的手好疼,你要不要帮妈妈吹一吹?
一个大梨,一个小梨,你要给妈妈哪一个?
……
有时,答案不如人意。
但即便得来的答案不如人意,我们也不会因此怀疑孩子的爱。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明知这些试探游戏完全无厘头,却仍像个天真的孩子一样乐此不疲呢?
我想,一定是因为我们太爱生命中那个小小的人儿了,才想追着他们讨要一个心目中NO.1的位置。
这没什么问题。毕竟,爱有了回应,才能走得更远。
我们需要的只是多一些耐心,去接受一份爱慢慢酝酿的过程。在孩子“自爱”的阶段,接受他那一点儿小自私,在孩子确认物权的阶段,尊重他不愿分享的决定,给孩子灌注够多的爱,然后去相信,只有一个拥有了足够多爱的孩子,才能将多出来的爱分给别人,是自然而然的爱满则溢。
所以,当我们想要确认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时,或许还有一个比试探更好的选择,那就是:相信。
最后,再讲个有趣小故事吧。
一个小朋友手里拿着两个苹果,妈妈问:宝贝,给妈妈吃一个好不好?小朋友看着妈妈,把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妈妈见状,内心有了种莫名的失落。然后,小朋友慢慢嚼完了口中的苹果,将一个苹果递给妈妈,对妈妈说:这个更甜的苹果,给妈妈。
是的,耐心有时很苦,但结果会很甜蜜。
爱,有时需要等待,因为爱常常在路上。
孩子的爱,无需试探,
就在那里,不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