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做些什么,能让孩子一生幸福?——积极心理学这样说

来源: 更新时间:2024-04-21 00:00:59
The Beginning
幸福的孩子,对愉悦感必须有所节制

我知道很多老人都会心疼孩子,所有孙辈能想到的欲望,都使劲满足。比如,孩子想吃冰淇淋,就让其抱着一桶吃一下午,孩子想看电视,就毫无节制的一看两个钟头。

有一个心理学的结论会让大家大吃一惊:最幸福的孩子不是什么都拥有的,而是知道节制自己欲望的。因为人们对于消费型的欲望,非常容易因饱足而生厌。一个下午就吃一大桶冰淇淋、新买的CD马上连听十遍,这种不知节制的行为很快就把我们的胃口破坏殆尽。

英国的心理学家对各个收入阶层的人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同样让人震惊。暴发户的孩子们幸福指数最低,而中等收入稍稍偏下的孩子们最幸福。原因就是不加节制的欲望满足,毁掉了孩子的幸福体验。而“悠着点、慢慢享受”的中等收入家庭孩子,幸福体验非常高。

所以,我们可以从小教会孩子的幸福消费习惯:把消费化整为零,并间隔一段时间。

在食物上:我们可以把一大块巧克力分成小块,每天吃一块,而不是一次性整整吃掉一大块。

学到这个心理学原理之前,我们带毛豆去超市都是买大份量包装的食品,把食品吃到腻,并没那么幸福。

现在我们都是回家拆分成小包装,每次在吃腻前就果断停止。毛豆兴奋的每次都还想要,上午就开始盼着下午的“美味时间”。我想,等毛豆长大,他也能学会自我控制,从而让幸福保鲜吧。你看,心理学的应用,直接提高我们的幸福感。

拥有帝国一切,皆有可能。欢迎访问phome.net

在金钱上:可以给孩子一个储蓄罐,每天放进去一定额度的零花钱,要比一次给孩子一张大票子好。

手里有很多美食、金钱的孩子只会逐渐对幸福失去感觉,而小剂量、分次数的幸福才能让孩子知道:幸福如同棒棒糖,一口吞下去是不行的,要一点点慢慢品。

小的时候,不吝惜给孩子更多的身体接触

妈妈们都知道那个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之一吧!

小猴子一边去吸吮铁丝妈妈的奶,一边用后腿紧抓着用软布做成的“猴妈妈”。毛豆妈第一次看到下面的照片时,被shock到:身体接触所表达的爱,对宝宝如此重要!

光是营养食物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接触性安慰”(contact comfort)是一种基本需求,妈妈的身体拥抱,对孩子的幸福感是一针强心剂。

拿我家毛豆为例,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这样一幕:

三岁半了的毛豆,在进门那一刹那,他无论在房间里的哪个角落,是在搭积木还是在看动画片,是奶奶看还是爸爸抱,都会毫不犹豫放下手中的挚爱,飞奔到门口,踮起脚尖,小身体像一颗炮弹扑进我的怀里,似乎他盼了一天,等的就是这一刻。

我家3岁半的孩子尚且如此,更可况新生儿、初次学会认人的孩子、和1岁左右分离焦虑的宝宝呢!

孩子天生有拥抱及被拥抱的需求,拥抱是建立他日后的安全感、幸福指数和抗挫折能力的关键因素。妈妈们,尽量满足孩子们的依恋,珍惜做母亲的本能,用拥抱、亲吻和多多的身体接触,来滋养孩子的幸福感吧!

从小教会孩子,为体验而花钱

这一点也是积极心理学家告诉我的:想要幸福?应该不是为物质花钱,而是为体验而花钱。

和朋友一起远足、和家人一起晚上玩游戏、带孩子进行一场难忘的亲子旅行,幸福的体验都比买一大堆东西要好得多。

有一个私立幼儿园,收费高昂。那里的很多孩子热衷收集最新款的玩具,就像妈妈们热衷把一款款的包包收集全一样。然而在开家长座谈会的时候,老师却说,那些孩子幸福感,却没有班上某个小男孩强:

”这个孩子特别喜欢植物,父母就带孩子去寻找和辨认各种植物,会为了辨认一种蘑菇带着孩子专程走进大山,也可能假期跑到国外某博物馆,就仅仅是因为孩子上网查到了某种化石,然后全家出动去探访。”

体验永远比拥有物质更幸福,一个拥有积极体验的孩子,回忆将内化为他的精神内核。而孩子即使拥有再多物质,能帮他做到这一点吗?

毛豆妈看过的每本积极心理学的经典书籍都强调,物质在我们消费完的一刹那就会产生“享乐适应”,不再产生幸福。物质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旧、不再具有吸引力。而体验会在时间流逝中,则变得更加积极。

再说,体验是唯一无法和别人相比的东西。不管别人怎样炫耀性消费,我们私人体验的快乐是夺不走的。

请问问你自己,是新婚钻戒给你的快乐更持久,还是蜜月旅行?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我对钻戒的惊喜只存在于打开盒子那一刹那,然后,每当发现我的好朋友们钻戒比这个更大的时候,我的幸福感就开始打了折扣(囧)。

而那场开车畅游的蜜月旅行,随着回忆越来越有味道。那些夜晚开车八小时贯穿海景公路、眺望月色下海波的情境,都远比有形物质更幸福。

从小教会孩子:人生,是体验的集合,而不是拥有物质的集合。

体验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带孩子做昂贵的跨国旅行。一次家门口公园的共同散步、一张儿童音乐会的门票,一次博物馆之旅、和孩子共同做亲子园艺、让孩子打下手下一次厨房,都是。

真正会花钱的父母,都把钱花在了体验而不是拥有上。

从小教会孩子建立自己的参照系,不和别人比

积极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是:当父母教会孩子“我有多棒(成功、聪明、友善、富裕、有道德)时,如果依据的是内在的、客观的标准,孩子就会幸福。

这样的孩子最不容易得抑郁症,身心也更为健康,因为他们不太可能收到外部评判、外部现实的打击。

同时,心理学家也发现,最不幸福的孩子是:从小被父母比较的。与别人比较,是导致孩子不足不满的主要原因。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缺乏感都是看到了“别人家孩子”的成功。

当孩子不是问自己“我的成绩能够让我自己满意吗?”,而总是问“我的成绩跟邻居小明比起来怎么样?”,我们怎么能放心孩子会一生幸福呢?因为他的幸福标准总被别人牵着走啊!

从小就要教会孩子确定自我的价值,少和别人比较。

教会以上这四点,并不容易。孩子也不会因此而年薪百万身价上亿,但是等父母可以欣慰的发现,孩子拥有积极平和乐观的心态,和幸福、自足、丰满充沛的人生,这已经是非常好的幸福奠基了,不是吗?

THE END

TAG:孩子  幸福  毛豆  都是  教会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