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星座分析

海南春节怎么过 海南春节怎么过年的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4-01 18:14:11
The Beginning

文章目录:

1、海南春节怎么过 有哪些习俗

2、海南元宵节习俗有什么

3、春节习俗各不同:海南人的“做旧年”

4、鄂温克族的春节习俗怎么过?

5、海南过年风俗 海南春节怎么过

6、猜你喜欢:

1、海南春节怎么过 有哪些习俗

海南可细分为琼北、琼东、琼南、琼西以及中部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方过年的习俗基本上是既有共同点,又不乏自己的特色,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海南春节怎么过,有哪些习俗。

海南人过年最为讲究的就是节日的气氛,海南人称之为“年味”。和内地许多地区年味越来越淡相比,海南的年味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在海南的许多地方,腊月二十三被称为“祭灶节”,这一天可是年轻小伙表现自己身强力壮的大好时机。

小伙子们要将家里灶上的神像小心翼翼地请(搬)下来烧掉,送灶王爷上天。祭灶的时候还要准备好一盆清水和一把野草,老一辈人介绍这是给灶王爷的马吃的,直到了正月初一才迎接灶王爷回家。

把灶王爷送走以后,就要开始打扫房子了,家里的男女老少齐动手,拿着新买的扫把将屋顶墙壁都要打扫一遍,并用水冲洗干净,力争一尘不染,这就叫做“扫尘(陈旧)”。

到了除夕这一天上午,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窗户、交通工具等醒目位置贴上春联、门神、利是。利是要贴在大门口的上方,并且要贴单数,一般是五张。海南人习惯在每个门口都挂上一串用红绳子绑着的桔子,桔子要挂偶数,表示出门“大吉大利”。

下午开始祭祖,回家过年的人这时也应该回到家了,从外地回家的人一进门就要给祖先灵位上香,表示回家和先人共度团圆佳节。祭祖就是要拜祭祖宗,民间老一辈的人认为这是和祖先对话的一种形式。烧纸钱、上蜡烛、上祭品,向祖宗行礼,接着要燃放鞭炮。这时人才能入座,入座以后也不能吃,要等长辈们发话。

年夜饭少不了“鱼”,过年必备芹菜和粉丝海南人的年夜饭有一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鱼”,代表“年年有余”的意思。海南人过年还必备两样特别的东西,一是芹菜(水芹),二是粉丝。芹与“勤”谐音,把芹菜摆上桌的意思是今日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是勤奋劳动所作的成果;粉丝则是代表着长寿,饭桌上如果孩子们吃到了一条长长的粉丝,就要喊出一声“长寿”。

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晚,是狂欢之夜,这天的晚上,全家老小都会一起“守岁”。海南人过年不吃饺子,就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年糕糖果拿出来,全家人在一起或看电视节目或闲话家常或开台打麻将,开开心心地度过这个年夜。如果没有精力撑到天明的,也可在子时后去“闹福”(睡觉)。

初一拜神忌讳颇多,出嫁的女儿初二回娘家初一是拜神的日子,人们清早起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开门先放鞭炮,祭拜天地神灵祖先,然后给晚辈发红包。过去,大年初一是不可以外出拜年的,但是现在人们不讲究这个了。另外,老人们一般希望新年第一个登门的人是个男孩子。

亲戚朋友登门拜年见面时互相祝贺,说些吉祥的话,给小孩派红包,然后围坐喝茶、品尝糖果,称为“赚茶”。老人们喜欢在红包里面放两颗桔子,表示大吉大利的意思,不过这样的红包一般是送给一些已婚的人。

各地正月初一这一天忌讳颇多,包括不能吃药,米缸不能空着,不能扫地,不能开后门,不能搬动柴禾不能出口污言,不能动手打人,不能洗衣服等等。初二开始,按照民间的说法是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出嫁的女儿带着姑爷携着孩子一块儿回娘家。如果是做生意的人初二还要祭财神。

大年初三起各地风俗有差异从大年初三,海南各地的风俗就开始出现明显的差异。如海南北部和东部地区的老人们将初三称为是“破口(嘴)日”,即这一天不宜出门,以免被人说到不好的话,不过现在此风气已渐渐被人们所遗忘。

东方、乐东的居民则认为初四是迎神接神的日子。在琼海一些乡村,许多人将初八当成是海南土地公的生日,这一天不能扫地,也不好把地弄脏,否则惹恼了土地公那可就麻烦。

过年期间青年要“行袍”过年期间,海南各地的青壮年还要举行“行袍”活动。所谓“行袍”,就是把附近庙宇里的菩萨或神灵请下神案,敲锣打鼓的由四名男人抬着到村里的各家各户去放灯、驱邪。

“行袍”的时候,各家各户都准备一些糕点祭拜,这个时候,老人们都叫孩子们去钻“公祖(菩萨)”屁股,认为这样会给来年带来好运。海南各地“行袍”活动时间并不一致,有些地区是春节期间,有些则放在元宵节前后。

2、海南元宵节习俗有什么

元宵节有很多地方都有花灯。而在海南文化中,海南的元宵有什么样独特的习俗呢?是不是跟别的城市也都不一样。想不想了解了解海南的元宵,可能你现在不在海南,但是也说不定哪一年的元宵你就在海南过了呢。

【临高】“人偶同演”闹元宵

临高元宵节都有演木偶戏的习惯。木偶戏,又叫“公仔戏”,已有四百年历史,以琼剧唱腔与表演为基调,在人物上与琼剧一样也有生、旦、杂、丑等角色之分。临高木偶戏的特点是“人偶同演”。舞台不设布幛,演员化装与木偶同时登台合演,演员擎仗头木偶化装登台,互为一体,合扮同一角色,人偶交叉表演,自古至今,自成一派,成为我国木偶艺术园地稀有的剧种。临高木偶戏据说最早源于当地村民祈求平安而演出的一种戏。

海南人民热情踩高跷,庆祝元宵佳节的到来

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称的临高,元宵的活动多姿多彩,除了演木偶戏,还有乡土味浓厚的鼓乐。正月十五的晚上,文澜江畔,一片欢腾,临高城乡群众,唱渔歌“哩哩美”,对山歌“咙么哩”,舞龙舞狮,敲锣打鼓,欢欢喜喜闹元宵。

【儋州】儋州调声悠悠“闹小年”

每逢节日,儋州人喜欢成群结队地调声对歌。调声起源于人们在田间劳作和喜庆佳节的娱乐,其曲调有100多种,歌词韵律整齐、舞蹈欢快活泼。元宵这天,许多青年男女都盛装打扮先上集市逛街,然后汇集到镇外的调声场,集体赛歌。三都镇的共鸣坡、旧州坡,中和镇的赶鸡坡、来赏江口,木棠镇的朗闾涝、王河涝等,都是儋州较有名的调声场。这些调声场节日里往往汇集了成千上万的调声者和欣赏者,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万宁】“海南龙乡”元宵灯会大舞龙

“元宵灯会”是万宁市传统的元宵佳节的节目,人们在灯会上可以观赏到各式各样的花灯,如十八罗汉、雄鸡起舞、观音座莲孔雀开屏等,同时更能欣赏到精彩的舞龙表演。每年的万宁元宵灯会上,总有两条长达几十米的巨龙翻飞。一条是出自万城镇西门社区的西门青龙,一条是出自万城镇宾王村的宾王红龙,相传西门青龙为龙母,宾王红龙为龙公,两条龙一雌一雄,一青一红,青龙比红龙体形稍大。万宁的舞龙文化在海南享有盛名,万城镇宾王村被誉为“海南龙乡”,西门青龙和宾王红龙也经常受邀出行,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白沙】吃油煎元宵、耍灯、踩高跷,热闹“过大年”

元宵节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名“灯节”,白沙县又叫“过大年”,实指正月十四到十六这三日,民间吃元宵或油煎元宵。过去,县城及乡村都要举行挂灯、耍灯等民间文艺活动。其中以耍灯为主,通夜演戏,称“天明戏”。并表演彩船、地驴、水兽、社火、龙灯、狮子等民间舞蹈,小孩子提着各种灯笼上街玩耍,到处锣鼓喧天,一派热闹景象。现在挂灯、小孩提灯玩耍者减少,多由文化部门举办灯展、猜灯谜活动,城乡一些单位表演狮子、彩龙、采莲船、踩高跷等。

【定安】元宵吃艾粑收获吉祥与幸福

“定安艾粑飘出椰香浓”,元宵吃艾粑,是定安各地的传统。艾粑是用糯米粉包馅料制作的小吃,有各种馅类,芝麻类、花生类、椰丝类等。但它并不注重馅料,而更为注重糯米皮是否蒸得柔软滑而不粘,这才是真正的功夫。剥掉外面的一层绿绿的叶子,轻轻地咬一口,粘粘的,滑滑的,甜甜的,软软的,一股清清的椰香。元宵吃艾粑象征吉祥和幸福,甜蜜和芬芳,丰收和欢乐,友好与情谊。

【陵水】“游公日”变“游灯日”

元宵游灯是是陵水县人民每年元宵佳节传统习惯。民国时期,每年农历正月的十三日至十六日是元宵节的“游公日”。在这四个晚上,各庙“公”的贤子贤孙们,肩抬用木头雕成的“公”,手执多彩多姿的灯笼,穿街串巷游行,活动一般从晚上8点左右至第二天早上才结束。建国后,游“公”活动停止。直到80年代初期又才恢复,但游“公”已被游“灯”所取代,该活动由政府组织,由各庙宇所在地基层组织进行活动,各庙宇信徒们或用卡车,或用小型汽车,用布装灯光、电器,花卉制成多姿多彩的花灯。元宵当晚,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陵城镇观赏一年一度的陵水元宵灯会,场景十分壮观。

【海口】独具特色换花节

正月十五,海口有雄狮闹春、花谜戏春、琼剧、歌舞庆春等多项活动,而最具特色的当属换花节了。每到这天,府城华灯齐放,人流如海,鲜花满街。海口许多人,特别是青年人,纷纷手持鲜花,沿着海府大道涌向府城,形成一支换花大军。换花者心理因人而异,多数人换花意在新春伊始,互相祝福而已。青年人则把换花节当作交朋结友的大好时机,愿以花为媒,觅到知音。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古老的换花节已被人们赋予许多新意,但其风格永远是浪漫和温馨。每到农历正月十五,不分民族、年龄的大批人潮便会涌到府城镇来参加换花节。

3、春节习俗各不同:海南人的“做旧年”

在海南方言里,与民俗活动相关的行为前面,都要加上一个“做”字,如过清明节称为“做清明”、结婚称为“做亲家”、过元旦称为“做新年”等,而像平常人们说的过农历春节,海南则称为“做旧年”。那么今天的春节习俗就为你介绍,海南人怎样“做旧年”。

首先是十二月二十四送“灶公”。传说中,“灶公”是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为此,家家户户都用竹把或竹枝将屋前屋后、屋内屋外、屋上屋下全面打扫干净,香炉也要打扫干净并换上新炉灰,夜间则备酒果设祭,为“灶公”送行。

一送完“灶公”,一家之长就忙于“发市”。在过去,各乡镇的“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唯有年前几天“市”,才“发”一“发”!卖三鸟的、卖金银香烛的、卖京果糖糕的、卖“公仔幅”(年画)的、卖“王乐膏药”(即走江湖)的、卖碗筷陶盆的、卖“祭年桔子”的、卖各种衣服的……名目繁多,应有尽有。

俗话说有卖就有买,置办年货的人们,买猪肉的、买干菜的、买湿菜(即时令蔬菜)的、买“拜公”祭品的、买过年穿的衣服的、买年画对联的……全都趁年前的“发市”出动了。

整个上午,每个“市”上,挑担子的、提篮子的、推车子的、抱小孩的、年老年少、男客女客,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农民们用担子挑年货、用车子推年货。他们把辛苦一年的积蓄都掏了出来,把一年的消费能量在这几天内都迸发了出来。

初一凌晨,无论老少都得起床吃“斋饭”(即为清净洁白以怀念祖先)。“斋饭”不但类似于伊斯兰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过年必吃鱼(年年有余)一样,吃的东西还须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话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菜(“芹”与“勤”谐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劳劳)、长粉丝(寓意过日子细水长流)、黄黄的像金元宝状的豆腐干(寓意招财进宝)等。

初二则是出嫁的女儿带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如是新婚第一年回娘家拜年,则自备鞭炮,进门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女儿女婿给老丈人、丈母娘拜年是最隆重的拜年,这一天,家中其他人(特别是长辈)都得在家,接受拜贺。岳父岳母得准备丰盛的筵席宴之,下午女儿女婿走时,还得给用红纸包的糖果、年糕等给女儿做“迎路”。

4、鄂温克族的春节习俗怎么过?

鄂温克族是我国东北亚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主要从事畜牧业。处于这样的一个地理位置,鄂温克族的传统文化也非常丰富,他们的春节习俗也多姿多彩,一起来看看吧。

鄂温克族是只有3万人口的东北少数民族,他们主要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小兴安岭林区,从事畜牧业、农林业、饲养驯鹿业等生产经济活动。“鄂温克”是鄂温克语,其意义是“从高山峻岭走向草原的人们”。鄂温克族有悠久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

春节,鄂温克语称

5、海南过年风俗 海南春节怎么过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至关重要的传统佳节,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年俗,有一些至今依然在民间流传。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海南过年风俗,海南春节怎么过。

“祭灶求福”

腊月二十三送“灶公”。传说中,“灶公”是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为此,家家户户都需要打扫香炉换上新炉灰,并且在夜间备好酒果设祭,为“灶公”送行。祈愿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采屋送穷”

送完灶公后,至大年三十之前就要“采屋”,海南方言意为打扫房子。用青竹枝叶捆成的扫帚,将屋顶、屋檐、墙壁、桌角等打扫干净,清洗蚊帐被褥,箩筐家具,再把破旧衣物收拾出来,集中堆放在院子的火盆中用火一齐烧掉,为“送穷”,焕然一新迎接春节的喜庆福意。

“发市备桔”

同是在大年三十之前,家家户户需要发市出街买年货,金银香烛、京果糖糕、碗筷陶盆、拜公祭品等,备足年货过大年,当然,祭年桔子必不可少,黄橙橙的桔子预示着在来年能大吉大利,万事大吉。

“年画对联”

人们满怀过年的喜悦,在大年三十(或二十九)把买来的年画贴在客厅里,把对联贴在门楣上,还有的人会在家具、果树上还贴上“利市”红纸。增加春节的喜庆气氛,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望。预兆来年的财源广进。

“无鸡不成宴”

在海南过年或各种聚会,餐桌上一定要有鸡,这是所有海南人根深蒂固的情结。白斩鸡,蘸上自制的蘸水,鲜香无比。年三十下午要杀鸡、蒸红鱼,然后回乡下老家拜祭祖先。

“赏观琼剧”

每到春节,依照海南本地民俗要在初上(即初一至初七内),去寺庙中祭拜佛主,并奉上香油纸钱,祈求来年平安,阖家安康。并且地方村委会在当天晚上邀请海南琼剧戏班来进行巡演,让附近街坊乡亲们一齐观看,热闹非凡。

“米贡年糕”

大年初一至初七,每家每户都会提前准备好年糕、糖贡等海南本地特色小吃。每当有亲朋好友登门拜年,主人则欣喜地拿来进行招待。

6、猜你喜欢:

THE END

TAG:元宵节习俗英文  元宵节习俗英语  元宵节有什么习俗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鄂温克族介绍  鄂温克族服饰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