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中国古代三大盛世 百姓生活却很苦
2、历史基本知识:中国历史上的10大盛世
3、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坎儿井
4、猜你喜欢:
1、中国古代三大盛世 百姓生活却很苦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中,人们见证了数百个王朝的兴衰,有些王朝统治了很久,百姓安居乐业过的很幸福,有些却是十分的短暂,没有战争是最幸福的了。那么本期的历史故事,为你解析。
一、西汉盛世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任皇帝,他在在位的五十年间大展拳脚,实施一系列举措振兴了全国的经济,文化迎来繁荣发展的小高潮,可谓政通人和。军事上,他三次发动战争挥兵西北偏僻的大漠,成功抵御了匈奴对西汉边境的侵扰,驱逐匈奴。经济上,他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商品流通,这一举措对后世产生了非凡的意义。
但是由于汉武帝连年征伐,国库渐渐被掏空,百姓的生活也每况愈下。汉武帝晚年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还发了一个“罪己诏”用于自责。
二、开元盛世
唐朝在唐玄宗的治理下朝政稳定经济发展,人们将其称为开元盛世,还有“开元之治”之称。唐玄宗即位时,为了增强国力,增加财政收入,他首先以经济为切入点,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其一,他对地方豪强“杀鸡儆猴”,剥夺了“土豪”们的土地所有权;其二,他改革食实封制度,减轻了贫农的经济负担;其三,他大力打击佛教势力,削减僧尼数量,削减香火功德开支;其四,发展农业,给予贫农经济与技术支持。除此之外,唐玄宗在外交方面也有所作为,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施行民族和解政策,缓和了民族冲突,进一步促进了国家统一。
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后,唐朝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繁荣刺激了人口的大幅增长,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高峰。但在昌盛的社会阴影里,深刻的社会矛盾正在悄悄衍生。随着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农民纷纷背井离乡,失业的他们流落街头食不果腹,成为了一批批沿路乞讨的难民。
三、乾隆盛世
在清朝两千多年的历史里,社会最繁盛的时期非乾隆盛世莫属。推翻建立清朝,在历史的混战时期,全国社会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社会经济萎靡停滞不前,加上封建的政治制度弊端沉积已久,日渐显露,阻滞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这样的的社会背景下,乾隆帝不得不采取措施维持与恢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这些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远水终究救不了近火,繁盛的社会假象就像海市蜃楼,百姓食不果腹日子过得异常煎熬,甚至要依靠外来引进的“红薯”勉强果腹,社会隐患十分严重!
这些被吹捧上天的盛世无非虚有其表,尽管经济发展,却并未改变封建专制的社会实质,受伤的永远是屈居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
2、历史基本知识:中国历史上的10大盛世
历史上的盛世有着许多不同的阶段,而较为有名的十大盛世在历史上保持着长时间的繁荣昌盛时期。而在历史上的十大盛世同样是历史基本知识,你知道几个呢?
那么,本期民族文化一起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10大盛世。
汉武盛世
汉武盛世是西汉的全盛时期,汉武帝身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的时代所产生的政治思想与规划,在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中国开始以文明和富强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闻名于世。
汉武盛世时期,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等方面,在这一时期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汉武帝身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的时代所产生的政治思想与规划,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开启了中国文明富强的序幕。汉武帝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后世留下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
汉武盛世,使西汉帝国以其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成就成为东方文明的骄傲。在这一时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在林立于世界的不同文化体系之中居于领先的地位。不过传统历史学家如司马迁、班固和司马光均认为,汉武帝力行中央集权、开疆拓土、独尊儒术、设罝五经博士等政策,虽然在历史留下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过在位中期之后,由于武帝本人好大喜功、放纵享乐、荒诞迷信、残暴多疑、穷兵黩武等种种行为。
Empire CMS,phome.net |
造成西汉国力、社会经济、人口数量大幅衰退,当时人民承受这些现象的苦果,生活陷于水深火热,因此他们称所谓的“汉武盛世”,不过在文治学术方面尤为人称道,至于武功方面则通常同情于对人民财货与生命付出过度的损失与牺牲。汉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
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成为封建正统地位地位铺平了道路。不过事实上汉武帝时期从来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法为主以儒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
而宣儒并不等于弃法,法依然是汉武帝时期的最终裁决手段,当时积极启用的汲黯和主父偃即是其中着名的例子。春节始于太初改历,汉武帝改正朔。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漠南无王庭”。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从此西域成为几大文明交汇之地,汉武帝被称为“冠于百王”。
3、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坎儿井
中国著名的古代三大工程除了万里长城外和京杭大运河外还有就是新疆的坎儿井。坎儿井由古代的吐鲁番人民齐心合力,运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所创建的。坎儿井引出了地下的河水然后将水引向沙漠,才能有了绿洲。
下面的新疆文化为您带来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坎儿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汉代尤其是汉武帝的主要功绩之一是开发了广大的西北地区。当时把移民实边和修渠屯田作为抗击匈奴侵扰的组成部分,这时西北地区成为仅次于关中的水利重点地区,水利工程技术也大大提高。新疆特殊的水利工程型式—坎儿井也创始于西汉。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宣帝时汉遣破羌将军辛武贤将兵万五千人至敦煌,遣使者按行表,穿卑鞮侯井以西,欲通渠转谷。积居庐仓以讨之,三国人孟康注解卑鞮侯井说:大井六,通渠也,下流涌出,在白龙堆东土山下.可以看出。这个工程有6个竖井,井下通渠引水,显然是近代的坎儿井。坎儿井是新疆特有的灌溉取水工程型式。
在新疆一些冲积扇地形地区,土壤多为砂砾,渗水性很强,山上雪水溶化后,大部渗入地下,地下水埋藏也较深。为了将渗入地下的水分引出,供平原地区灌溉,开挖井渠是比较方便的。而井渠技术已在龙首渠的施工中应用,新疆劳动人民大约吸引了井渠法的施工经验,并将它引用到新的地理条件下,创造出新型的灌溉工程型式。
中国新疆汉语称为“坎儿井”或简称“坎”。中国内地各省叫法不一;如陕西叫作“井渠”,山西叫作“水巷”,甘肃叫作“百眼串井”,也有的地方称为“地下渠道。”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根据1962年统计资料中国新疆共有坎儿井约1700多条,总流量约为26立方米/秒,灌溉面积约50多万亩。其中大多数坎儿井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盆地,如吐鲁番盆地共有坎儿井约1100多条,总流量达l8立方米/秒,灌溉面积47万亩,占该盆地总耕地面积70万亩的67%,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吐鲁番盆地大量兴建的原因,是和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分不开的。吐鲁番是中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可达到3000毫米,可称得上是中国的“干极”。但坎儿井是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
吐鲁番虽然酷热少雨,但盆地北有博格达山,西有喀拉乌成山,每当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渗入戈壁,汇成潜流,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峰高达5445米,而盆地中心的艾丁湖,却低于海平面154米,从天山脚下到艾丁湖畔,水平距离仅60公里,高差竟有1400多米,地面坡度平均约四十分之一,地下水的坡降与地面坡变相差不大,这就为开挖坎儿井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吐鲁番土质为砂砾和粘土胶结,质地坚实,井壁及暗渠不易坍塌,这又为大量开挖坎儿井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其结构是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积水潭)四部分组成。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正是因为有了这独特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把地下水引向地面,灌溉盆地数十万亩良田,才孕育了吐鲁番各族人民,使沙漠变成了绿洲。
4、猜你喜欢:
百姓生活网百姓生活少先队基本知识汽车基本知识股票基本知识电脑基本知识股票的基本知识阀门基本知识百姓生活我的生活扬州百姓生活摄影的三大基本知识百姓生活超市加盟溧阳论坛百姓生活扬州百姓生活网溧阳百姓生活论坛
TAG:少先队基本知识 扬州百姓生活 扬州百姓生活网 摄影的三大基本知识 汽车基本知识 溧阳百姓生活论坛 溧阳论坛百姓生活 电脑基本知识 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