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别具一格的彝族织布文化
2、别具一格的阿昌族建筑文化
3、别具一格的蒙古族草原文化
4、别具一格的京族服饰文化
5、别具一格的二人转文化
6、猜你喜欢:
1、别具一格的彝族织布文化
织布文化在中国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而最早的织布机是坐在地上的踞织机,俗称“腰机”。在彝族文化中就有“腰机”的织布文化,所纺织而成的服饰品是最古老的手工创造。下面一起来更深入的了解彝族织布文化吧。
“工艺源于大自然所给予的材料。没有材料,就无工艺可言。工艺本无故乡,因其不同的种类、变化与趣味,才产生了不同的故乡。地方特色也体现了工艺之美。因为是在某个特殊地方的特殊材料的产物,所有都是天然之恩赐。”由此来看,对于任何服饰,制作服饰的材料是最基础的物质载体,如果离开了材料这个载体,任何服饰上的图案、配饰、工艺等都无从谈起。而制作服饰面料的纺织工具和织造方法决定着服饰在质感、款式、色彩及艺术上的风格。凉山彝族“腰机”织布工艺的存在接续了中国传统服饰由经纬线交织的古老文明。
“腰机”织布的历史
在纺织历史上最早的织布机,是席地而坐的踞织机(也叫腰机)。这种足蹬式腰机没有机架,而是将卷布轴的一端系于腰间,双足蹬住另一端的经轴并张紧织物,用分经棍将经纱按奇偶数分成两层,用提综杆提起经纱形成梭口,以骨针引纬,打纬刀打紧纬。腰机织造最重要的成就就是采用了提综杆、分经棍和打纬刀。这种织机虽然很简单,但是已经有了上下开启织口、左右引纬、前后打紧纬线等三个方向的运动,它是现代织布机的始祖。
由此“腰机”被称为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其纺织而成的服饰品是最古老的手工创造,它储存了最原始的人类气息,携带远古原始人的文化基因,它凝聚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倾注了古人对生活情思的期待,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了先人的灵气,拉进了我们与先人的情感距离。
凉山彝族“腰机”织布技艺
凉山彝族服饰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多样化,与保存完好的古老的“纺专”、“腰机”纺线技艺和织布工艺密切相关。
凉山彝族传统衣料以自擀、自纺、自织、自染的毛、麻织物为主,犹以羊毛面料为上。凉山彝族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羊不仅是他们的肉食美味,同时也是主要的擀毡和织布原料。他们养羊、剪毛、擀毡、“纺专”纺线、排经线、腰机织布、染色到制作成绚烂多彩的各类服饰。总之,从羊毛到各类服饰制作的全过程都靠双手来完成,从而形成了一个服饰手工制作的原生态系统。服饰风格呈现天然、本色、厚重、粗犷、质朴、古老而博大的美,构架起完整、绚丽多姿的服饰文化空间。
2、别具一格的阿昌族建筑文化
世界这么大,你我的知识与认知也都是有限的,在这茫茫人海中何处为家,一个加需要有一个独特的屋子,那么,我们就需要独特的建筑文化帮助我们,下面就由小编来为你们介绍一下阿昌族文化的建筑,看看别具一格的建筑。
阿昌族人家的住宅,皆建造为三合或四合院样式,三合一照壁的形式居多。木头皆是阿昌族人家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过去的木框架虽然已经改变为今天的钢筋水泥框架,但房屋的内壁却仍然是木料。阿昌族人家都喜欢在这内壁上镂刻各种各样的图案。
陇川县户撒乡曼旦寨是阿昌族古老的村寨之一,明、清时期的老宅皆以楠木建造,数百年不朽、无虫蛀。受汉族文化影响,传统民居大都是土木石结构的三合一照壁或四合院落。正房建在长方石条加土方垒起的屋基上,屋基下为院坝,以三层石阶上下。正房三开间,四排五柱,中柱起脊,形成双斜面屋顶,上覆凹型青瓦。后墙和两侧山墙以土坯砌筑,外面不抹泥,左右是厢房或照壁。室内隔墙均为木板,中间一间为堂屋,有一米多宽的吞口,六扇雕刻的木板门,平时只开中间两扇。两边的檐柱头有粗犷的木雕。
吞口有走廊的作用,一般左侧角设脸盆架以供洗漱,板壁上挂小镜框以便梳妆,旁边挂着家人的照片。有的摆着缝纫机,有的放藤椅小憩。右侧放临时的农具,挂衣服,板壁上贴着影视明星的招贴画。堂屋正面板壁是通高的木雕佛龛,供奉佛像和傣文的经文,龛楣上贴着三至四层挂钱,下面有烛台、香炉。左侧摆着电视机、热水瓶、茶桌,板壁上挂着户撒刀和手工编织的背兜,右侧有专供老人休息的床或藤椅,也有的砌火塘,火塘的小土台上放着炒菜的调料、火柴和照明灯具。
厨房大都在左间,地中间横砌土台锅灶,上面是两口大铁锅。靠后墙是炊具、餐具,前面是石碓,平时捣猪饲料,节日捣粑粑,用石碓捣的辣椒面也格外好吃。右间大都是家长的居室,只放木床。两侧厢房与主房分离,木板梯上下。一侧下层是猪圈、牛栏,上边存干草;另一侧下面堆放粮食、烧柴、摩托车,上层是未婚子女的卧室,有廊道、腰栏。院落小的,在主房对面设牛栏,砌土坯墙围成独立的合院。
阿昌人长子结婚后先和父母住在一起,待有了积蓄或弟弟结婚,便搬出去另建新房。直到最小的儿子结婚后长子才和父母一起生活,赡养老人。
随着收入的增加和政府的扶持,近几年曼旦寨兴建了楼房,青砖、红砖、水泥空心砖的都有,安装了钢窗铁门,铁艺大门的两侧是瓷砖的对联,楼顶上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梁河县九保乡的阿昌族民居也为三合院,正房的堂屋大都是敞开式,装饰简单,左右厢房紧凑,院落很小。两侧厢房楼下,一边是厨房,一边是猪圈、牛栏;楼上,一边是未婚子女的卧室,一边存放粮食、杂物。
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过去的木框架虽然已经改变为今天的钢筋水泥框架,但房屋的内壁却仍然是木料。几乎所有的阿昌族人家都喜欢在这内壁上缕刻各种各样的图案。
阿昌族的住房一般是砖瓦、木石结构的四合院建筑。房屋一般分为两层,人居住在正屋,屋内设有神龛、烛台、长桌和火塘,楼下圈养牲畜,厢房和楼上堆放粮食及其他生活资料。
阿昌族的村寨错落有致,与村寨四周的山光水色互相映衬,浑然一体,好似一幅恬静悠然的山水画。
无论山区或坝区阿昌族人家的住宅,皆建造为三合或四合院样式,三合一照壁的形式居多。木头皆是阿昌族人家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过去的木框架虽然已经改变为今天的钢筋水泥框架,但房屋的内壁却仍然是木料。几乎所有的阿昌族人家都喜欢在这内壁上镂刻各种各样的图案。
3、别具一格的蒙古族草原文化
Empire CMS,phome.net |
蒙古人属于游牧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与传奇色彩的民族。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蒙古族形成了许多自己独特的文化,草原文化就是其中的一种,蒙古族独特的草原文化又包含些什么特点呢?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蒙古族文化吧!
一、概况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蒙古族人民一直游牧、生息于南起长城、北抵大漠、东达兴安岭、西越贺兰山的这片苍茫大地上。每当提起她的名字,人们便会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古歌谣,眼前便会呈现出蓝天白云、碧野红花、羊群斑斑、肉乳飘香的广阔无垠的草原,浮现出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曾经叱咤风云、纵横欧亚、英勇善战、气吞山河的伟岸雄姿!
蒙古族是中国人口较多、分布十分广阔的少数民族之一。根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现有人口480多万人。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多分布在辽宁、吉林、河北、黑龙江、新疆、青海、河南、四川、贵州、北京、云南等地。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里亚特三种方言(按地区划分为中部方言、西部方言和东北部方言)。蒙古文属拼音文字类型,初创于成吉思汗时代。现行蒙古文有29个字母,其中表示元音的5个,表示辅音的24个。拼写时以词为单位上下连书,行款从左向右。
蒙古族起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据13世纪蒙古族的传说,大约距今2700多年,蒙古部落被别的游牧部落击败,仅剩两男两女,遁入额尔古涅——昆,生息繁衍。后来人多地狭,意欲出山,于是做风箱化铁溶山,开辟通道,全体迁徙出来。
以后,每于除夕之夜,成吉思汗族人要把少许的铁烧红,放到砧子上锤打,以示不忘祖先故事。“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了。
蒙古族是一个勤劳、智慧而又思想开放、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不断总结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实践经验,同时学习、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逐步了解、掌握、积累了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产生了许多发明创造和历史、文学、艺术成果,涌现了众多的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为充实和丰富祖国光辉灿烂的科技文化宝库,做出了重要贡献。
您可能还喜欢:
回族的礼仪文化你了解吗?
惟妙惟肖的蒙古族剪纸文化
霸气高傲的回族武术文化
古色古香的蒙古族餐具文化
4、别具一格的京族服饰文化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京族,他们独特的服饰特点同样让人好奇。古代时,越南的京族人穿着套头的衣服和长裙,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他们的服装服饰朴素美观,简便飘逸。尤其是女子的服饰,通常是上身束腰,突出曼妙身段,显得十分婀娜多姿,下摆宽松走路也十分方便。且无论男女老少,京族人民大多穿着长袍。接下来,跟着小编来了解详细的京族文化吧!
Empire CMS,phome.net |
传统的京族服饰分为便装和盛装两大类。便装式样比较简单,装饰也比较少。京族男子一般都穿及膝长衣,坦胸束腰,衣袖较窄。妇女则内挂菱形遮胸布,外穿无领、对襟短上衣,衣身较紧,衣袖很窄,下着宽腿长裤,多为黑色或褐色。外出时,外套淡色旗袍式长外衣。妇女喜欢染黑齿、结“砧板髻”。京族最有特色的装饰是他们的斗笠。
盛装是在节日喜庆和宴会时穿着的服饰。男子的盛装是套在便装外面的窄领袖长袍,其颜色多为黑,也有青色或淡棕色,头戴一顶黑色或棕色的圆顶毡帽,俗称“头箍”。女子的盛装是类似旗袍但下摆较宽、矮领窄袖的长衫,其颜色大多是黑、白或薯莨染成的红褐色。
古代时,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种套头的衣服和长裙。到了中世纪,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蓝葛衣。到了15世纪后,富者通常穿锦罗沙葛,参加祭扫和宴会时穿红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们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国人进入越南后,平民的衣着开始有了较大变化,妇女穿结纽上衣和裤子。进入现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装,妇女穿花色窄油长袍。越南妇女的长袍可以说是越南女子的国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显得啊娜多姿,下摆舒展,开权至腰际,活动方便。特别讲究的是,越南妇女穿长袍时,还穿一条黑色或白色的宽腿拖地长裤。越南妇女喜戴项链、手阈、戒指,多留披肩长发,或用发夹束于脑后。
您可能也喜欢:
极具特色的门巴族情歌酒歌文化
盘点:东乡族民间故事
唯美的鄂伦春族民间舞蹈文化
精致的鄂伦春族狍皮服饰文化
5、别具一格的二人转文化
说起二人转大家第一个应该会想起常年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小品时顺便插播二人转的本山老师。赵本山老师把东北二人转带入大荧幕让全国的观众朋友所熟知,它的表演形式就是一男一女相互配合着一唱一和。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到吉林文化里了解二人转吧!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汉族民间文化,属于汉族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
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地区汉族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边说边唱,载歌载舞。
名段有《大西厢》、《回杯记》、《祝九红吊孝》、《梁塞金擀面》、《马前泼水》、《包公断太后》等。
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自古以来除辽东、辽西有少量汉人外,以白山黑水为中心的广袤地区则是少数民族特别是满、蒙等骑射、游牧民族的天下。在康雍乾盛世期间,清朝实习严厉的“封关”政策,严禁汉人进入关东。
康雍乾盛世过后,清朝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国力日弱,加上外敌入侵,“封关”政策名存实亡,导致清后期和民国初年出现“闯关东”大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就是“闯关东”的人从关内带至关外的。
二人转植根于汉族民间文化,所以其表演台词中带有一些乡村特色、俗色酸、但二人转内容并不以俗色酸为主、二人转的戏词中有很多都是和“评剧”“东北大鼓”“莲花落”是相通的。这种现象一直到1980年吉林省民间艺术团成立,其前身是吉林省吉剧团二队。经过吉林民间艺术团的修改之后有很多唱段成为了二人转的知名唱段。
例如《猪八戒拱地》《回杯记》《马前泼水》《西厢观画》《骂鸭》《梁祝下山》《包公断太后》《水漫蓝桥》《二大妈探病》《孙悟空三调芭蕉扇》《醉青天》等等。在改编出大批传统剧目的同时,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也培养出了众多的二人转表演艺术家,丑角演员有韩子平、秦志平、董连海、徐振武、尹伟民等等,旦角演员有郑淑云、董伟、李晓霞、关长荣、闫淑平、杨宏伟、孙晓丽、等等。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洲国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
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
扮妆种类
传统二人转的旦角装束分为两种正装,月装,正装即是戏曲装旦角需要在额前贴片子,还需要挂顶花和偏凤,后面要带线尾子等、有些还需要在戏服上加水袖的,如“穆桂英”装即是仙姑头。不需要戴顶花、而是带假发套、后面可以用真模仿真发的假发套、例如胡玉娘。
二人转下装的化妆分为三种小生装,丑装,武生装这三种装。
艺术特点
1、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2、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3、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
4、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5、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多,讲究板头。
6、南路以辽宁营口市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
7、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
8、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的谚语。
唱腔特点
唱腔受东北大鼓、单弦、河北梆子影响很大。唱词诙谐幽默,富有生活气息。二人转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共三百多个。唢呐、板胡是二人转的主奏乐器。击节乐器,除用竹板(两块大板和五块节子板)外,还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块竹板,一手打二块)。二人转的表演,有“四功一绝”。
四功是指“唱、说、做(或扮)、舞”,手绢、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绝技”。唱词以七言、十言句为主,兼有民歌长短句。说口包括说白和数板,多用韵白,单出头语言风趣幽默,滑稽可笑,做功讲究表演手段和动作,舞功以东北大秧歌为主,同时吸取民间舞蹈和武打动作。
可能你也喜欢:
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的妈祖信俗
澳门文化:深具凝聚力的妈祖文化
福建文化遗产有哪些,你知道吗?
至今不衰的苏州评弹
6、猜你喜欢:
别具一格服饰别具一格是什么意思别具一格什么意思别具一格造句别具一格造句子阿昌族服饰别具一格的退休祝福语
TAG:别具一格什么意思 别具一格是什么意思 别具一格服饰 别具一格的退休祝福语 别具一格造句 别具一格造句子 阿昌族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