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星座分析

莆田民间节日:做大岁什么意思 做大岁要做什么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7-16 22:03:30
The Beginning

文章目录:

1、莆田民间节日:做大岁什么意思

2、莆田正月初四的风俗 迎神接神做大岁

3、莆田民间小吃:红团的来历

4、莆田特有的春节习俗 做大岁和白额春联

5、猜你喜欢:

1、莆田民间节日:做大岁什么意思

福建莆田是我国沿海著名的侨乡,素有“文献名邦”的美誉,意指当地历来重视教育,勤奋好学、不甘落后的文化氛围浓厚,涌现出不少重要文献和文学人才。但在这样一个以文出名的地方,也曾有过坚贞不屈,英勇抗倭的血泪历史,更由此形成了一个全国独有的节日习俗——“做大岁”,今天的传统节日就为你介绍。

“做大岁”又称“过大年”,是莆田当地民间节日风俗之一,即每年春节期间的正月初四(仙游县内为初五),要像年三十(除夕)一样重新围炉过年,并且往往比除夕时还要隆重。这个看似喜而复喜的节日,实际上却铭刻着一段当地人心中最痛的历史。

莆田古称兴化,辖莆田、仙游两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兴化府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长达两个月之久,期间城内几乎焚毁殆尽,死亡人数约3万余人。

面对凶残的侵略者,莆田人民无论男女老少尽皆奋起反抗,但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却多遭蹂躏,割舌断胫、火焚、钉死……倭贼灭绝人性的暴行惨不忍睹,震惊海内外,直至次年正月廿五,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才暂退平海。

兴化城的陷落惊动朝廷,这是自有倭患以来被攻陷的第一个府城。嘉靖皇帝罢免了福建总兵游震得,从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配合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会同剿倭。在戚继光的领导下,福建军队多次抗击倭寇,拯救百姓于水火,期间的莆田黄石林墩大捷,更是连克倭营六十多座,歼敌四千多人,铲除了倭寇的大本营,从此倭患基本平定,兴化城得以光复。

兴化城光复后,四散逃亡的老百姓才最终得以重返家园,人们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的家园,这时是农历二月初二,新一年的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四重新过年团圆,后来为了不耽误农时,遂把此俗提前到正月初四实行,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农历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也即是补过一次年,以纪念这段惨痛历史,也缅怀抗倭英雄戚继光的英勇事迹。

莆仙地区“做大岁”时,往往由村里具有威望的长者组织莆仙戏演出、十音八乐等文娱活动。如以前在仙游县度尾峰,就流行模仿当年抗倭时的藤牌舞,同时许多地方在“做大岁”时,都要组织村民到戚公祠举行隆重的拜祭仪式,缅怀戚继光大军收复失地的功绩。

“做大岁”是莆仙地区全民参与的盛大节日,在外地学习工作的莆仙人,都会在节前千里迢迢地赶回家乡,尤其近年来交通便捷,令不少港台地区同胞和莆仙籍海外华侨也纷纷回乡,一起与家族团圆。不过仙游县游洋镇吴宅村是个特例,当地人在正月不做“大岁”,这是因为嘉靖42年正月初五是吴宅人吴廷珠(当时任兴化府监军)在抗倭中壮烈牺牲,乡里人为了纪念他,把正月初五定为悼亡日,年年举行祭奠英灵的仪式。

2、莆田正月初四的风俗 迎神接神做大岁

农历大年三十,又称“除夕”,是我国民间传统守岁的重要日子,过了除夕,就是新的一年了。而在福建莆田一带,却有个日子比大年三十还重要,那就是正月初四,莆田人把正月初四叫做“做大岁”,并在这一天迎神接神,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莆田正月初四的风俗。

拥有帝国一切,皆有可能。欢迎访问phome.net

在莆田,除夕大年三十,叫“做岁”,正月初四则称“做大岁”。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福建,占领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兴化府城(今莆田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晚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达两个月之久。城内被焚毁殆尽,军民被杀害达万余人。

府城失陷后,朝廷命谭纶巡抚福建,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继光为副总兵来莆破倭。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弃城出踞崎头为巢,直到抗倭英雄戚继光增援兵到,兴化城得以光复。

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大家开始掩埋遇害亲友的尸体。当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补过除夕。也因为这样,后世莆田人在大年初二这天,是严忌去别人家里拜年串门的,因为这一天传统上是人家治丧的日子。

后来,为纪念莆田这一段悲惨的日子,莆田民间和以往一样,于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夜过除夕。人们约定将农历二月初四补“做岁”,改为正月初四“做岁”(围炉),并将年三十晚上改为“做(小)岁”,正月初四晚上称为“做大岁”,初五同初一相同早饭每人一碗面。

另外,因为民间传统认为正月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以莆田当地在正月初四这一天还要迎神接神。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

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讨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

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3、莆田民间小吃:红团的来历

红团是中国汉族的传统风味小吃之一,是一款年节食品,过年的时候南方的家庭大多数都会吃这点心,红团是发源于福建莆田的地区。那么你知道这款有名的红团的来历吗?本期小编就带你去小吃文化大全了解红团的来历。

浦江吴氏《中馈录·甜食》“煮沙团方”:“沙团入赤豆或绿豆煮成一团,外以生糯米粉裹,作大团,蒸成或滚汤内煮,亦可”。这蒸成的沙团,其原料和作法与红团相同。只不过红团是用木印印成球冠状,表面着上大红色。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里谈到“澄沙团子”,归在“饭后饮食”内。

现在我国北方仍有澄沙馅心,如北京澄沙包。其馅心“澄沙”的做法:把红小豆或红云豆煮熟烂成泥,加糖。今莆仙红团馅心有绿豆、糯米、地瓜干三种,但主流是绿豆(俗说“红团绿豆馅”),是用绿豆加糖煮成的澄沙,可以捏成球状。与《中馈录》中的沙团一样。

除过年外,逢结婚、谢天地等重大喜庆节日才做。在这种情况下,红团不但是供品,而且又是馈赠的礼品,如婚、嫁、喜庆等,贺喜的亲戚朋友离开时,都要馈赠红团一双或二双,以示感谢,受礼者亦视此为吉物。

红团不但礼重,而且是一种可口的小吃。它不但甜,而且香,特别是糯米馅或糯米绿豆馅的红团更香、更软。冷却后的红团,表面硬梆梆的,但只要稍微加热,即可变软,口感仍十分好。

过年是辞旧迎新的节日,不管在旧的一年中生活过得红火的、一般的中不顺意的,都希望来年过得好,于是大家都想图个吉利,而“红”是吉利的象征,如贴春联、挂红灯、穿红衣等,当然供品也要来个红的,红团红红的圆圆的,寓全家团团圆圆,大吉大利之意。

4、莆田特有的春节习俗 做大岁和白额春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各地人们普遍要燃鞭炮、贴福字、春联等,这都是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春节习俗,而在福建莆田地区,还有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年俗,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

莆田市辖的莆田和仙游两县,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同属于兴化这一军、路、府,因此习惯上只称兴化。兴化人家俗例,从农历新年正月初一早开始,亲友登门互相拜望,叫做“做大岁”,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全中国都一样。但在兴化,至今还另沿袭“做大岁”、贴“

5、猜你喜欢:

THE END

TAG:农历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日  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日  正月初一的习俗  正月初一的风俗  正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