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仡佬族的典型食品有哪些,传统的民族饮食
2、仡佬族传统民间手工艺:仡佬族刺绣
3、仡佬族的民族特色,仡佬族特色是什么
4、民族文化的表现:仡佬族阳戏
5、仡佬族传统舞蹈:仡佬族酒礼舞
6、猜你喜欢:
1、仡佬族的典型食品有哪些,传统的民族饮食
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饮食特点,当然了,也有自己的独特的美食,典型的食品,在五十六个民族中也不例外哦!那么你知道仡佬族的典型食品是什么?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带你去了解仡佬族传统的民族饮食。
独特、有内涵的仡佬族饮食文化
每个地方的饮食文化都会受当地的地理环境及人文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地方的饮食文化都各不相同。仡佬族文化源远流长,他们的饮食文化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仡佬族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仡佬族的饮食文化以酸辣为特色,仡佬族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兼食面食及杂粮、薯类。喜吃糯米糍粑,待客用茶。仡佬族善酿酒。
仡佬族人生活的地区,大多数在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那里地形复杂,气候潮湿;仡佬族人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山地种植玉米,平地种植水稻,因此,这两种作物也是仡佬族人最主要的粮食。农忙季节日食三餐,农闲多食两餐,正餐之外,尚有“过早”、“歇闹(歇劳)”、“宵夜”等习俗。
肉食以猪肉为主,鸡、鸭、羊肉次之,多数人不吃牛马肉和死禽死畜肉。嗜吃酸味和论辣食品,有“三天不吃酸,人要打捞窜”之说。糍粑常作亲把祖宗神灵供品,亦为待客和节日食品。糯米粑是仡佬族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食品。
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用一升或几升糯米打成一个大的粑粑,放在簸箕或方木盘内,供奉祖先,三天之后才可食用。黔西的仡佬族还用豆豉叶(扁竹叶)插在粑粑上,以表示祖先开荒辟草时插草为标;广西的仡佬族还有在除夕的供品中加粽粑和红薯之习。
在端阳节、重阳节及其他所有节日,都要宴请宾客,但均要做粑粑。仡佬族人习惯把玉米粉放在蒸笼里蒸熟,叫作玉米干饭;这是仡佬族人一年四季餐桌上的主食,如果在节日里或是有远客临门,他们就在玉米面里加上相等的白米蒸熟,称为“混合饭”。
为了祛潮取暖,仡佬族人每餐都少不了一锅辣椒汤;仡佬族人的辣椒有多种吃法,如辣椒粥、霉豆腐辣椒、豆辣椒等,不过,最受他们喜爱的要算是骨粉与辣椒加工腌制而成的辣椒骨。仡佬族人爱饮酒,多为自酿。先年有咂酒,以编谷、高梁、玉米、小米、大麦等为原料,发酵后贮坛密封,预置竹管,用时含管吸饮。
后多为甜酒、烧酒。甜酒俗称“酷糟”,用糯米或玉米、小米酿制,多用于煮汤圆、鸡蛋,或用凉水冲饮。烧酒亦称火酒,用玉米或高梁酿制,其味浓烈,平常待客和筵席必备。男子喜抽上烟(亦称叶子烟),亦有中老年妇女抽叶子烟的,青年中吸香烟者增多。
茶分清茶、油茶。清茶多用老鹰茶、藤茶、家茶或苦丁茶熬饮。油茶以家茶用油煎炒后加水煮沸,将干,用木瓢背反复揉成浆状,称“茶羹”,再加油煎羹,添水煮沸,加盐,佐以芝麻、核桃仁未、花椒调味,即可饮用。
2、仡佬族传统民间手工艺:仡佬族刺绣
刺绣自古就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中国的刺绣都是很出名的,而中国刺绣的种类也有很多,民族的刺绣的种类也有很多。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带你去了解仡佬族刺绣。看看仡佬族的刺绣有什么亮点。
Empire CMS,phome.net |
仡佬族是一个勤劳而爱美的古老民族,也是一个注重和崇尚文化的民族,这一点在他们至今保留的贯首服和合和纹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仡佬族由服装来分共有14个亚支,分属穿桶裙崇尚竹和不穿桶裙崇尚鸟两个支系内。
自古以来仡佬族妇女就有用刺绣装饰衣物的习俗,在贵州省明代《百苗图》中就有所记载。仡佬族刺绣工艺精美、色彩鲜活、图案简练、布局合理。绣法主要为平绣、挑花等。彩线颜色主要为红、黄、蓝、青、绿等色。
简介
仡佬族姑娘的刺绣,从针法、设色、图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以挑花最具特色。绣法有架绣、游绣、梭绣、挑绣等。架绣是数纱绣,每横三根纱、竖三根纱的正方形对角上各绣一针,架成一个十字,用不同颜色的彩线架出很多大小规格一致的斜向小十字,组成各种图案。游绣是用套针绣法依底布画出的图样绣出轮廓,再用戗针填实内容。
梭绣是用绣花针顺绣布经纬走向飞针,绣线时藏时露,先组成网状图案,再用不同颜色的绣线在网状空隙组成小图案,使花中有花。挑绣针法,针距或长或短,有时只挑起半股纱线,也是一针,可使图形更显细密完整。
刺绣的图案可为周围环境的花草、山水、田川和各种可爱的动物。仡佬族姑娘从小学刺绣,在鞋面、围腰、腰带、袜带及衣、裤的花边,以及帘、帷、枕头、裙、荷包、手帕、褡裢、背扇等处,都绣上各种花样,点缀装饰,体现仡佬族文化的审美意识。
简介
仡佬族姑娘的刺绣,从针法、设色、图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以挑花最具特色。绣法有架绣、游绣、梭绣、挑绣等。架绣是数纱绣,每横三根纱、竖三根纱的正方形对角上各绣一针,架成一个十字,用不同颜色的彩线架出很多大小规格一致的斜向小十字,组成各种图案。游绣是用套针绣法依底布画出的图样绣出轮廓,再用戗针填实内容。
梭绣是用绣花针顺绣布经纬走向飞针,绣线时藏时露,先组成网状图案,再用不同颜色的绣线在网状空隙组成小图案,使花中有花。挑绣针法,针距或长或短,有时只挑起半股纱线,也是一针,可使图形更显细密完整。刺绣的图案可为周围环境的花草、山水、田川和各种可爱的动物。仡佬族姑娘从小学刺绣,在鞋面、围腰、腰带、袜带及衣、裤的花边,以及帘、帷、枕头、裙、荷包、手帕、褡裢、背扇等处,都绣上各种花样,点缀装饰,体现仡佬族文化的审美意识。
3、仡佬族的民族特色,仡佬族特色是什么
仡佬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省。仡佬族聚居的地方地形地貌复杂,因此也创造出来独具特色的民族特色。你知道仡佬族的民族特色是什么吗?你能说出几个?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带你去了解。
仡佬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现有43万多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少数散居在云南、广西地区。仡佬族聚居区地处黔北贵州与四川交界处,是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年降雨量居全国平均数之首,有丰富的水利和动植物资源,适合于农业与多种经营的发展。
仡佬族有自已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语支,但无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信奉道教和佛教。
仡佬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水稻、玉米为主。耕作技术、作物种类和生产工具基本上与附近的汉、壮族相同。仡佬族山乡素有“煤乡”之称,采煤已成为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仡佬族散居贵州、云南、广西及越南等地,被后来民族如汉族等称为“仡佬”,“老户”,“土人”,“土蛮”等。居住地降水丰富,气候温暖,适合开展农业等多种经营活动。仡佬族以农业为主,平坦地区多种水稻,山区旱地多种杂粮,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
仡佬族的民间文学有诗歌、故事、谚语等,诗歌多为便于传唱的小调,分为三言、五言、七言等。仡佬族的乐器有二胡、横箫、唢呐、锣鼓等。仡佬族演奏的“八仙”乐曲富有民族特色,由八人使用二胡、横箫各一对和其他乐器合奏,音调十分和谐动听。唢呐是仡佬族喜庆佳节不可缺少的乐器,用唢呐吹出的《老灰调》、《过山调》、《过河调》、《过街调》、《迎亲调》等十余个曲牌,配合锣鼓一起吹奏,气氛更加热烈。
古代仡佬族的住房多为干栏式建筑,贵州北部地区的仡佬族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住宅样式。其他地区的仡佬族多住依山而建的土木房屋,一般是一列三间,称正房子,中间为堂屋(方言叫桃屋),供有神台,不住人,两边分别是两间卧室、一间客厅。正房子两边建厨房,叫耍子。
仡佬族人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女都穿筒裙,裙料由染色羊毛和麻编织而成;女子上着齐腰短上衣,绣着鳞状花纹,下着无褶长筒裙,以青、红、白三色分为三段,外罩前短后长的青色无袖长袍,头缠青布长头帕,脚穿钩尖鞋。男子的服装多为对襟短衣,头缠青布或白布长头帕。
4、民族文化的表现:仡佬族阳戏
仡佬族文化丰富多彩,民间艺术便极具特色,而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非仡佬族的阳戏莫属。众所周知阳戏是民间流传的一种戏剧,其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也为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仡佬族阳戏的特色及意义。
阳戏,是一种流行于西南诸省的地方戏剧种。在重庆、湖南、贵州湖北等省市农村广泛流传。那里居住着汉、土家、苗、侗、白、回、瑶、壮等多种民族,残存着大量巴、楚、湘、黔文化的余绪,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踩堂戏或傩堂戏都给阳戏以特别的艺术滋养。仡佬族阳戏是庞大体系中的一个分支。
仡佬族阳戏,流行于贵州省正安县市坪乡为中心的仡佬族,其造型、表演、声腔、台词等都与汉族地区的阳戏大同小异,具有正安县的地方文化特色。
溯源仡佬族阳戏源出自四川。市坪镇龙坪村田村组村民第五代阳戏学掌坛师李兴权老人讲,相传贵州籍的冯万春、冯寿春、冯戏春三兄弟到四川一带做生意,由于经营不善,无法再在四川待下去。但苦于连回家的路费都快赔光了,只好在四川徘徊。
一日与朋友闲谈,知道阳戏。三兄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就按照当地风俗习惯,许下阳戏愿,希望菩萨显灵,帮助兄弟三人走出困境,并将还愿日期及事项,托人请所许愿性带回老家告知父母,请人设坛还愿。
眼看离兄弟三人还愿的日子越来越近,不但兄弟三人回家还愿无望,就连生活都成问题,正当兄弟三人焦急万分之时,三个手执金鞭、骑着高头大马的彪形大汉来到三兄弟面前,嘱咐三兄弟拉着马尾巴回家,着急的三兄弟依言拉住马尾,飞快地被三个彪形大汉带回了家。
兄弟三人到家之时,正是还愿的日子,家中正在设坛唱戏,说是帮他兄弟三人还愿的,奇怪的是那三个带他们回乡的大汉竟然与供奉在堂屋香案法坛上的三尊菩萨长得一模一样。自此,阳戏从四川传入贵州。
这虽然只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对贵州阳戏的根源探究不能提供理论根据,但就市坪阳戏而言,从李兴权老人口中得知,田村阳戏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从谢坝乡东礼村冷水渠组传入市坪的,两百多年间也历经了四代,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了。
由于文化大革命,第四代掌坛师未能将其秉承家传祖训传给李兴权,加上十年浩劫动乱,阳戏曾被搁置。但李兴权为将家传阳戏发扬光大,使之继续传承下去,便故拜市坪街上申作清先生为师学习法坛祭请,又拜市坪村石沟平组张圣贵为师学习相关戏剧舞蹈,终于使断代的田村阳戏薪火相传,今日,市坪阳戏也只有田村卫家了。
表演传承于市坪的阳戏,借助神话传说中“三圣祖”的神威,以舞蹈的形式,配以川剧和地方花灯戏的唱腔,通过演绎神话传奇,帮助许愿人还夙愿,避凶经纳吉。
仡佬族阳戏开始时,许愿人家要先杀好猪,剖一个小口,只拿出内脏,仿佛一只全猪(整头的猪),将其放在案板上,然后由头戴花冠,手执师刀、令牌的掌坛师吹响了牛角招请本坛已故法师、掌坛师。然后设坛礼请川祖、土祖及满堂神圣,祭敬灶王,最后再根据事先确定的事宜依次演练相关剧目。
阳戏所演剧目根据许愿人许愿情况而定,一般是在晚上进行折,有唱一夜的,也有唱三天三夜的。演唱剧目和时间发生变化,演唱人数也要作相应调整。唱阳戏所需人数比一般傩坛要多,少则7-8人,多则9-16人。
唱一晚上所出剧目有:开坛礼请引神童子、引神土地、财神,拆猪领牲过案,降龙,五圣登殿,四宿了运,勾簿,祭伯公伯婆,祭猪头神,合瘟造船。唱三天三夜的除了要唱完上述戏曲剧目外,第一天开坛时应唱二郎神桃山救母,第二天唱土祖张杰碧山降猴,第三天封坛唱药王还夙了愿。
道具为了增强阳戏的神圣感、神秘感,在唱戏时一般都有很多道具放在行李箱中备用,行李箱内装有唱戏时的香案(悬挂式)、佛衣、法衣、菩萨、龙套、脸子壳(面具)等,据市坪乡田村阳戏班掌坛师介绍,田村阳戏班现有各类法衣、佛衣20余件,圣人脸子壳(面具)9件,药王菩萨、川祖菩萨、土祖菩萨、太子菩萨各一尊,天门土地、引神童子各一尊。
特别是天门土地和引神童子传承至今已三百多年,由此可见,阳戏在我乡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的神圣和崇高。
仡佬族阳戏,在苗乡仡佬族人民的心目中是“欢喜神”的化身,既慷慨又小气。据传闻,凡是许愿人真诚许下的阳戏愿,只要许愿人达到某种愿望后备办三牲六礼,设坛唱戏还愿,“欢喜神”就非常灵验,不但许愿人一家诸事大吉大利,祝寿安康,而且可能会遭至厄运。即使求神拜佛也无济于事,直到许愿人践行诺言方才罢手。这虽然是传闻,但这种传闻已根深蒂固于苗乡儿女心中不随便的许下阳戏愿。
这说法到底有没有得到证实无关紧要,因为这当中毕竟带有些封建迷信色彩。但这种传闻印证了苗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印证了苗乡儿女言而有信,言出必行的传统美德。
您可能也喜欢:
古老的舞蹈:畲族粑糟舞
瑶族历史的重要史料:瑶族经书
傣族最原始的文化:花腰傣
黎族既有特色又奇葩演奏:鼻箫
5、仡佬族传统舞蹈:仡佬族酒礼舞
走进仡佬族文化,我们能看到仡佬族先民跃动的舞蹈灵魂,我们能看到仡佬族充满魅力的舞蹈艺术。仡佬族的传统舞蹈有“踩堂舞”和“酒礼舞”。下面一起来看看“踩堂舞”和“酒礼舞”吧!
仡佬族的传统舞蹈有《踩堂舞》和《酒礼舞》。《踩堂舞》是丧葬仪式中举行的舞蹈。流行于贵州遵义、仁怀一带。古代是在坟前进行,近代改在灵堂。
舞蹈时,由3或4人分别吹笙、摇铃、摇司刀、打钱杆作前导,众人(无论男女)手拉手在后面鱼贯而行。另外几位女子,或举着火把,或提着酒壶,或端着茶盘,盘内放酒碗或酒杯,在队列旁向舞蹈者敬酒。
这种多人舞有四瓣花、柳穿鱼、梅花阵等复杂队列的变化。人们边唱边跳,边以足蹉地,还不时“呵嗬、呵嗬”地呼喊。《酒礼舞》在传统婚礼时跳。领舞者执手帕领众人在屋前场地上围成圈,沿逆时针方向边唱边跳。
一领众合,气氛热烈。舞蹈动作简朴。特点是顺手顺脚,屈膝向右顶腾。步伐为起伏的横垫步,有时向前走跳。仡佬族群众性的娱乐舞蹈有龙舞、狮舞等。当代的一些舞蹈工作者也根据仡佬族的传统舞蹈编演了一些舞蹈,丰富了仡佬族舞蹈艺术。
酒礼舞
是在传统婚礼时跳。领舞者执手帕领众人在屋前场地上围成圈,沿逆时针方向边唱边跳。一领众合,气氛热烈。舞蹈动作简朴。特点是顺手顺脚,屈膝向右顶腾。步伐为起伏的横垫步,有时向前走跳。仡佬族群众性的娱乐舞蹈有龙舞、狮舞等。当代的一些舞蹈工作者也根据仡佬族的传统舞蹈编演了一些舞蹈,丰富了仡佬族舞蹈艺术。
主要分类
踩堂舞
又叫踩台舞,是在丧葬仪式中跳的舞蹈。每当仡佬族老人辞世之后,便把死者停在堂屋中,然后在遗体前跳踩堂舞,以此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怀念。因系在灵堂前跳舞,灵堂又通常设在堂屋中,故名为踩堂舞。踩堂舞的舞者均为男性,三、四人为一组,一人吹芦笙,一人打钱杆,一人摇铃、一人舞丝刀,边舞边唱挽歌。舞蹈时身体微曲,来回跳跃,舞步右脚落地稍重,成蹉步。舞蹈过程主要靠队形的变化来完成。队形变化有“四瓣花”、“柳穿鱼”、“梅花阵”等。
牛筋舞
隆林县弄麻仡佬族在老人大病初愈后,跳牛筋舞庆祝,祈望老人健康长寿。主跳者是老人的大女婿或大侄女婿,陪跳者是女性亲属。主跳者背一个竹编蒸笼,笼中放只空碗,手执一条30多公分长的熟牛筋。陪跳者手拿一根筷子,设法敲响笼中的碗,敲响一次,主跳者喝一杯酒,陪跳者的筷子若被牛筋挡住落地,陪跳者也要被罚饮酒一杯。舞毕,将数斤鲜牛肉和牛筋献给老人,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犹如牛筋一样坚韧有力。
狮舞
是很受群众喜爱的娱乐活动,具有杂技艺术的特色。搭建以8至12张大方桌一层层叠垒而成的高台,最上面的桌子四条腿朝天,总高度10多米。一个舞狮班子,少则四五人,多则15人。一般同时登台表演的是4人。两个人扮狮子,把狮头狮皮披盖在全身,只露两脚;另外2人分别装扮成孙猴和笑脸和尚。有时还有同时出场的小狮子。
6、猜你喜欢:
民间手工艺民间传统手工艺仡佬族舞蹈传统手工艺有哪些传统手工艺民族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