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傣族最原始的文化:花腰傣
2、两大原始文化: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3、最原始的民族文化:黎族文字
4、民族文化:傣族泼水节的来历与传说
5、傣族文化:古老的傣族制陶工艺
6、猜你喜欢:
1、傣族最原始的文化:花腰傣
傣族文化是在一个封闭式的环境下形成并发展的。最具傣族文化特色的就是花腰傣。花腰傣色彩斑斓的服饰,银饰彩带玲琅满目,因其引人注目的特色而得名。花腰傣完整地保留着傣族先祖对自然与灵魂的崇拜,以及民族的文化信仰,因此便形成了今天内涵丰富的傣族最原始的文化:花腰傣。
“花腰傣是人们对居住在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两县的傣族(傣雅、傣洒、傣卡、傣仲)的一种称谓。因其服饰古朴典雅、雍容华贵,特别是服饰的腰部彩带层层束腰,挑刺绚丽斑斓的精美图案,挂满艳丽闪亮的樱穗、银泡、银铃而名之为“花腰傣”。自唐代以来,傣族已自称“傣”。
花腰傣的名称最早见于清朝,清朝时代,将“百夷”记载为“摆夷”,把德宏州为主的傣族为“旱摆夷”(明时称“大百夷”),西双版纳州一带的傣族为“水摆夷”(明时称“小百夷”);居住在红河中游的傣族为“花摆夷”。花腰傣是民国时期其他民族对傣雅的称呼,现指新平、元江两县的傣雅、傣洒、傣卡、傣仲,或泛指红河中上游的傣族。其实花腰傣本民族更喜欢自称为傣雅、傣洒、傣卡、傣仲,花腰傣只是其他民族因其鲜明的服饰对他们的一种叫法。
红河中上游地区的傣族与其他地区的傣族一样,都源于古哀牢人和古滇人。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哀牢人在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创立了达光王国。公元前二世纪末,达光王国开始与汉朝接触,因当时的达光王叫“哀牢”,汉朝开始把达光王国称作“哀牢国”。在这之前,汉朝只能通过滇国居民了解到哀牢人,因哀牢人善骑大象,生活环境又与汉朝南方的“百越”诸民族相似,被汉朝草率地归为“百越”一类的民族,把哀牢人称作“滇越”,把达光(哀牢)王国称作“乘象国”。
公元前二世纪末,汉朝征服达光王国东面的昆明诸部(四川西南部、云南中北部)和滇国(云南中东部),占领达光王国东部领土(洱海周边地区),并在此范围内设置益州郡。公元前一世纪开始,成为汉朝属民的滇国王室后裔与汉朝统治者爆发了多次冲突。公元14年,滇王若豆率部起兵反汉,杀死益州大尹陈隆遣。王莽先后派遣“平蛮将军”冯茂以及宁始将军廉丹和史熊率兵前来平叛。公元25年,在廉丹的血腥镇压下,若豆为首起义军受到重创,被迫从滇池地区转移至汉朝势力相对薄弱的洱海地区(原属达光王国领土),大量滇人也随滇王转移至洱海地区。
您可能还会喜欢:
妙不可言的傈僳族葫芦笙舞乐和葫芦笙
傈僳族葫芦笙舞乐的历史渊源及特点
畲族民族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运动
具有“传家之宝”之称的畲歌
2、两大原始文化: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与确立,扩大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领域,说明在长江流域同样存在着灿烂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那么他和同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半坡氏族生活方式上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河姆渡遗址发掘发现的文物遗存具有数量巨大、种类丰富的特点,为研究距今七八千年前氏族公社繁荣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提供了比较全面的材料。如两次发掘出土的陶片达40万片之多,用同样的发掘面积作比较,是其它新石器时代遗址所不及。又如出土的纺织工具有纺轮、绕纱棒、分径木、经轴、机刀、梭形器、骨针近10种,根据这些部件,可以复原当时的织机,其它的遗址就没有这么具体。它的文化特色主要还在稻作农业、干栏式建筑、纺织和水上交通方面。
河姆渡遗址两次考古发掘的大多数探坑中都发现20-50厘米厚的稻谷、谷壳、稻叶、茎杆和木屑、苇编交互混杂的堆积层,最厚处达80厘米。稻谷出土时色泽金黄、颖脉清晰、芒刺挺直,经专家鉴定属栽培水稻的原始粳、籼混合种,以籼稻为主(占60%以上)。
伴随稻谷一起出土的还有大量农具、主要是骨耜,有170件,其中2件骨耜柄部还留着残木柄和捆绑的藤条。骨耜的功能类似后世的铲,是翻土农具,说明河姆渡原始稻作农业已进入“耜耕阶段”。当时的稻田分布在发掘区的北面和东面,面积约6公顷,最高总产为18.1吨。
河姆渡遗址两次发掘范围内发现大量干栏式建筑遗迹,特别是在第四文化层底部,分布面积最大,数量最多,蔚为壮观。建筑专家根据桩
木排列、走向推算,第四文化层时至少有6幢建筑,其中有幢建筑长23米以上,进深6.4米,檐下还有1.3米宽的走廊。这种长屋里面可能分隔成若干小房间,供一个大家庭住宿。清理出来的构件主要有木桩、地板、柱、梁、枋等,有些构件上带有榫头和卯口,约有几百件,说明当时建房时垂直相交的接点较多地采用了榫卯技术。
河姆渡遗址的建筑是以大小木桩为基础,其上架设大小梁,铺上地板,做成高于地面的基座,然后立柱架梁、构建人字坡屋顶,完成屋架部分的建筑,最后用苇席或树皮做成围护设施。其中立柱的方法也可能从地面开始,通过与桩木绑扎的办法树立的。这种底下架空,带长廊的长屋建筑古人称为干栏式建筑,它适应南方地区潮湿多雨的气候环境,因此被后世所继承,今天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农村还可以见到此类建筑。
建造庞大的干栏式建筑远比同时期黄河流域居民的半地穴式建筑要复杂,数量巨大的木材需要有专人策划,计算后进行分类加工,建筑时需要有人现场指挥,否则七高八低,弯弯曲曲的房子是不牢固的。建筑技术说明河姆渡人已具有现代人一样较高的智商。
您可能也喜欢:河姆渡人的陶器:生活与艺术的原始结合河姆渡的房屋特点,看原始社会的智慧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河姆渡是母系社会北京文化十大特色你知道多少?
3、最原始的民族文化:黎族文字
黎文,是以黎语侾(音”哈“)方言为基础方言,乐东黎族自治县抱由镇保定村话(属侾方言罗活土语)的语音为标准音,设计创制的文字。那么,黎文有什么样的文化渊源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黎族文化中了解吧。
黎族文字简介:
以黎语侾(音“哈”)方言为基础方言,乐东黎族自治县抱由镇保定村话(属侾方言罗活土语)的语音为标准音,设计创制的文字。
Empire CMS,phome.net |
最新修订的黎文,共有声母33个,韵母99个,声调6个,声调符号5个,其中,第一调(舒声调,调值53)不标声调符号,重叠字母符号声调3个。
1957年2月在原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市(现更名为“五指山市”)召开的“黎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上通过,并报国家民委备案。
为使《黎文方案》(草案)更加完善,更加符合黎族语言的实际,1984年9月,中央民族大学黎语教学小组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黎语调查研究小组共同研究,对原方案作了一些修改。
2005年9月,编写《黎语基础教程》时,又对该方案进行了修改。经过这次修改,黎语文已基本和标准音点的语言实际相一致。
溯源:
为弥补黎族语言的缺憾,1956年6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会同中央民族学院(现名“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学院(现名“中南民族大学”)、广东省海南特别行政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等单位,对海南岛九个黎族市、县170个点的语言进行调查。
根据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特点,将黎族划分为侾、杞、本地(润)、美孚、台(也写作“赛”或“加茂”)五个方言。侾、杞、本地三个方言又划分为罗活、侾炎、抱显、通什、堑对、保城、白沙、元门八个土语。
由于侾方言使用人口最多,而语言一般情况下只有三个调值,语言易学,故以侾方言为基础方言,乐东黎族自治县抱由镇保定村话的语音为标准音,设计了《黎文方案》(草案),并于1957年2月在原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市(现更名为“五指山市”)召开的“黎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上通过,并报国家民委备案。
关于黎族古文字的记载:
明朝顾岕所著《海槎余录》有这样的记载:儋耳孤悬海岛,历书家不能备,其黎村各一老习知节候与吉凶避忌之略,与历不爽毫发。大率以六十年已往之迹,征验将来,固亦有机巧不能测处。尝取其本熟视,字画讹谬,不可识,询其名,则曰:“历底记”。
清朝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卷七)《人语》有这样的记载:黎妇女皆执漆扁担,上写黎歌数行,字如虫书,不可识。
4、民族文化:傣族泼水节的来历与传说
泼水节是我国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泰国、缅甸等地的传统节日,跟过年一样隆重。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泼水节的传说有很多个版本,不知道哪个是真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傣族文化中的傣族泼水节。
起源
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这样开始了。人们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文雅的则用树枝蘸水泼。“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云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装与游客一起欢度泼水节。
传说
版本一: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
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
于是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
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版本二:
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侍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追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干净,以后就演变为了泼水节。
版本三:
“桑勘比迈”,是傣语,意为傣历新年。由于傣族群众在欢度新年佳节时,要举行别具特色的泼水活动,相互泼水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称这个节日为泼水节。关于傣历新年的来历有一个伤感的民间故事,传说人间的气候本来由一位名叫捧玛乍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为旱季、雨季、冷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一位名叫捧玛点达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
捧玛点达拉乍自以为神通广大,无视天规,为所欲为,乱行风雨,错放冷热,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苗枯死,人畜遭灾。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块木板做翅膀,飞上天庭找到天英达提诉拉,说人间的灾难。帕雅晚欲到最高一层天去朝拜天塔“塔金沙时”,不慎撞在天门之上,一扇天门倒塌,将他压死在天庭门口。
帕雅晚死后,天王英达提拉开始用计惩处法术高明的捧玛点达拉乍。他变成一位英俊小伙子,佯装去找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谈情。七位美丽的妙龄女郎同时爱上了他。姑娘们从小伙子的嘴里了解到自己的父亲降灾人间之事以后,既惋惜又痛恨。七位善良的姑娘为使人间免除灾难,决心大义灭亲。
她们想尽办法探明了父亲的生死秘诀。在捧玛点达拉乍酩酊大醉之时,剪下他的一束头发,制作一张“弓赛宰”(心弦弓),毅然割下了为非作歹的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颅抱在怀中,不时轮换,互用清水泼洒冲洗污秽,洗去遗臭。据说这就是人们在新年期间,相互泼水祝福的来历。
版本四:
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区出现了一个残暴的魔王,他无恶不作,到处烧杀抢劫,奸污妇女……人们受尽了他的残害,对他恨之入骨,可是谁也无法杀死他。魔王已有11个妻子,可他仍不满足,又抢来一个美丽聪明的姑娘。这个姑娘心里恨透了魔王,可表面却不露声色,装着与魔王十分要好。
一天夜里,魔王从外面抢回来许多财宝和奴仆,她趁魔王高兴不备时试探问清了用魔王头发可勒死魔王的秘密。于是,夜深人静,趁魔王睡着的时候,姑娘悄悄地拔下了魔王的一根头发,勒住魔王的脖子。顷刻间,魔王的头便滚落在地。
但是,魔王的头滚到哪里,哪里便发生灾难,抛到河里,河水泛滥成灾;埋在地下,到处臭气冲天,只有魔王的妻子抱着才平安无事。为免除灾难,姑娘们便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人抱一天。天上一天,等于地上一年,每年姑娘们轮换的日子,即清明节后第7天,傣族人民怀着对姑娘们敬佩的心情,给姑娘们泼一次清水,作为洗污净身的一种祝福。泼水节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猜你可能也喜欢:
浅谈壮族的起源是怎样的
畲族建筑特色与特征
惟妙惟肖的畲族舞蹈文化
揭秘景颇族的起源与历史
5、傣族文化:古老的傣族制陶工艺
傣族制陶工艺是傣族文化的活化石,在当代,瓷器都是机器加工出来的,而在寂静的傣族大山,人民还在用最原始古朴的方法来制作瓷器,经历历史的不断转换,这种传统工艺依旧完整地保留在傣族寨子中,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傣族文化:古老的傣族制陶工艺吧。
傣族自古喜爱用陶。据明钱古训《百夷传》载:傣族器皿“所用多陶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许多傣族村寨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制陶工艺。傣族土陶均由妇女制作,工艺特点为慢轮手工制作。国内外考古、民族学家认为,傣族制陶完整保存了远古时期的制陶技术,是我国原始陶艺的代表。傣族土陶广泛使用于日常生产、生活和佛事活动中。
制陶工具一般由大小花纹不同的木陶拍、卵石、竹片、木板、木锤、小簸箕等组成,原料是各地盛产的粘土。一般经过取土、晒土、筛土、加沙和泥、安装转盘、制坯、凉晒、烧制等几道工序。品种主要有锅、罐、甑、壶等,其中以土锅最有名。
用传统制陶方法做出的土锅煮出的食物易熟味美,盛水则清凉爽口,煎药能保持最佳药性,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傣族土陶均由妇女制作,为了技艺不外传,现在有的地方还沿习制陶技艺不传给儿女,只传给儿媳的习俗。
制陶,傣语名曰“板磨”,俗称“土锅”,主要制作各类生活用具、建筑材料和赕佛用品。工艺特点为慢轮手工制作,器物表面均用有刻纹的木拍拍打印纹,与南方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印纹陶器非常相似。在用料上均采用泥土加砂石料,有露天焙烧和封闭半焙烧等多种方法,成胚方式多样化,有无转轮制胚、脚趾拨动慢轮、手拨动转轮等,这些技术过程充分证明了傣族制陶完整保存了远古时期的制陶技术。
您可能还会喜欢:
黎族文化精品:人形骨簪
黎族酒文化:茅台山兰酒
黎族的饮食、饮酒禁忌
黎族传统、纯熟的捕捞技艺
6、猜你喜欢:
傣族泼水节的传说傣族泼水节视频傣族泼水节的资料傣族泼水节的由来傣族泼水节的风俗泼水节来历泼水节的来历故事
TAG:傣族泼水节的传说 傣族泼水节的由来 傣族泼水节的资料 傣族泼水节的风俗 傣族泼水节视频 泼水节来历 泼水节的来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