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地方特色鬼节:福建普渡佛的传说
2、闽菜风味:福建特色冷菜有哪些
3、福建文化传统的形成与特色
4、各具特色的福建订婚习俗
5、三大鬼节之一:寒衣节的传说
6、猜你喜欢:
1、地方特色鬼节:福建普渡佛的传说
鬼节也就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中元节,而在中元节的时候,每一个地方的传统习俗都不同,每一个地方普渡的传说也会不同,所以本文小编想为你介绍的是福建普渡佛的传说,看看这个传说,你是否知道。
可能感兴趣》》中元节出生命好吗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道教信仰三官大帝,即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诞辰,合称“三元”。《五杂俎》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上元闹元宵,古已有之;中元祭祀先人,彰显孝道;下元乃寒食节,纪念贤人。
佛教也在七月十五这天举行普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梵语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又称佛欢喜日。孟兰的意思是倒悬,人生痛苦有如倒挂树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盂兰盆可以解释为“救倒悬盆”,突出“安放百家味饭食”的特点。佛教盂兰盆节以修孝顺励佛弟子,为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佛教徒便诵经普渡,布施食物。
有关中元节的民间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说: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道藏》记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据说,在这段期间,幽冥界的孤魂野鬼都争先恐后地来人间逍遥,找些好吃好喝的。尤其在七月十五日——中元节,鬼门大开日是阳间阴气最重的一天。
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翻译过来是这样的: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后堕落在的恶鬼道,过着吃不饱的生活。目连于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连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
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于是目连就举行法会,诵经施食,终于解救母亲的灵魂。从此以后,佛教徒们都会在这天举行功德法会,为孤魂饿鬼超渡亡魂,这便是闽台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2、闽菜风味:福建特色冷菜有哪些
冷菜,有香气浓郁,清凉爽口,少汤少汁(或无汁),鲜醇不腻的主要特色。那么,在闽菜中,有哪些特色的冷菜呢?你是否了解过了呢?还没有了解的朋友们就和小编一起到闽菜文化中看看吧,看有没有平时经常吃到的。
福建特色冷菜:闽生果
闽生果又称闽式花生米,口味香甜松脆,是福建著名的特色菜。
食材明细:
花生米300克,椒盐粉1/2茶勺,五香粉1/2茶勺,白糖40克,熟冻猪油1大勺,植物油200ml。
具体做法:
l、花生米用开水泡15分钟左右。
2、捞出,剥皮。
3、锅中倒入植物油,下花生米炸至酥脆,捞出,放凉备用。
4、将白糖、五香粉、椒盐粉混合拌匀。
5、先将放凉的花生米与熟猪油拌匀。
6、与做法4的调料拌匀即可。
小贴士:
炸花生米时最好凉油下锅,慢火炸熟,油温太高会导致花生米外部焦糊,内部夹生,炸至变色即关火,用余温再炸一会,炸好的花生米才好吃。
冷菜简介:
冷菜是仅次于热菜的一大菜类做法很多,形成冷菜独自的技法系统,按其烹调特征,可分为炮拌类、煮烧类、汽蒸类、膀、烧烤类、炸氽类、‘糖粘类、冻制类、卷酿类、脱水类等10大类,大类中还有一些具体的方法。说明冷菜烹调技法之多,不在于之下。所以,习惯上它与热菜烹调技法并列为两大烹调技法。
拌冷菜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刀工要精细
2、要注意调色,以料助香
3、调味要合理
3、福建文化传统的形成与特色
福建地处我国沿海,而文化特色则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福建是多元性的,它包括了福建的特色美食,特色的地理位置以及福建的戏曲等都是福建的传统文化。本期的福建文化为你带来福建文化传统的形成与特色一起来看看吧。
闽南区域文化特征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秦汉以前,闽中土着居民与中原的交往不多,土着民俗自成体系,史称这个时期的越族人,傍水而居,习于水斗,善于用舟,盛行原始巫术。到了汉代,中原人士依然认为闽中及其居民为“方外之地,劗发纹身之民也。”汉晋至五代,中原汉人开始不断向东南沿海迁徙。随着汉人大批入闽,汉文化在闽中由北向南迅速传播,汉族的生产习俗、生活习俗、人生礼仪、岁时节庆、宗教信仰等民俗逐渐取代土着民俗而占主导地位。
Empire CMS,phome.net |
同时,一些汉族与土着通婚,或土着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自动转化为汉族,闽越族的一些习俗风尚及其人文特点也沉淀下来,成为闽南区域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是福建社会经济得以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闽南区域文化特征的形成和演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条件下,福建经济在短时间内跻身于全国发达地区行列。特别是宋代闽学的兴起,对于包括闽南文化在内的福建文化以及民间的习俗风尚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这种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为保存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文化礼俗提供了比较良好而又特殊化的条件。经过唐宋时代的锤炼,作为一种具有某些独特性格的闽南区域文化已经基本形成。元明时期,福建特别是闽南地区,经历了海洋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强烈冲击。明代中期以后,中国商品市场经济繁荣,士农工商的界限渐趋模糊,传统的农业经济更加掺杂混合了多元的经济成分。与此同时,思想文化界酝酿着求新求变的思潮冲动,更是对于闽南区域文化特征的走向成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现在所讨论的“闽南区域文化特征”,无疑应该是以明清时代的闽南区域为基本表征。
闽南文化的形成与成熟定型虽然是伴随着中原文化在福建的传播而向前发展的,中华主流文化对于闽南区域文化的形成与成熟定型有着主导性的影响力。然而我们还应当看到,所谓的中华主流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潜移默化之中。先秦时期,是中华文化中“诸子百家”争相辉映、充满生机活力的年代,随着秦汉时期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确立,儒家文化逐渐成了这种政治体制“独崇”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家文化的独尊地位为维护中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以及融合吸纳多民族的文化因素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唐宋以降,中国的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日益朝着极权专制的方向迈进,因循守旧、虚伪逢迎、营私舞弊的官僚恶习,逐渐成为司空见惯的社会风气。与之相对应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严重变异。一方面,空谈高调的道德标准往往令人可望而不可即,而另一方面,迷信权势、唯利是图又成了许多士大夫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可以说,从宋代以后,虽然还有一部分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力图坚守先秦儒家的道德规范,但是从整体上看,围绕着政治统治核心的中原主流文化,日益出现了虚伪凝重与抱残守缺的异化倾向。中原主流文化基本上是由北向南而向各个边陲地带传播的。相对而言,越是边陲地带,其所受到的中原主流文化影响就会越弱小一些。
4、各具特色的福建订婚习俗
福建是一个临靠海边的城市,福建在古代也被称之为八闽。福建的最大景点就是厦门,在厦门这个美丽的城市,不少的人都会在这个美丽的城市中完成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婚礼。本期小编就带你去福建文化了解一下福建的订婚习俗。
聘金:
1、礼金都以3为底。如3万3,5万3,10万3。仪定的聘金尾数必为“3”字,福州方言“三”与“生”谐音,象征婚后都生儿女)
2、三金(金戒指,金项链,金手镯)
3、男方给女方妈妈,外婆肚子疼钱。意思是外婆生妈妈的钱,妈妈生女儿的钱。一般3千3。
4、男方给女方买衣服的钱。一般3千8或5千8。
聘礼:
1、公、母鸡各一只,活的,母鸡没生过蛋的,两只鸡都要用红纸包一下脚,还要用红线系脚。
2、线面10斤,分成5斤两份,需要红线用特殊的绑法弄好。
3、喜糖10斤,分成5斤两包。
4、香烟两条。
5、四色菜。
女方回礼:
1、一只母鸡。
2、一双长袜,尽量长点。按照福州话,长袜意思是长活,希望男方长寿。
3、一条长裤,口袋里面放一个金首饰。按照福州的意思是装着金子的裤子是金库,希望男方富贵。
4、线面一半。
5、喜糖一半。
6、香烟一条。
7、四色菜一半。
8、男方给女方的聘礼回一半给男方。
女方的嫁妆:
红色洗脸盆一对
红色bb洗澡盆一个
沐浴露1瓶,洗发水2瓶,
花瓶1对,花2把,牙杯2个,牙刷2把,牙膏2支,毛巾2条,梳子2把,肥皂2块,拖鞋2双,三尺三红布,带盖的红桶。
男女方各5朵花(四季花,女方家准备4对,3对拿去插在面条上,要准备3碗面,每碗面上各插一对,还有一对放进水桶里,男方家要也是准备5对,3对也是拿去插在面上,婆婆头上插一对,给媳妇添花时再用一对)。
花生,红枣,莲子,桂圆。红色床上用品四件套,睡衣2套,直红伞(不要折叠伞),娃娃一对,圆镜子和首饰盒,礼炮,门上和窗户上的喜字,红箱子两个。
5、三大鬼节之一:寒衣节的传说
中国是一个传承久远,历史文化浓厚的国度,在几千年的传承中,自然是涌现出极多的故事,这也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底蕴,神话传说也是非常多,像《聊斋志异》更是一部经典之作,而作为三大鬼节之一的寒衣节,相对于中元节了解的比较少,本期民间故事为你揭秘。
关于祭祖节还有这样一个蔡伦造纸和蔡莫烧纸的故事。
汉族民间传说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但蔡莫造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二人很着急。后来,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摆脱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蔡莫伤心欲绝,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边烧纸边哭诉:“我跟弟弟学造纸,不用心,造的纸质量太差了,竟把你气病了。我要把这纸烧成灰,来解心头之恨。”他烧完了又抱来纸烧,烧了一阵之后,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这可把人们吓呆了,人们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
慧娘唱了很多遍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阴间,阎王就让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钱,就有许多小鬼帮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全部的钱都送了他,他就开了地府后门,放我回来了。”蔡莫装作糊涂:“我并没有送钱给你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烧给他的父母。
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莫买纸。慧娘慷慨地送给乡亲,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乡亲都来买蔡家的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不到两天,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十月初一,有的地方还有祭牛王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春秋秦国。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树,梓树忽然化为一头牛。秦文公令人追杀。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人们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壮、威风凛凛的公牛。这样的公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驱疫辟邪、保护牛类的功能。
您可能也喜欢: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春节传说之老鼠嫁女的传说
维吾尔族和回族的关系及区别
6、猜你喜欢: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