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星座分析

鄂温克语的特点及其语法浅谈 鄂温克语的特点及其语法浅谈

来源: 更新时间:2023-11-05 00:20:31
The Beginning

文章目录:

1、鄂温克语的特点及其语法浅谈

2、浅谈广西民歌特点与风格

3、浅谈徽州文化的特点与成因由来

4、浅谈塔塔尔族民歌特点

5、鄂温克族服饰特点及其图片展示

6、猜你喜欢:

1、鄂温克语的特点及其语法浅谈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在语言上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的语言特点,或许没有本民族文字,但其口头文学也十分丰富。接下来,要介绍的是关于鄂温克族的语言特点及其语法,想了解的朋友们就和小编一起去鄂温克族文化中看看吧。

鄂温克民族的语言文化具有独特性,属阿尔泰语系之通古斯语族北语支,在日常生活中,鄂温克人多数使用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鄂温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农民则广泛使用汉文。

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鄂温克语支。在日常生活中,鄂温克人多数使用本民族语言,使用人口2万多。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牧区通用蒙古文、汉文,农业区和林区通用汉文。历史上,鄂温克人曾学习使用过满文,近代有些人学习和掌握了日语和俄语。

鄂温克语有18个辅音,9个元音,皆分长短。元音和谐体较严整。基本语序为主语在前宾语在后。体词有数、格、领属等语法范畴。80%以上的词为多音节,表示狩猎、畜牧、地貌、植物等方面的词汇较丰富。

鄂温克人讲话时,经常使用手势,以强调语气。在日常生活中,用口语形式对话。因为鄂温克语是没有文字的语言,所以生活中的清规戒律无法用文字固定下来,只好用说教的形式指导后人。

萨满教的萨满语言相对深奥一些,从现在的眼光看,积淀了古老的词汇。今天听来是很费劲的,似有汉语中的文言或诗的意味。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鄂温克人普遍掌握了汉语、蒙语,有很多汉语和蒙语的词汇进入鄂温克语中。

2、浅谈广西民歌特点与风格

我们都知道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少数民族壮族的主要聚居地,而广西并非仅仅只有壮族一个民族居住。在广西,不仅有壮族,还有汉族,苗族,瑶族等等许多少数民族。众多的少数民族也形成了众多的民歌文化,那么广西文化中广西民歌的特点都有哪些呢?

盘王歌--瑶族祭祀盘王时唱的歌。传说瑶族先祖因天旱逃荒、飘洋过海谋生,海中遇难,恳求盘王搭救,许下诺言。盘王派天兵神将救瑶民出苦海。瑶民每年还愿报恩,歌颂盘王恩德,便产生了盘王歌。最早出现在晋代。内容不断演变、充实,后来吸取汉族的故事传说,更加丰富,包括万物起源、伏羲兄妹结婚、瑶族形成、苦难斗争、生产劳动、名人巧匠、谈情说爱、瑶山风光等。

是一部反映瑶族历史文化生活的叙事诗,长达数千行。句式多用七言,也用三言、五言或九言,多以物为喻。结构上分为24路、32路、36路3种。由主歌、附歌、杂歌组成。唱调有黄沙条曲、三逢闲曲、万段曲、荷叶杯曲、南花子曲、飞江南曲、梅花曲等7种。

唱香哩--流行于金秀瑶族自治县自称为“珈”的瑶族的文娱活动。因所唱的歌句中有衬词“香哩”而得名。句子长短不一,每首句数也无规定。不讲押韵,注重句子的抑扬顿挫和排比、对偶,唱时音调和谐。衬词“香哩”是歌者对对方的称呼,其含义视对方身份而定。多在交友恋爱中酬唱。

苗族山歌--分独唱和对唱两种。在叙事、赞美和迎客时,用独唱,四句一段,七字一句;男女青年交往,用对唱,由“见面歌”、“问候歌”、“猜谜歌”、“相思歌”、“定情歌”等组成。其特点是采用比兴,借物喻意,生动含蓄,感情深沉。受汉文化影响而产生,多流行在苗族聚居区与其他民族交接地带。

侗族大歌--侗族民间多声部混声合唱歌曲。侗语称嗄老、嗄玛。流行于三江、龙胜等地。分为鼓楼大歌、谐声大歌、叙事大歌、礼俗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等。以长篇居多。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的一种特殊形式。主旋律在低音部,高音部是全曲的派生部分。有二部、三部、四部和声。和声的音程有大三度、大小三度,也有纯四度,纯五度,大六度、小七度的。一般是一领众和,女唱女和。曲调优美,节奏自然,音调和谐,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侗族琵琶歌--侗族传说唱艺术。以自制土琵琶伴奏而得名。分为两大类:一是抒情歌,歌者自自唱,只唱不说。内容多为爱情,侗语称“嘎弹”。二是叙事歌,侗语称“嘎锦”。演唱者自弹自唱,边唱边说,一人多角。“嘎锦”一般是追述琵琶的起源和祖先开天辟地的功德等。说唱某一故事,唱毕还要对其中的人和事加以评价,并交代故事来历及作者。琵琶歌内容以婚姻恋爱悲剧居多,情节曲折动人,语言朴实优美,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侗族款词--侗族朗诵词或念词。流行于侗族南部方言区。历代侗乡自发成立有民众自治组织“款”,旨在团结群众,维护村寨和群众利益,制定乡规民约,亦称款约,为最初的款词。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款词内容扩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有族源款、根源款、祭祀款等,其形式也由枯燥的约束条款发展成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款词常采用铺陈手法,句式整齐,讲究排比,有一定的节奏韵律,易念易记。款词中保留了大量侗族历史文化资料,有研究参考价值。

仫佬族山歌--仫佬族传统民歌。为二声部,在“走坡”和吉庆场合由男女对唱。主要有三种形式:一“随口答”。内容由唱者随编随唱,体裁自由但需押韵。二“古条”。多取材于民间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歌词有一的格式,不能随意编造,在祝贺新婚、新居、寿辰等场合酬唱。

三“口风”分“正口风”和“烂口风”两种,前者多劝人为善,后者多讽刺嘲骂。属即兴歌体,歌词字数规定严格,措词谨慎,难编难记,平时少用。山歌多用“土拐话”(汉语的一种方言),也有用仫佬语编唱的。

毛南族歌谣--毛南族民间传统歌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分为引歌、神话歌、礼俗歌、劳动歌、讥讽歌、史歌、苦歌、儿歌、谜歌、叙事长歌、抒怀长歌和情歌等类。体裁有比、欢、排见、耍、朗5种。其中“比”、和“欢”是主体,即抒情,也叙事,为二声部民歌。“比”带“罗嗨”衬腔。故称“罗嗨歌”、有“比条”、“比单”、“比早”、“比三纽”四种。

“欢”带“罗威”衬腔,故又称“罗威歌”,有“欢条”、“欢早”两种。“排见”属于叙事长歌体,以独唱为主,格律严整,近似汉族“排律”。“耍”是一种轻松小调,曲调近乎“比”类者,称“比耍”;近乎“欢”类者,称“欢耍”,一般为五言四句,也夹杂七言句,形式自由活泼,多用于儿歌。“朗”也是一种小调,五言四句体,内容多是猥亵话,一般人不兴唱。

猜你可能也喜欢:

名垂千古的西藏历史名人

盘点西藏特色工艺品都有啥

城市文化:南京地标性建筑

历史悠久的湖州琴书

3、浅谈徽州文化的特点与成因由来

本期徽州文化带来的是徽州文化的特点与成因,徽州全区都是山地,由于黄山的秀丽而远近闻名。这一带的河流都是自西北向东南流的,最后注入钱塘扛。因为山地十分贫瘠,所以徽州的耕地甚少。来看看吧!

美籍华人学者唐德刚先生在整理《胡适口述自传》时以胡适之的口吻这样写道:“徽州在旧制时代是个‘府’,治下一共有六个‘县’。……徽州全区都是山地,由于黄山的秀丽而远近闻名。这一带的河流都是自西北向东南流的,最后注入钱塘扛。

因为山地十分贫瘠,所以徽州的耕地甚少。全年的农产品只能供给当地居民大致三个月的食粮。不足的粮食,就只有向外地去购买补充了。所以我们徽州的山地居民在此情况下,为着生存,就只有脱离农村到城市里去经商。

因而几千年来,我们徽州人就注定地成为生意人。一般商人多半是以小生意起家,刻苦耐劳,累积点基金,逐渐发展。”早期的徽州商人和徽州文人也多是持同样的观点。“吾徽居万山环绕,川谷崎岖,峰峦掩映,山多而地少。遇山川平衍处,人民即聚族居之。以人口孳乳故,徽地所产之食科,不是供徽地所居之口,于是经商之事业以起。”“新安土硗狭,田蓄少。人庶仰贾而食,即阀阅家不惮为。”就是这一方面的典型材料。历代所修方志无一例外地持同样观点。

如万历《歙忘·货殖》云:“今邑之人众几于汉一大郡。所产谷粟不能供百分之一,安得不出而糊其口于四方也。谚语以贾为生意,不贾则无望,奈何不亟亟也。”“人人皆欲有生,人人不可无贾矣。”人地矛盾迫使徽人以竹、木、茶、炭、漆等土产换取商品粮,从而形成悠久的商业传统。一句俗话说的就是这种民俗事象:“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可见,徽州最显要的俗例便是迫于生计,还是少年郎就要外出经商了。

但是,完整地来分析一下,我们发现除了经商成风之外,徽州的地理特性—山水阻隔—天然的易守难攻之地又决定了徽州民风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山阻滩急的环境,造就了徽州人勤俭尚义的风尚。“东有大鄣山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厄。”‘其险阻四塞几类蜀之剑阁矣,而僻在一隅,用武者莫之顾,中世以来兵燹鲜矣。”被群山环抱与外界隔绝的古徽州就成了避乱的理想去处。

早在汉末,为避黄巾军就有人由北南迁来到徽州,以后凡是中国历史上多乱之时便是中原名门望族南迁入徽高潮之期,像“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等历史时期均形成较大规模的中原移民南迁徽州。

他们的迁入,带来了中原各种文化,对徽州民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无怪乎宋代淳熙《新安志》的作者罗愿这样描写道:“其(新安)人自昔特多以材力保扞乡土为称。其后寝有文士,黄巢之乱,中原衣冠避地保于此,后或去或留,俗益向文雅,宋兴则名臣辈出。”

崇山峻岭的阻隔使得古徽州较少地受到战乱的破坏,一些古朴的习俗得以沿袭,许多有益的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同时,面对外来移民,徽州人团结一心扞卫着自己共同的生活环境与生活志趣。

4、浅谈塔塔尔族民歌特点

塔塔尔族是我国的跨界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它是人数极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但它却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歌。民歌还可以分很多种类,分别有自己的特色。那么在塔塔尔族文化中,塔塔尔族民歌有什么特点呢?

塔塔尔族民歌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以其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音乐手法在新疆各民族的民歌中绽放异彩。塔塔尔族人能歌善舞,歌舞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新疆各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民歌的地方就有塔塔尔人,塔塔尔人居住的地方一定有民歌。塔塔尔族民歌分布很广。

塔塔尔族称民歌为“基尔”,“基尔”的分类有自己的特色,三分法简单而明确,即分为情歌、劳动歌和习俗歌三类。有别于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民歌的分类。

情歌“基尔”曲调相对固定,歌词多是即兴创作的,明快而纤细、轻盈而风趣。演唱形式有独唱和对唱,曲调优美、风趣幽默,音乐结构自由,常用手风琴、吉他、曼多林等乐器伴奏,有时也用吉他自弹自唱。在情歌中,常运用比兴的手法象征青年男女的爱情。

劳动“基尔”是塔塔尔人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对自己的喜怒哀乐与丰富情感的真实记录,主要有农耕之歌、牧歌咏叹之调和生息环境之曲三类。农耕之歌类的“基尔”有《收割之歌》、《打草歌》、《镰刀姑娘》等。这类“基尔”的节拍重音与节奏重音往往同位,强弱分明有脉冲感,句逗清楚,音高起伏不大,多用劳动生活中语言,常用强有力的节奏型贯穿全曲的。农耕之歌类的“基尔”还包含庆祝丰收、歌唱喜悦之情等场合歌唱的“基尔”,如《欢乐的撒班节》等。

习俗“基尔”是塔塔尔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阶段产生并盛行的一种民间歌谣形式,它常在民间仪式和祭祀中吟诵与歌唱,分为摇篮歌、婚礼歌、祭祀歌、丧葬歌四类。摇篮歌是塔塔尔人举行“摇篮礼”时唱的歌,在场的长者吟唱着《摇篮歌》为新生儿祈祷。婚礼歌在习俗“基尔”中最具特色。婚礼歌多由歌手根据固定曲调即兴编唱,内容是对新郎、新娘的赞颂和祝福。祭祀歌是塔塔尔人在宗教仪式上唱的歌,有《祭祖歌》、《祭奠歌》等。丧葬歌亦称挽歌,有《悼念歌》、《报丧歌》、《告别歌》等,这些歌曲表达了生者地死者的深切悼念,对遭不幸的亲属的亲切安慰。此类歌曲一般曲调缓慢低沉,充满着悲痛哀伤的情绪。

塔塔尔族民歌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可分为劳动歌、情歌、习俗歌、游戏歌等。民歌一般由七音节或八音节组成。押韵形式主要是押脚韵,有三种形式:

四行为一首的诗,第一行与第三行押韵或第二行与第四行押韵,叫“隔行韵”;

七行或八行为一首的,每两行押脚韵,叫“双行韵”;

如果好几首短诗组成一长诗,那么每首的最后一行还要相互押脚韵,叫“尾韵”。由于押韵形式的变换运用,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塔塔尔族民歌大多是抒发内心丰富感情的,不少是表达男女青年爱情的。其特点是抒情细腻形象,善于比喻,使人听后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有一种强烈的优美感。有些塔塔尔族民歌早已成了新疆地区的流行歌曲。

你可能会喜欢:

古老的德昂族文化“古茶新香”

基诺族火把节是什么时候?

傈僳族传统体育活动“傈僳族弓弩”

颇具特色的傈僳族婚俗文化

5、鄂温克族服饰特点及其图片展示

鄂温克族属于通古斯人种,其服饰的原料主要为兽皮。其服饰已经于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鄂温克族的服饰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接下来,就到鄂温克族文化中去了解吧。

鄂温克族服饰特点:

鄂温克族衣服的特点是肥大、宽松、斜大襟、束长腰带。清末以前,鄂温克人只以兽皮制衣;清末以后,才开始用布料制衣。

他们的衣着处处离不开皮子,这与其主要从事畜牧业,因为所在地区气候寒冷不无关系。冬天一般用长毛、厚毛皮做衣服;春秋用小毛皮,夏天也有用去了毛的光板皮做衣服的,在皮制的衣着中以羊皮为最多,皮制衣服种类很多,依据穿、戴、铺、盖等不同用途而形式各异。其中皮被子颇有特点。

大毛上衣斜对襟、衣袖肥大,束长腰带。短皮上衣、羔皮袄,是婚嫁或节日礼服。

鄂温克族无论男女,衣边、衣领等处都用布或羔皮制作的装饰品镶边,穿用时束上腰带。喜爱蓝、黑色的衣服。皮套裤外面绣着各种花纹,天冷时穿在皮裤的外面。男子夏戴布制单帽,冬戴圆锥形皮帽,顶端缀有红缨穗。

鄂温克族妇女普遍戴耳环、手镯、戒指,或镶饰珊瑚、玛瑙。已婚妇女还要戴上套筒、银牌、银圈等。

鄂温克人的服式及其花纹很有特色。几十年前,男子穿的袍子下边开叉,而女袍不开叉。女衣则在袖口周围卷起宽度一样的边儿,寒冷时可放下,而男衣在手背上部分突出宽长称“马蹄袖”,既美观又御寒。不论男女服装,衣边和领边都镶花边。

花纹有“奥特斯”(线),用在靴腰上部;“道高昂”是蝴蝶花,多为女式靴腰中部;“泊勒”(图案)多用在靴腰下部或套裤膝盖、烟口袋上;“伊拉嘎”(花)多用在衣襟或靴腰上;“阿达拉”(花边)多用在袍子的大襟或开叉上。

6、猜你喜欢:

THE END

TAG:塔塔尔族服饰  塔塔尔族舞蹈  鄂温克族介绍  鄂温克族服饰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