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天气虽然干燥寒冷,但是人的身体还是容易出现湿气过重的现象,但是“外干内湿”的现象让人很少去重视除湿气的工作,身体湿气过重的话,人就容易出现起床头晕,舌苔发白等症状,时间长了对身体健康会产生危害,那么冬天湿气重怎么办呢?
多运动多发汗去湿气
长期与大鱼大肉为伴,吃得油腻,又不爱运动,就很容易沾上湿气。冬天也不要犯懒了,适当的运动排汗,湿气更容易排出体外。每天坚持做做运动,不但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同时还能帮助减肥,可以试试慢跑,散步,太极等强度不大,又能出汗的运动。
拒绝口味重的食物
湿气过重,超出了脾能够负担的限度,就会使水液在体内停滞,反过来影响脾的功能,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情况。这类人群饮食切忌过于油腻,过咸,过甜,或者吃肥甘厚味食物,以免影响消化,此外还要少吃冷饮、生冷食物以及凉性蔬果,湿气重,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Empire CMS,phome.net |
穴位按摩去湿气
血海穴
血海穴属于足太阴脾经,是治疗“血症”的重要穴位,人坐在椅子上,绷直双腿后,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凹陷上方那块鼓起的肌肉群顶端即是血海穴,按摩这个穴位能起到养血活血、健脾化湿、祛风止痒的功效,是防治妇科疾病,皮肤病,心脑血管病,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的重要穴位。
丰隆穴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膝眼与外踝尖的中点,也就是外踝尖上8寸的位置,距离胫骨前缘两指的距离,这个穴位是“祛痰”的主要穴位,长期按摩该穴位有祛湿化痰的作用,配合足三里按摩还能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胃失调,水湿停滞症状。
阴陵泉穴
顺着膝盖内侧横纹向上摸,有一块突起的骨头即胫骨,顺着胫骨下方和内侧向上摸,会摸到一处胫骨拐弯并且凹陷的部位,这个部位即是阴陵泉穴,这个穴位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够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湿的功能。
Empire CMS,phome.net |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按摩中脘穴能够温中散寒、健脾祛湿、和胃理气,对于缓解因湿气过重造成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腹痛、便秘等症有很好的效果。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健脾胃的第一要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按摩足三里穴对所有消化系统疾病均有效果,同时还有助于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疏风化湿。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喜欢坐在地板上,长期呆在不透风的环境中,都是容易加重体内湿气,平时应该多保持房间通风透气;此外洗过的衣服要吹干了再穿,洗过澡后及时擦干身体,及时吹干头发,而且冬天尤其要注意身体保暖。
多吃这些食物除湿气
生姜祛湿
生姜有解表化湿功效,将生姜带皮切五六片,放入滚开的水中泡几分钟后饮用,能起到很好的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作用。如果觉得生姜水味道难以下咽,还可加入一些红糖调味,尤其适合胃寒痛经的人群饮用。
赤小豆祛湿
赤小豆有很好的健脾利湿,消肿解毒功效,它含有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肠道,因此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有益;而且赤小豆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可润肠通便、降血压血脂、调节血糖,用鲮鱼和赤小豆一起煮汤食用祛湿健脾效果更好。
薏米祛湿
薏仁是五谷类中纤维含量最高的食物,它具有低脂、低热量的特性,除了纤维质以外,薏米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糖类,利于肠胃吸收,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消除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