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马上就懂了,想一想他每天是怎么玩的就知道答案了。
那双小手从水泥地上扫过,
从桌椅上面翻过,
从小石头沙子中划过,
从粗糙的树皮上攀过,
……
家有男孩,父母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爱蹦跶
甚至可以说,很多父母为此苦恼着。
特别是老人们,一看到孩子蹦,恨不得马上就给孩子按住。
一看到孩子脸上粘上点泥沙,就要狠狠地把孩子教训一顿。
其实,真的不要担忧,反而要感动高兴才对。
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着一种男孩危机——男孩性格女孩化。
我曾经因为工作的缘故,去过很多的幼儿园。
常常看到眉清目秀,扭扭捏捏的男孩一大堆一大堆的。
皮肤白净,性格温顺,跟女孩在一起玩,总是跟在屁股后面。
摔倒了,端着自己摔红的手掌,等着伙伴来拉,等着老师来安慰。
每次看到这,我真的为我们的男孩担心呢。
可是有很多父母却乐意把孩子养成这个样子。
比如爱韩国欧巴的年轻妈妈,恨不得把孩子打扮成自己心中男神的样子。
男孩子,还是野一点更好。
因为这样更接近男孩的本质,因为野性可以说是男孩的自然天性。
Empire CMS,phome.net |
我发现几乎所有的男孩都喜欢模仿怪兽,好像自己厉害的不要不要的。
上次在公园里玩,儿子跟上小学的表哥,还有一个大孩子一起在帐篷里玩。
突然从边上来了一个小男孩,他挣脱妈妈的怀抱,张牙舞爪地过来了。
浑然没有看到我正看着他,他径直走到帐篷外边,发出巨大的吼叫,作出一副怪兽的模样。
里面的几个大孩子都没有理他,他们都觉得很自然,反而是我这个大人觉得有趣。
这时那个妈妈把孩子叫了回去。
过了一会,趁着妈妈跟边上一位阿姨聊天的功夫,他又来了,故技重施。
看上去很陶醉自己的表演,也许他觉得自己就是想象中的那个样子吧。
这次妈妈发火了,直接把他拎起来,打了几下屁股。
这时他就无可奈可地回到了现实中。
我跟儿子打架的时候,发现他也常常做同样的动作和吼叫。
而女孩们可不会这样。
冰心说“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这其实是养育孩子的一个重要法则,那就是“自然教育”。
尊重孩子自然的天性,让孩子更多地去接触大自然,将自己的潜能发掘出来。
比如刚刚接触阅读的孩子,从书本中感受到美好的景色,看到有趣的动物。
但是与真正的风和云,和真正的牛和小狗来比,当然是不一样的。
只有将孩子真正融入自然之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孩子爱坐地下,爱玩沙子泥巴,爱踩泥坑,那就让他们去做。
长大后谁还会去做呢?
儿三岁前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乡下奶奶家度过的。
春天,我带他去看树儿冒芽,去采集各种花儿;夏天是最丰盛最好玩的,草木郁郁葱葱,钓鱼钓龙虾,玩各种天然的玩具,比如浆果可以做颜料画画,可以看明月清风,可以感受雷鸣电闪,这些在乡下才能真正的感受到那种蓬勃的力量;到了秋天,树叶可以作画,冬天呢?雪儿是最好的朋友,当然还有屋前那些动物的脚印,格外吸引人。
我觉得这挺好的,陪孩子玩,顺应孩子的天性。
很多时候,不妨让自己变得有趣一点,放下那父母的权威。
就好像我跟儿子说的“我陪你玩的时候,我也是孩子,我跟你谈论规矩的时候,我是你的爸爸,但是我教你读书时,我是你的老师。不过,我愿意是你最好最好的朋友。”
当孩子常常奔跑着,那不需你的照看,能跑的很好,而且摔倒了也会自己处理。
因为他有自己的经验。
而从一次次尝试中得来的经验往往要比父母说的管用。
所以,在安全的情形下,尽管野一点吧。
当我摸着儿子那粗糙的手掌时,我没有心疼,反而感到高兴。
当他呲牙咧嘴说要打倒我时,我看到了他男子汉的勇气,鼓励他来战。
当他妈妈又责怪他把裤子磨出洞的时候,我暗示他没事没事呢,继续玩。
养育男孩,当然不能忽略造物主赋予的期待:勇敢、担当、能吃苦、善良的品格。
可以想象,在远古时代,男人需要勇敢地外出狩猎才能养活自己的小家,很多男孩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部落外出打猎。
在电影《赛德克·巴莱》中,那个为灵魂和部落而战的小男孩巴万身上就带着那种原始的气质。
而《天空之城》里的少年巴鲁,善良而勇敢,为朋友不畏冒着生命的危险。
我们对孩子往往是保护多于放手。
所以孩子读书,大人怕累着孩子,端茶倒水伺候着,家务活不要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炒菜时什么时候该放油,一个菜要放多少盐合适。
有一次带儿子去爬山,半山腰上看到一个满头大汗的爷爷背着一个肥肥的孙子走着。
我当时真的想跟老伯说说,为什么不要孩子自己走走呢?
我每次带儿子爬山,难走的地方我们相互搀扶,从没说过要我背。
因为我从小就告诉他,自己的路自己走,吃点苦流点汗才是男子汉。
所以就算是冬天很冷,我也会带着他外出锻炼。
有时候脸蛋冻得红红的,流着鼻涕也要跟着我走几圈回来。
所以他的身体很好,也能吃苦。
而下雨的天,我会在家里跟他打打架。
他小的时候我们是在床上摔跤。
如今4岁多的他可以跟我散打了。
当然都是好玩,但我还是教他怎么挡,怎么出拳。
在这个时候告诉他身体哪些部位是不能打的,如何保护自己,也要避免伤害其他人。
这比我单纯的说教管用多了。
有了这样的训练,跟小朋友起了冲突,也能应付。
上次过年在老家就有一个小朋友抢他的玩具汽车。
那个比他大一个头的孩子挥拳过来。
他及时躲开,反而把那个孩子揪倒在地。
很多时候,父母是无法时时刻刻在孩子身边的。
关键时刻,还得靠自己。
如今太多的父母就是怕孩子吃苦。
省吃俭用就是为了儿孙享福。
可是,你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会让他很苦。
我一直坚信一个人只有经历了苦难这所学校的教育,
才能获得实际有用的智慧与勇气。
曾记得少年时代读过几本书,对我的一生影响深远。
有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一本《牛虻》。
也许《平凡的世界》对孩子们来说太厚重,
但是有一本书应该能打动孩子们,那就是《野性的呼唤》。
让我们感受不一样的生命经历:
“生命总是在不断挣扎求存的过程中获得意义与力量”。
推荐给大孩子们一读,从书本中汲取力量。
为人父母,给孩子无私的爱和支持。
但也要有为之计深远的智慧,要有敢放手的勇气。